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室的面子:左右温莎家族形象工程的女人们

张子恺
2016-03-28 17:1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1932年12月24日,当英王乔治五世通过广播向全国发表圣诞演说时,人们对国王的感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切、亲近。至高无上的君主那略带丹麦腔调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播实现与国民的亲密接触,这在人类历史上也属首次。乔治五世开创的传统在当时具有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意味着与庄严持重的19世纪告别,也预示着新时代对温莎家族提出的挑战。在大众传媒日益兴盛的20世纪,王室该如何处理自身与国民的关系?当传统意义上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界限渐趋消弭之际,王室的形象如何才能经受住大众传媒的考验?

乔治五世于1932年开创英国君主发表圣诞演说的传统,延续至今,成为英国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

后维多利亚时代的王室形象

186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女王从此性情大变,直到19世纪80年代都长期居于温莎城堡,服饰肃穆,时人称她“温莎寡妇”。在这位女王延绵60多年统治的后期,丧夫之痛带来的阴霾一直笼罩着王室。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政坛与社会风尚,维多利亚时代虽然伟大,可终究太过严肃沉闷,只有一股清新的活力才能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振。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漫长的19世纪也落下帷幕。但英国人没有等来一位“小清新”的君主,相反,新国王爱德华七世却以其放荡的早年生活而出名。一时间王室的情史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虽说这给静如死水的王室赢得了存在感,但它无疑与19世纪的道德风尚背道而驰。

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当年的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爱德华七世即位前的本名)难得母亲的欢心。虽然他是第一个进入牛津大学的王储,但他在爱尔兰服役时和一个女演员的风流韵事把这点成绩一扫而光。女王一直将丈夫的去世归咎于威尔士亲王,认为正是他的放荡使父亲忧心加重了病情,1861年后母子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爱德华七世即位后,早年的秉性依然故我。当时的媒体对王室的丑闻远不如今天这么“关心”,但国王拥有众多情妇仍然是伦敦上层社会公开的秘密。国王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情人,但她们其中一位的曾外孙女,就是后来查尔斯王储的情人、如今的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这不得不让人感佩前世今生的情缘。

爱德华七世身着加冕袍服。他继位之后社会风气开始活跃,他本人也一改其母沉闷压抑的作风,恢复了君主制的盛大荣光。

爱德华七世的韵事无异于给王室放了把火,新世纪到来之际的英国王室还来不及应对传媒兴盛的新形势,国王的放浪已经让王室阵脚大乱。万幸的是,王室中从来不乏及时的消防员。

爱德华的儿子儿媳——乔治五世与玛丽王后的伉俪情深唤醒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感。而玛丽王后的传记作者也指出,在为社会树立榜样方面她比丈夫显得更强有力。

玛丽王后早年被亲切地叫做“梅”(May,她出生于五月),她的父亲是德国符腾堡的泰克公爵(Duke of Teck),家道中落不得不寓居英国。母亲虽为英国王室后裔,但因支系疏远也没能给她一个显赫的出身。相对贫寒的家境使玛丽变得持重、果断而稍显严厉,这种性格倒很符合对王后的要求。丈夫乔治五世虽然才华平庸,他那退役老海军的形象也缺乏魅力,但是两人的结合却相得益彰。

1901年的玛丽王后,当时乔治五世尚未即位,她还是康沃尔与约克公爵夫人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国王夫妇是英国人家庭生活美德的楷模,正是他们挽救了爱德华七世带来的形象滑坡,而且他们的家庭氛围也极大地影响了孙辈——未来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晚年的玛丽王后,身边是她的两个孙女:未来的伊丽莎白二世和玛格丽特公主

冤家路窄:温莎公爵夫人VS伊丽莎白太后

1936年,爱德华八世的退位将王室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与他父母和兄弟的性格都不同,爱德华本人美式风格浓郁,一战后日渐浮夸的社会风尚自然也裹挟着这个威尔士亲王。不过问题在于,王室的特殊地位使他与家人的格格不入特别惹眼,早在他为辛普森夫人放弃王位之前,他与弟弟乔治夫妇的关系就微妙起来,而更微妙的则是辛普森夫人与未来王后伊丽莎白的关系。

