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昭和时代的日本人如何相亲、恋爱、结婚

沈韵之
2016-04-01 11:26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说起昭和时代的婚礼,总习惯性地联想到小津安二郎电影中身披白无垢(白无垢しろむく,和服的一种)一脸凝重的新娘。那些在“缘谈”(经人介绍相亲)之外遇到可心之人、勇敢追求幸福的年轻女子留给我无比深刻的印象。昭和婚嫁究竟是怎样一番风景呢?

白无垢,在日本的婚礼上新娘穿的白色礼服(婚服)。在日本,葬礼时会为死者穿上白色衣物,这含有祈祷灵魂不致迷失彷徨之意;白色原本即属吊唁之色。同理,据称新娘之所以穿着白无垢,是带有切莫出而又返的祈愿所致。

相亲是门技术活

战前,父权家长制的旧民法下,结婚被视为两个家庭的结合,当时的民法规定结婚是否被许可完全由户主(通常是一家的父亲)说了算,因此嫁娶人选主要由家人和介绍人圈定。另外由于青少年期的男女隔离,适龄青年很少有接触的机会,更别提发展成恋人关系了。因此,这一时期婚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相亲,而当事人的意见基本被忽略,最重要的是家世相当、双方父母满意。

相亲从所谓“人物调查”开始,即多方了解男方女方品行。对男性候选人的评价主要来自单位上司和同事,而女性候选人平素行事如何,这类信息通常要从女仆等人那里旁敲侧击得来。“人物调查”包括学历、职业、性格、品行、姿容,此外,身体状况也很受重视,不乏交换体检记录的例子。

相亲的重头戏在相亲照片和自我介绍。由于在这一环节就得初步决定是否要见面,要拿到这张“入场券”,便不得不在相亲照片上下足功夫。因此,日本出现了一些以照相亲照见长的照相馆,大正时期开业的森川照相馆就是其中之一。

森川照相馆的摄影技术和以铅笔修容的绝活在当时的东京可谓传奇。现如今虽然很少能找到实物来检证一下这类照相馆究竟牛到什么程度,但还是能从一些流传的故事里窥看一二。佐藤垢石发表过大量以相亲照片为主题的随笔,记录了不少因相亲照片而起的风波,比如一个满脸疙瘩的丑男拍出一张像模像样的照片,收到相亲对象一张圆脸白白净净、身高看不清、和服和袴搭配极好的照片后,双方都觉得还行,约定在两国站见面,但见面后未交一言各自大怒,不辞而别——当时虽然还是黑白照片时代,却已经有堪比如今PS的修图技术了。

最为微妙的莫过于交换双方资料后还没有决定要不要面谈的这段时间了。当时的观念中,正式面谈基本也就等于订婚,因此不能够轻易见面。然而终身大事,谁能凭纸面和媒人一张嘴就完全放心,于是便有了互相不伤面子的办法:下见。

下见指事先不通知,打听好后在女方日常必经之路上偷窥,多在放学路上、插花教室或神社,也有临时知道了女方要去剧场看演出,男方也悄悄坐在不远处的。值得一提的是各大涉及婚姻话题的杂志在推崇“下见”的同时并不推荐女方也用此法来窥视男方。“下见”可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以战前的经济水平,极少有人能负担得起新婚旅行(即一般所说的蜜月旅行),虽有极少数富人愿意尝试,还是不为社会主流舆论所接受,被认为是受奢侈之风影响。加上婚姻本身被视为两个家庭的结合,夫妇二人世界被视为自私,新婚旅行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好名声。

婚后,媳妇要承担所有的家务,事实上是家庭地位最低的家庭成员。当时出嫁被比作“无法凯旋的出征”,各类妇女杂志总结出的巧媳妇心得归纳起来就是忍耐与顺从。

战前,绝大多数夫妇结婚之前仅仅在相亲时见过面,自由恋爱只属于极少数不惜抛弃一切以私奔追求爱情的新派人和本就无可损失的最底层民众。想要维护爱情的纯洁只有两个选择:放弃学业、工作、遗产继承权和一切社会地位私奔或殉情。由于青少年时期的男女隔离,不少人把难得的接触异性时产生的兴奋与紧张误当作爱情,惹出许多啼笑皆非的闹剧。单是闹剧也便罢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流的时代,真正互相爱慕却不能结合的悲剧甚至葬送了许多年轻人的生命。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坂田山心中事件了。

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五月,神奈川县大矶町松林中发现一对青年男女的尸体,据调查证实是因恋爱遭家人反对而殉情。庆应义塾大学的调所五郎与静冈一个资产家的千金汤山八重子在教会相识相恋,五郎从父母那里得到同八重子交往的许可,而八重子的父母因已经开始筹划相亲,没有认可。于是这对恋人双双服毒自杀。此事经各大报纸刊登、转载后轰动一时。紧接着又是暂厝的八重子遗体失窃,给本来就引发诸多猜想的殉情事件蒙上了猎奇色彩。

