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紫牛头条】“袁梦计划”参与者:我们在盐城继续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2021-09-08 07: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21年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诞辰91周年。作为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全民偶像”,他自称“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的农民”;他怀着“禾下乘凉梦”,研究水稻半世纪,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卓越贡献;耄耋之年仍躬耕田间,只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2020年初,袁隆平在海南三亚正式推出“袁梦计划”,他曾说,在盐碱地上种水稻,是他的第三个梦想,这一技术既可改良盐碱地和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可为沙漠地区的贫困人口解决口粮问题,并实现种植户收入翻番。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9月7日联系到“袁梦计划”的参与者,80后的创业女孩王淑娟,她说:“今天刚刚抵达江苏盐城,在准备丰收节的活动,盐城计划启动‘袁梦计划’的试验田,目前正在盐碱程度较高的土地上做试验,我们想在这里,继续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袁老的第三个梦想

盐碱地上种出高品质“袁蒙米”

2020年初,袁隆平在海南三亚正式推出“袁梦计划”,他心系草原:“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向全国推广到1亿亩。”2021年,袁隆平院士逝世后,袁隆平儿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已继承衣钵,北上内蒙古,继续“袁梦计划”。

袁定阳与开展“袁梦计划”的数字农业的青年的合影

2021年6月18日,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中国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下称“一中心一基地”)落户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同日,袁定阳和10名从事数字农业的青年来到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开展了“袁梦计划”二期发布会:计划“十四五”期间在兴安盟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水稻20万亩,帮助当地水稻种植户实现收入翻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当时与袁定阳老师一起开展“袁梦计划”二期发布会的10名从事数字农业的青年之一,来自四川广元青川的创业女孩王淑娟。

80后女孩王淑娟,2005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2011年考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后,王淑娟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集资金,在青溪镇和瓦砾乡分别建立了中华蜂生产基地和中华蜂繁育基地。之后她又开办网店,成为当地最早做电商创业的那批人。2011年1月,王淑娟出国读书,进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学习了两年。毕业后,2013年初,她再次回到青川,进一步扩大了她的蜂蜜生产基地、蜂蜜加工厂和网店的规模。

王淑娟是“袁梦计划”的参与和推动者之一。她介绍说,当时,阿里巴巴方面找到了她和合作伙伴姜章,向她们推介了袁隆平团队在兴安盟盐碱地上出产的一种海水稻。王淑娟了解到,早在4年前,袁老就带领团队开始了这种稻米的研发。在经过1162次田间试验、875组配组试验后,2019年9月,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平均亩产达508.8公斤。

创业女孩与袁老一起推广海水稻

袁老说:“大米好吃”

她曾与袁隆平院士有过多次交集:2019年,由她助力,“直播带货女王”薇娅为袁隆平的海水稻直播带货;2020年,她参与了袁隆平院士在三亚发起的“袁梦计划”。

王淑娟告诉记者,2020年1月13日,在海南三亚“袁梦计划”发布会上,她近距离地见到了袁爷爷,当天活动很短,前后持续了仅一个小时,“活动开始前,现场挤满了许多观众,可以说人山人海,袁老出现的时候我特别激动,但是很快就被挤到人群之外去了,因为袁老太受欢迎了。”

活动现场袁老与王淑娟的合影

王淑娟介绍,活动现场进行了直播,袁老笑得很慈祥,“我觉得袁老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老人,平时话不是很多,但聊到水稻的话题他就非常开心,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梦想——禾下乘凉梦。”

发布会现场,袁老介绍了海水稻的种植情况,还笑着在“袁梦计划”的主题横幅上面签了名,“他写字的时候特别认真,他的字苍劲有力,当时我在离他挺近的地方,他签了字,也意味着这个‘袁梦计划’的正式启动,大家都热烈地鼓掌,我们都感到特别神圣。”

袁老在“袁梦计划”主题墙上签名

袁老亲自为海水稻取名“袁蒙大米”,意为“圆梦”。现场,袁老还与大家一起品尝了这种米煮出来的饭。发布会结束时,袁老与工作人员们合影。现场主持人问:“袁蒙大米好不好吃?”袁老站在团队的中央,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地回答:“好吃”。主持人和团队人员齐声大喊:“祝福袁老新年快乐!”袁老用爽朗的声音回答道:“谢谢!”王淑娟说,一直对那一幕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活动结束,我们都很依依不舍,我搀扶着袁老上车,在车窗外和他摆摆手说再见,他还冲我笑了一下。”

王淑娟回忆,“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袁老说的一句话‘大米好吃,我是靠吃大米保持健康的。’每次想到袁老的话,袁老的梦想,我就觉得,我们要继续加油!”

在江苏盐城开发试验田

延续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9月7日当天,联系到王淑娟时,她正在飞机上,在飞机落地后,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她刚刚抵达江苏盐城,马上要准备9月17日的丰收节相关活动。

盐城计划启动“袁梦计划”的试验田,目前正在盐碱程度较高的土地上做试验,“选用了1000亩作为试验田,明年将把‘袁梦计划’的南方站点放到盐城,今年5月已经在盐城的地里插秧了,现在水稻绿油油的了。目前在计划开发盐城的滩涂成为盐碱地,之后要做大田的数字化。9月17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盐碱水稻实验基地也将在盐城落地挂牌。”

目前在盐城尝试着用盐碱含量比较高的土地种植水稻

“今年想把袁梦计划做得更‘实’,科普性地来说,让更多人知道耐盐碱水稻的深远意义。它能把以前不能种地的一些土地变成水稻田,增加我们中国粮食的产量。另外,耐盐碱水稻的口感真的很好,能让大家吃到更好的大米。”

王淑娟介绍,自己和从事数字农业的小伙伴,都在积极推广袁蒙大米,“平时在朋友圈里只要一说“袁蒙大米”,大家都会点赞说:‘袁老都说好吃的大米一定是最香的!’我曾把袁蒙大米介绍给一个做渠道推广的朋友,朋友尝了觉得好吃,就立刻在自己的各个渠道进行推广,当时一天就卖出了接近200万斤的大米!特别有成就感!我还有做蛋糕的朋友,他们正在研发用袁蒙大米做蛋糕,大米做的蛋糕风味独特,用料也好,相信以后也会很受欢迎。”

王淑娟说:“我们目前在盐城的团队有十几个人,都是年轻人,也都是电商行业的从业者。落实‘袁梦计划’,是我们这些从事数字农业的创业者的共同梦想。我们都有自己另外的事业,都和农业息息相关,但我们会努力利用在数字农业行业的资源助力‘袁梦计划’,我们都对土地怀揣着感情,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现代化的科技农场,用我们年轻人的力量,继续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紫牛新闻记者|张冰晶

原标题:《【紫牛头条】“袁梦计划”参与者:我们在盐城继续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