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教师轮岗”政策到底如何实施?专家解读
新学年,我们最关心的还是轮岗对象是谁?范围有多大?能跨区域轮岗吗? 我们就先来看看北京有关“教师轮岗”的具体政策。
首先就是谁可以轮岗呢?北京政策明确,轮岗对象为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干部)教师。主要是在两个层面:在校长层面,交流轮岗的对象为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教师层面,交流轮岗的对象为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那么,教师轮岗的范围有多大呢?据了解,北京市首先在东城区和密云区率先开始干部教师轮岗试点工作,到2021年底之前,将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未来,还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其中,东城区今年将安排不少于2000人交流轮岗,三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轮岗,并未打破行政区,而是在学区内进行轮岗。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以前我们简单的跨比较大的距离把老师流动过去的话,虽然他是优质的老师,但是是不是适应当地的学生,是不是能够很好的解决自己生活上的这种困难,可能都有问题,而在现在,在东城已经没有一个单体的学校是单打独斗了,他都是在一定的学区里或者在一定的这个教育集团里,就比以往简单的线性流动要容易得多。
轮岗周期怎么定?轮岗时长多久合适?
我们看到,骨干教师、特级教师,适合做课后服务等的老师,还有管理岗位的校长都是轮岗的对象。明确了这一点,其实接下来的问题更令人关心——轮岗的周期怎么定呢?合适的轮岗时间怎么定才能保证轮岗效果“不打折”呢?
对此,北京市教委明确,干部教师的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比如至少是一学期,甚至是一个成长周期。但是我们还是有疑问——小学可能还好,但是初中的话,仅仅是轮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是不是会对日常教学带来障碍?学生在接受新老师新知识的时候会不会“水土不服”?而对于管理岗位的正副校长,轮岗的时间是不是应该更长一点呢?对此,我们的记者也走访了北京的中小学,来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普通教师轮岗年限"多元化" 不可一刀切
对于轮岗年限,东城区教委负责人表示,普通教师可以多元化,不可一刀切。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不是为了交流轮岗而交流轮岗,没有一成不变,一刀切的固定它的年限,采用全职、跟岗、间歇性的、长短相结合的这样的方式,有的三年,有的一年,可能有的才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重在他完成交流轮岗的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和一线普通教师不同,轮岗的干部校长和学科带头人,还要特别考虑教育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张玉淑:从这个管理者来说呢,就初中而言呢,应该是三年一个周期,如果是五到六年,我个人认为是最佳的一个时间段。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校长刘力军: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他的一些管理思想,一些管理理念,把这些理念渗透到每一所学校当中去,有一个自然规律,6年时间,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为课堂注入什么新动能?提供哪些新方案?
轮岗,绝非易事。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向优秀看齐使教育更均衡,我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更关注的是,轮岗之后,能为课堂注入什么新动能?又能为教育提供什么新方案呢?接下来,我们就去有着多年教师交流经验的北京东城区和密云区去看看。
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是密云山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也是轮岗政策的积极响应者,近年来,来校交流教师已达157人次,派出交流老师达176人次。
如今,这所山区小学不仅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毫不逊色,还是全国篮球特色校,各类社团也一应俱全。新学期,刚刚从密云二小轮岗至此的郭春梅校长正带领骨干教师,研究双减政策下如何提升课堂质量。
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校长郭春梅 :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让以前陌生的同行成为了研究的这个同行者,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我总觉得教育不能折腾,不能说我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说谁来了最后就去换一种思路,其实他是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他们一直在做的就是求真文化,促进学生的情商、智商合一,还有就是内修外研合一,我觉得我很敬畏,结合原来的这个优势去规划未来。
张丹是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中学的体育骨干教师,今年已经是他轮岗到附属花市小学的第三年,他也把自己“常规体育基本素质+专项技能学习”的教学模式带到了这所学校,专门开发出了趣味田径、旱地冰雪运动等特色课程。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张丹:小学生低段趣味田径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到了二年级、三年级我们会有篮球、足球、排球、轮滑以及旱地滑雪和旱地冰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除了正常必修课以外他会学会10至12项特殊的这种体育技能,这也算是我们课程的一个特色。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