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朱者赤,还是人以群分?——基于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的视角
近朱者赤,还是人以群分?——基于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的视角 原创 李毅 定量群学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社会学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在实证研究中要研究社会资本很难,因为人们通常愿意和与自己有共同特点的人交往(homophily)。比如我们发现一群人都经常运动,我们很难搞清楚到底是因为他们相互受了影响而去开始锻炼的,还是因为这些人是因为本身就喜欢运动而在一起成为朋友的。换句话说,就是很难搞清楚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一
这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两个用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视角来研究同辈群体的研究。第一个是2015年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的Peer influence, genetic propensity, and binge drinking: A natural experiment and a replication。这个研究的优势是通过使用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的数据来研究同辈群体对饮酒的影响。这个自然实验数据是来在大学里随机分配的室友。由于室友是随机分配的而不是自己主动选的,那么就消除了homophily的可能。如果发现室友有作用,那么就支持了近朱者赤的说法。
自然实验数据的使用也消除了一个在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研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是指基因和环境之间相关联,进而造成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有可能并不是真正存在。举个例子,上篇文章提到了Caspi等人2002年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发现有特定MAOA变量的孩子即便有被虐待的经历,其做出越轨行为的可能要低于那些没有这个特定MAOA变量的被虐待的孩子。在这里基因变量是MAOA,环境变量是被虐待经历。假设MAOA与被虐待经历有相关性,比如这个特定MAOA变量是遗传自父母的,父母也是有这个特定MAOA变量,而父母的这个特定MAOA变量会造成他们在教育孩子上即便很糟糕(虐待孩子),但是他们的教育方法还是要好于那些没有这个特定MAOA变量的父母。如果这个情况是真的,那么Caspi等人的发现的就不是interaction,而是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而随机分配的室友是一个随机的社会环境,它并不与个人的基因相关。所以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理论方面,社会学习理论对同辈群体影响的解释就是与同辈的互动使得个人有机会观察模仿某种行为,而且个人会对学习某种行为的后果进行判断。如果会带来好的后果,那么他就可能会去做。相反,如果会带来不好的后果,那他可能就不去做。
这个研究丰富了以往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同辈群体影响的摇摆理论(swing theory)。饮酒的基因倾向会改变同辈群体的影响。一个有着高基因倾向的人,会高估饮酒带来的好处,而低估坏处(比如“天生”就喜欢喝酒的感觉)。一个有着低基因倾向的人,会低估饮酒带来的好处,而高估坏处(“天生”就厌恶酒)。如果是这样的话,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这两者身上就会微乎其微。而那些基因倾向中等的人,也许最容易受同辈的影响。如果用美国的选举来比喻,基因倾向中等的人就好像摇摆州,而高或低基因倾向的人类似民主党或共和党的“大本营”州。
数据支持了摇摆理论。室友饮酒的影响在饮酒基因倾向中等组里显著,而在高或者低组不显著。因为篇幅的关系,数据和分析的细节就不展开说了。
这个研究还使用了一个观测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的数据复制了(replicate)自然实验的发现。观测研究的数据来自美国青少年健康的数据(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注意在这个数据中,同辈群体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自己选择的。这个结果意味着,至少在饮酒这个问题上,homophily(喝酒的人喜欢和喝酒的人交朋友)对同辈群体估计的影响(bias)并不是那么严重。因为自然实验和观测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二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年发表了一篇有争议的研究。该研究的主要发现是如果一个人的朋友肥胖,那么这个人也会容易变肥胖。它使用的数据是来自观测研究。也就是说,数据里朋友是自己选的。它的主要结论是肥胖具有“传染性”,会在社会网络里传播。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有不少研究者质疑它的结论。原因是homophily(体重类似的人更容易互相交朋友)可能才是造成肥胖在朋友间相关的真正原因。肥胖并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因为质疑者(比如Cohen-Cole and Fletcher 2008)使用的也是观测研究的数据,他们的质疑也会被质疑。