约克公爵夫妇——后来的乔治六世与伊丽莎白王后——第一次见到辛普森夫人时,虽然脸上挂着应有的体面,但是伊丽莎白对辛普森夫人的恶感难以掩饰:正是这个卖弄风情的女人以其魔力迷惑了威尔士亲王,引得社交界如此放肆地嚼舌头、传闲话。爱德华时常开着最新款的福特去看望约克公爵夫妇,当兄弟俩围着轿车品鉴男人们的话题时,辛普森夫人不得不与鄙视她的公爵夫人独处,可以想见再也没有比这独处更令人尴尬的事情了。尤其还要考虑到,本名伊丽莎白·鲍斯-莱昂(Elizabeth Bowes-Lyon)的公爵夫人早年还曾追求过威尔士亲王,虽然后来发现彼此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而分手,伊丽莎白嫁给了亲王的弟弟,但是这种渊源必然埋下了女人间最隐秘的嫉妒——这多少能解释后来发生的许多事。

英国王室对辛普森夫人的敌视,绝不单纯是所谓排外主义在作怪,也不仅因为她是有过两次婚姻的女人。实际上,从19世纪中期开始就有许多富有的美国女继承人成功嫁入英国贵族之家,这对于双方的名望财富来说是双赢的互补。温斯顿·丘吉尔的母亲便是典型的例子,而《唐顿庄园》中格兰瑟姆伯爵夫人柯拉也代表这个群体。真正令英国王室愤怒的是,辛普森夫人导致了爱德华随性地逃避责任,引发了空前的宪政危机。英国历史上还从没有主动退位的君主,而约克公爵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即位为王,他早年的羞怯和口吃症状在此期间更为严重,对于公爵夫妇来说这给他们原本“小确幸”的生活带来了大麻烦。

1936年爱德华八世与沃利斯·辛普森在地中海度假

在君主立宪制下当国王是一项繁重又乏味的工作,20世纪更是如此。对于已有两个女儿的约克公爵夫妇来说,能够守着他们在皮卡迪利145号的美满家庭,是对未来生活最好的憧憬。可是,1936年间的逊位危机打碎了这个憧憬。约克公爵夫妇、如今的乔治六世与伊丽莎白王后,不仅要承担起繁重的国事责任,还肩负着修复和重塑王室声望的使命。实际上,乔治六世并不像电影《国王的演讲》所诠释的那么坚毅,更多的时候他意志薄弱、为人谦和,对于重大事件往往缺乏主见,而伊丽莎白王后则从婆婆玛丽王后那里继承了某种强硬、稳健的作风。正是新国王夫妇间的这种配合,在1936年后再次挽救了跌至谷底的王室声誉。当1941年不列颠空战正酣时,面对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国王夫妇毅然选择留在伦敦,身处白金汉宫的乔治六世险些中弹受伤,但是战争中屹立不倒的国王终究把王室的威望推向高峰。

乔治六世夫妇与他们的两个女儿,右边的是伊丽莎白,左边的是玛格丽特

周而复始:玛格丽特公主的“罗马假日”

1953年6月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上,媒体记者们捕捉到了一个插曲: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正与空军上校彼得·汤森(Peter Townsend)谈笑风生,她还戏谑地摘掉汤森制服胸前口袋上多出的线头。这个亲密的举动透露了两人不同寻常的关系,而事实上她也的确正与汤森恋爱。作为国王乔治六世最疼爱的掌上明珠、当今女王唯一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在王室中地位非凡。然而就在她姐姐正式登基成为女王的时候,一段由玛格丽特公主引发的感情纠葛将困扰王室多年。这段王室的情史后来成为奥黛丽·赫本主演电影《罗马假日》的蓝本之一。

