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lphago的胜利是一次古典的胜利
Alphago赢了第一盘。作为一个守在电脑前两三个小时,同时打开弈城围棋直播对局室和两个视频直播网站的围棋爱好者,令我震惊的,不是所谓机器的胜利,而是国人左右摇摆和见风使舵的天性。不管是高段位职业棋手,还是业余看热闹的,大多数棋评者对棋局优劣乃至人机优劣的判断,竟可以随时发生质的改变。这种改变的轻易和毫无障碍,让我有一种感觉,他们做出的每一次判断并非出于深思熟虑,或者说,他们并不想花时间全面斟酌现状,而只是依靠各自的成见,浮泛的表面,以及群众的意见。
比如说白80的长,几乎立刻引发一片哀叹和讥嘲,认为是只有机器才会走出来的大缓着,但单纯看这一手,多么像李昌镐的棋风啊;又比如黑93之后形成的巨大中空,确实很大,但这毕竟只是一块精华已尽的后手棋,并且黑棋只有这么一块大棋,而此刻白棋拥有先手,并在其他几处都有成大空的潜力,我不明白为什么观棋者们都对此视若无睹,都摆出一副黑棋赢定的样子。棋力平庸的我,无意事后诸葛亮地来认为Alphago这些招数有多么精妙,但至少,当时的基本感觉总应该是可以接着下下去的棋才是。围棋上有一句话,叫做“想赢一盘棋不容易,想输一盘棋也不容易”,这是每个业余段位的围棋爱好者都明白的道理,但在今天下午,至少是有很多应邀讲棋的职业棋手都陷入了一种市侩般的浮躁与迷狂之中。他们在插科打诨,在匆促判断,在调笑机器,而在YouTube上,迈克·雷蒙却认真地在一步步摆着各种变化的棋型。
Alphago在这盘棋上的表现一直都不差,这盘棋的总体质量也不差,差的是我们这些看客前倨后恭的表现。我们对待Alphago仿佛一个老大帝国对待一个年轻的入侵者,在无端的傲慢之后又迅速走向无端的臣服。
这些年,围棋比赛越来越多,中国年轻棋手的战绩也越来越好,但棋局的质量却未必能胜过从前。所谓“争棋无名局”,这当然是常识,但围棋比赛最后慢慢变成一个拼体力、搏失误、赌昏招的野蛮粗暴的竞技运动,却不能不说是和年轻一代棋手“胜者为王”的整体培养机制有关。过去聂卫平号称前五十手天下无敌,也就是说,他的整体盘感非常强,可后来年轻棋手对付老聂的办法就是,不按常理出棋,把局面搅浑,让你陷入大量的计算当中,最后一招出错满盘皆输。
因为再优势的局面,要转变成胜势,都要依靠复杂的计算,这种复杂的计算消耗大量脑力,而每一步变化之后,即便是非常无理的变化,也一定会带来新一波的大量计算,倘若单拼这一点,一定是年轻人胜过年长者。过去日本棋手讲究棋型,讲究美感和均衡感,宁可输棋也不走愚形,已经变成中韩年轻棋手的笑谈,他们是再难看的棋也可以走出来,只要有效,这种有效包括有效地激怒对方,令对方发挥失常。
但这一切,这最近一二十年中韩年轻棋手的赢棋秘技,在Alphago面前就显得非常的可笑了。打个比方,这些年很多围棋比赛如果说是两个鸡蛋硬碰硬,但现在和Alphago如果单拼计算和体力的话,那不啻于鸡蛋碰石头。所以我们看到李世石的第一盘棋中,在好几个关键地方他都选择简明定形,而不是像他过去擅长的那样专挑复杂变化硬来,也是一种畏惧。但与其说这种畏惧是对机器的,不如说,是对围棋本身蕴藏的无限可能性的畏惧。
最后的棋局。我看Alphago下棋,会有一种感动,因为想起久被冷落的日本棋手。曾经的日本围棋之所以名局佳话不断,和棋局时间长有直接关系,一盘棋可以绵延数月,棋手可以从容地穷尽各种可能性(是不是很像Alphago所做的事),同时,各种无理棋也就基本丧失了生存可能,因为只要有足够时间计算,无理棋一定会吃亏。如此,棋手比拼的就不是对方的失误,而首先是自己每一步着法的最优化,棋手是在和围棋这门技艺相搏(Alphago的自我对弈其实也可以作如是观),而不是和对面的那个具体争胜负者。
此外,对棋型美感的认识,也正来自于在此种技艺中浸淫日久的一种感官进化,绝非什么“无用之用”的视觉效果。如我们在川端康成的《名人》中所见,棋手的尊严首先不是来自胜负,而是来自他从围棋这门技艺中所获得的人格滋养,以及他在一方棋盘上所奋力捕捉到的,有关美和时间的真谛。
某种程度上,Alphago可以看作朴实无华的李昌镐和全局感一流的道策的合体,且拥有充足的时间,与其说它象征着非人的力量,不如说,它意味着向着围棋中深藏的人类价值观无限靠近。在中韩年轻棋手纷纷化身成一台台高能高耗的现代作战机器的时候,Alphago却更像是一位江户时代的名棋手,它穿越时空来到我们中间,它带来的胜利是属人的、古典的胜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