我们介绍的第二个研究是在2021年Social Science Research发表的Peer Influence on Obesity: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of a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这个研究使用了与第一个研究同样的自然实验数据,大学里随机分配的室友,来研究同辈群体对肥胖的影响。因为是自然实验数据,所以就不存在homophily和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的问题。
由于考察的是肥胖问题,性别这个变量就很重要了。肥胖和体重问题通常都是给女性带来更多的社会压力。研究发现,体重高的女性在工资,教育等方面会受到歧视,而体重高的男性在这方面的歧视要少。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年轻女性的目标往往是变瘦,而年轻男性的目标往往是练出肌肉。这样不同的目标很有可能是因为理想身体(ideal body image)是高度性别化的。在媒体中,瘦成为了女性的理想身体的重要特征,而发达的肌肉是男性理想身体的重要特征。这就会导致男女在锻炼和管理身材上的明显区别。
在这个研究当中,FTO基因被用来测量肥胖的基因倾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的研究里,以前的(lagged)肥胖情况被当做一个测量肥胖基因倾向的替代。但是以前的肥胖情况包含了数不清的社会的,生物的,可测量的,不可测量的因素和杂讯。而FTO基因是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发现的一个与肥胖相关的重要基因。而且,FTO基因的生物机制也较为明确。基因在卵子受精的时候就决定了,终生不会变(除了极低可能的变异)。很明显,用FTO来测量肥胖基因倾向要优于用以前的肥胖情况来测量。
这个研究主要发现是在男性当中,室友的锻炼对体重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女性当中,如果室友经常锻炼,那么她的体重会小于那些室友不怎么锻炼的女性。这可能是因为年轻女性面临的有关体重的社会压力大于男性。重要的发现是,这个室友的作用只是存在于肥胖基因倾向高的女性当中。如果她的肥胖基因倾向不高,那么室友对体重也没有显著的影响。因为如果一个女性她本身容易发胖,她可能会更关注自己的体重,所以对外界的影响(比如室友)更敏感。这个研究还做了机制上的考察,发现在肥胖基因倾向高的男性和女性中,如果室友经常锻炼,他们也会经常锻炼。但是这个锻炼导致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只有女性的体重会减少。这有可能是因为女性的锻炼目的就是减重,但是男性锻炼是主要练肌肉的。而肌肉锻炼是不太会减少体重的。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年的文章结论是肥胖具有“传染性”。而我们介绍的这个研究用自然实验的数据发现了肥胖的“传染性”是取决于性别和基因倾向的。
三
最后,做一个小结。这两个研究利用自然实验数据,消除了homophily和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的影响(bias),丰富了有关同辈群体的理论。同辈群体的影响并不是无差别的,它是取决于很多因素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何种行为被同辈群体影响。在美国的年轻人中,尤其是大学里饮酒文化比较流行,饮酒常是一种社交手段和行为,并不分男女。但是在肥胖体重问题上,男女的差别很明显。女性控制体重,男性练肌肉。不同行为的社会意义不同,同辈群体的影响也可能因此有差异,需要分开考察。
通过纳入基因因素到社会学的分析中,我们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的理解也更清晰了。同样的环境对某种基因倾向的人的作用可能是正向的,对某种基因倾向的人可能是没有作用的,还有可能对其他基因倾向的人的作用是负的。如果看平均的影响,那么就会看不到这些异质性作用。在第二个研究里如果我们不考虑FTO基因,那么室友的作用在模型中就是不显著的,那么结论就是同辈群体对体重没有影响。另外,有人可能会觉得直接用体重来区分人也可以,体重高的女性也可能对室友的影响敏感。但是如果我们用体重替代FTO 基因来区分,结果显示室友的作用在模型中不显著的。那么结论也是同辈群体对体重没有影响。
参照文献
Christakis, Nicholas A., Fowler, James H., 2007. The spread of obesity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 over 32 yea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0–379.
Cohen-Cole, Ethan, Fletcher, Jason M., 2008. Is obesity contagious? Social networks v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obesity epidemic.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7 (5):1382–1387.
Guang Guo, Yi Li, Tianji Cai, Hongyu Wang, and Greg Duncan. 2015. “Peer influence, genetic propensity, and binge drinking: A natural experiment and a replic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Yi Li and Guang Guo. 2021. “Peer Influence on Obesity: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of a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93:102483.
作者 |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李毅
原标题:《近朱者赤,还是人以群分?——基于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的视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