彼得·汤森于1944年被皇家空军推荐到王室服务,担任乔治六世的侍从武官。在此期间,他的才干、魅力和美德赢得了国王全家的赞赏和钦佩。国王去世后,王太后和女王对汤森的信任依旧不减,然而就像宿命给王室开了一个玩笑,当年困扰着爱德华八世的问题如今再次浮出水面——虽然形式有了稍许不同:彼得·汤森失败的婚姻在1952年走到尽头,而从1947年他与玛格丽特公主的关系就逐渐公开,人们实在无法将这两件事看作孤立的事件。无论是作为圣公会教徒还是王室成员,与一个离过婚的人结合都是不可想象的,况且汤森比玛格丽特要大16岁。政坛巨人丘吉尔甚至威胁,如果玛格丽特一意孤行,她将不得不放弃王位继承权。与此同时,内阁安排汤森去比利时公干,从而暂时将两人分开。就是在这个时候,玛格丽特公主妥协了。

平民化色彩的乔治六世一家

年轻时代的玛格丽特公主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过程中作为姐姐的伊丽莎白女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应该说,女王对汤森的信任丝毫不减于其父。而在面对自己妹妹这段感情纠葛时,公职责任与个人情感两者间的矛盾,让女王倍感进退维谷的痛苦。当玛格丽特与汤森陷入舆论风潮的漩涡时,女王竭尽全力想要保护他们。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君主自身的责任,而且英国民意的主流都在提醒她:这件事绝不可能两全其美。

1960年玛格丽特公主与摄影师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结婚,但是两人的感情没有多久就亮起了红灯。1976年,玛格丽特公主与比她年轻17岁的设计师罗迪·洛威林的关系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不仅直接导致了玛格丽特婚姻的破裂,而且极大冲击了王室的形象。

与冷静沉稳的姐姐不同,玛格丽特公主直率、热烈而叛逆,其社交圈包括各色人等,她本人长期嗜烟如命,并且中年以后患有抑郁症,种种表现令英国王室大伤脑筋。当时就有许多人将公主的任性归因于早年乔治六世对她的溺爱,因为国王认定伊丽莎白将会继承王位,出于弥补的愧疚则把更多的父爱给了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公主极具艺术气息的照片之一,也是其本人性格特征的写照

不过,伊丽莎白女王夫妇的家庭生活可谓完满幸福,再次将跌堕的王室声望挽救回来。早在1947年伊丽莎白与菲利普亲王的结合,就为王室奠定了“正能量”的主心骨。伴随着子女们的先后出世,女王的家庭日益扩大,伊丽莎白二世继承了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一脉相承的品格特质,从而使古老的君主政体在20世纪持续焕发生机。当年乔治五世曾对王室成员说:“不要奢望依靠君主政体实现过高的志向,也就是说凭良心、讲人性就行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在纷繁复杂的20世纪很难完全做到,然而在女王登基63年后的今天,她基本实现了祖父当年的训诫。

伊丽莎白王太后与女王姐妹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使命,也总有一代人逃不脱的情感际遇。即便具备无上荣光的王室,在面对人世的爱恨时也同样身不由己。而英国的特别之处即在于,它将女性置于如此重要的舞台中心,赋予女性如此崇高的地位。我们也会发现,每当王室的行为过多地暴露人性弱点从而影响体面与声望之时,总会有一个身影站出来力挽狂澜于既倒,重塑统治家族应有的形象。而且这种担当与责任的DNA总是巧合地在婆媳之间传递,从玛丽王太后到伊丽莎白王太后,从伊丽莎白女王到戴安娜王妃,再到如今的凯特王妃。她们在各自面临危局之时,都以身作则为王室挽回了面子,同时她们自身优雅亲和的气质,又极大地拉近了王室与民众的距离。虽然早已不具备往日君主的那种权力,但是温莎王室至今仍极富声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室的女性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魅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