除了不怀好意的淫猥揣测,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世人的同情,事情仅仅过去一个月,以此事为原型的电影就有两部相继公映,题名选用了一篇煽情新闻稿的题目“结恋天国”,结尾又以尸检结论称八重子仍为处女、两人关系清白纯洁赚取不少眼泪。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五所平之助导演的版本,主题曲成为昭和悲恋歌曲的经典传唱至今。电影公映之后引发了维特效应,一时间殉情事件激增。无视当事人意见的婚姻究竟是否道德也在各大报纸、杂志引发各界名流的热烈探讨。

大量殉情事件和少数进步人士的书面呐喊虽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但毕竟没有改变社会主流。恋爱结婚的比例首次超过相亲结婚则是在昭和四十年(一九六五年)到昭和四十四年(一九六九年)的事了。

小泉和子编纂的《昭和的结婚》为我们展现了昭和嫁娶的一幅长卷

恋爱结婚在战后才“合法”

战后,随着民法的修改,结婚不再需要户主的许可,渐渐成为两人互相爱慕的结果而不再是为家庭作出的牺牲。各大女性杂志探讨的也不再是如何服侍丈夫与公婆了,而是讨论作为各自独立平等的个体如何做到拿捏分寸、礼尚往来,关键词从“侍奉”变成了“打交道”。虽然离如今意义上的自由恋爱、小家庭独立仍有距离,已经是一场悄然发生的质变。

根据调查,至少直到六十年代末,所谓恋爱也主要是男方先表达爱慕之意、女方给予回应的模式,主导权完全在男方。且这样的恋爱唯一目的是结婚,即便有了婚约,也不可以在婚前就以身相许,绝无半点肉体关系的“清正”交往方式受到推崇。不管怎么说,昭和三四十年代作为向自由恋爱过渡的节点,较之战前还是有些许进步。这一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旅馆结婚和新婚旅行也逐渐从富裕层下移到平民之家,到昭和五十年代,去梦幻之岛夏威夷度蜜月也成为普通人能够考虑的选项了。

昭和三十四年(一九五九年)皇太子和太子妃美智子的恋爱结婚作为婚姻自主的象征,极大地赋予了自由恋爱以舆论的“合法性”。与此同时,婚礼的商品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夫妇选择在酒店等专门场所办婚礼,而不像从前一样在家办。旅行社也以推出各类蜜月游线路招徕生意,当时比较受欢迎的目的地主要有伊豆、箱根、伊势、南纪。当时的居住环境总体而言还比较拥挤,大部分人也只有新婚旅行这一个名正言顺创造二人世界的机会。新婚旅行作为组建新家庭的开端,不再像战前一样被视为铺张浪费自私自利,而被寄寓许多美好祝愿。

昭和四十年代,高度经济成长期使国民收入倍增,消费也因此扩大,商品化、套餐化的各式婚礼与婚宴令人应接不暇。从昭和三十九年(一九六四年)出境游自由化以来,攒钱到国外旅行成为许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夏威夷,成了无论如何这辈子也要攒钱去一回的梦之岛。昭和五十年代,随着浮动汇率制度的确立和从日本到火奴鲁鲁岛的国际航线开通,夏威夷之旅再也不是平民阶层可望不可即的美梦。昭和六十年代以后,则有更多海外目的地可以选择,新婚旅行也更加多样化。

1959年4月,明仁皇太子与美智子皇妃结婚,有53万人涌上街头为他们祝福。

婚嫁:旅馆婚礼的流行

在战前,旅馆婚礼只属于有钱有闲的上流阶层,而战后、尤其是经济高速成长期,旅馆婚礼也普及到民间,并与新婚旅行组合成一站式服务,再也不是上流社会独享的流行。

日本的婚礼主要分为家庭式、神前式、佛前式、教会式四种。历史最短的是神前式,相传其流行起于大正天皇皇太子时举办的首例神前式婚礼。一大家子人到神社大操大办自然也非平民百姓经济能力所能及,于是就有了折衷的办法——永岛式婚礼。在家搭建一个临时祭台,请神官、巫女、雅乐乐师到家举办婚礼,既严肃朴质又能节省开支,一时成为流行。明治四十三年(一九零一年),东京市长尾崎行雄次女出嫁也用了永岛式婚礼,永岛式由此大大提升了知名度,不仅普及到寻常百姓家,更是登堂入室迈入华族会馆、筑地精养轩、帝国酒店等高档场所,也就是今天仍然占据半壁江山的改良版神前式。这一时期帝国酒店成为上流社会首选的婚礼、婚宴举办地点,帝国酒店的模式也成为后来旅馆婚礼的范式。

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关东大地震引起的火灾中,大部分高级饭店都未能幸免,灾后重建需要重新规划,造成了难以避免的营业空白期。为挽回损失,帝国饭店一把手犬丸徹三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增设了永岛式婚礼专用的场地,将化妆美容、换装、婚礼、婚宴、摄影、请柬印刷等项目做成了套餐式服务,从婚礼到婚宴及后续全都在一个饭店完成,这就是全新的旅馆婚礼。以帝国酒店为代表,高档饭店纷纷开发有特色的旅馆婚礼项目,但帝国酒店始终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高峰,尤其婚宴菜式和宴会后分赠亲友的礼品(多为食物)都由一流厨师精心烹饪,堪称一绝。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