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谈“民科”:精神难得,但也可怜

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2016-03-08 17:5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纷纷扰扰的“诺贝尔郭”事件也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刘忠范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通过网络了解到这位自称可以利用引力波的下岗工人。他认为,有人愿意去思考一些大问题不是坏事,但思考的对与否则是另一回事。他说,这类“民科”多数未经基本的科学训练,对于他们的发现“不必要太当真”。

刘忠范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化学家,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2月11日,多国科学家在宣布探测到 “引力波”信号之后,在物理学界掀起巨浪。几天后,一段名为《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的视频引发热议。

这是招聘节目“非你莫属”的一段视频,一位名叫郭英森的下岗工人声称,他可以利用引力波实现长生不老,但遭到了嘉宾的奚落。

郭英森这个名字如同一粒石子,激起了舆论千层浪花,也引发了舆论对“民科”(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大讨论,新浪微博话题“工人提引力波遭嘲讽”的阅读量已经达到1809万。

2月22日,郭英森告诉澎湃新闻,发布在网上的节目视频经过了剪辑,现场他陈述了自己的部分理论。对于嘉宾的点评,他表示仍有不满。

澎湃新闻问其关于引力波的新发现,他则闪烁其词。

刘忠范说,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预言,这位下岗工人只是“道听途说”,“不是网络上说的他发现或者发明”。他认为媒体也没有必要炒作视频内容,“当成娱乐就是了”。

对于中国存在的“民科”现象,刘忠范表示他多年前就已经关注到,他曾收到过一些“民科”寄来的“成果”,也接待过这样一些人。刘忠范说,他一开始也希望能够力所能及给予他们一些帮助,但通过接触他发现这些人多数钻了牛角尖,语言上“很难沟通”。

多年前,刘忠范曾收到一位“民科”来信,说他推翻了牛顿的三大定律,让他看完后转交给钱学森。还有一位中学化学老师,自称发现了新的元素周期表,带着自费印刷的表格找到他寻求帮助。刘忠范说,这位老师年纪较大,眼睛也不好使,还是孙子带着来的,“说实话当时心里很感动”。

但看完他的周期表后,他发现这不过是根据教学经验,把原来的元素周期表重新调整了排列组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忆,“谈不上什么本质的东西”。刘忠范与这位老师交流,他发现两人根本不在一套话语体系里。

刘忠范表示,他一般不在公开场合评论“民科”,这群人有不少是误入歧途,终其一生都在做一件无法实现的事,“精神难得,但也可怜”。

他说,现代科学研究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科学工作者明白,以什么方式去呈现自己的成果才能够获得学界认可。如果这些“民科”觉得自己的发现有价值,可以写论文投给学术刊物,让专业人员来评判。

刘忠范说,如果某个人对某一问题有兴趣,愿意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他相信包括他在内的很多科学家都愿意支持,“如果只是在大马路上说,谁跟你较真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