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顺丰上半年净利大降八成,却要向快递小哥投5个亿
雷达财经出品 文|张凯旌 编|深海
9月6日,顺丰推出“员工可持续发展保障计划”,预计将在未来投入5亿元,用于为超过20万名一二线快递小哥及其家人的技能学历提升、转岗转型培训和家属福利提供支持、帮助。
据了解,该计划是响应落实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联合提出的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政策的举措之一,当月顺丰推出的“一哥丰收计划”,也称将在年内投入不低于2亿元专项资金提升收派员收入。
雷达财经注意到,国家推出相关《意见》的背后,是快递员工工资收入降低、工作强度以及人员流动率提高的现状。但员工叫苦不迭的同时,顺丰并未借此获得在资本市场的显著增长。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顺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近80%,毛利率同比下降8.55%,此前在一季度时,顺丰扣非净利润还曾巨亏11个亿。股价方面,自2月18日以来,顺丰实现腰斩,市值较最高点蒸发近3000亿。
员工、公司都不好过,还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抱怨快递送不上门,什么原因导致的“三输”局面?顺丰的高投入会让这一局面迎来改善吗?
顺丰的甜蜜期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员工和消费者层面的抱怨早有端倪,只不过之前在资本市场,这些都被公司高速增长的业绩和股价掩盖了。
2020年,顺丰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年报,营收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归母净利润73.26亿元,同比增26.39%。与此同时,公司股价自2019年6月10日至2021年2月18日涨幅超310%,即使将时间拉长至发布年报的3月18日,涨幅也超220%。
顺丰的主营业务广泛,以时效快递和经济快递为主,2020年两者营收占总营收的超71%。
前者以用时短为核心要素,快递费高、毛利也高,2020年实现营收663.60亿元,是顺丰一直以来的王牌业务;后者价格低、市场规模大,快递时间长,靠规模经济赚钱,2020年实现营收441.48亿元。
业绩和股价的大涨离不开疫情的推动效果。有分析指出,疫情不仅带来了低油价和免费高速路,还让防疫物资的运输需求呈爆发性增长。在其他通过租客机运货的快递公司遭遇民航大面积停飞时,顺丰还可以让自己75+全货机的运力拉满。
而这些利好在带来高收入的同时,也让顺丰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创新业务的发展中。2020年顺丰资本支出123亿元,不仅同比增加58亿,也远高于通达系平均40-60亿的支出规模。
除了疫情,顺丰的增长还受益于作为行业龙头所享受的红利。
2015年底,申通发起国内“快递第一股”争夺战,此后通达系迅速响应,完成集体上市。在通过上市拿到充足的融资后,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正式打响。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平均单价尚为24.6元,至2015年已降至13.40元,2020年更是仅有10.55元。
在多轮价格战的打击下,小型快递公司迅速出清,龙头份额借机扩大,2019年快递行业CR6(头部六大企业市占率之和)超80%。市场认为,这是顺丰的市值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腾飞的原因之一。
种种情况叠加下,顺丰在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段甜蜜的周期。2020年,公司甚至在市占率不到10%的情况下实现了73亿元净利润,这几乎等于市占率合计超60%的三通一达净利润之和(76亿元)。
怎么就亏损了?
进入2021年后,一些背景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疫情期间的低成本已不复存在,但顺丰的高投入仍未改变。一季报的业绩电话会上,顺丰团队直言,眼下团队正处在资本开支周期巅峰,而鄂州机场的投产可能还会进一步拉高开支在总营收中的占比。
一季度,顺丰巨亏11.5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2.49亿元,营业成本和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加40.44%、55.99%。
公司方面对一季度业绩变动剧烈做出的解释分两方面,一是正在为拓展新业务、提升产能规模和服务时效加大投入,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快运、丰网、同城急送、仓网的网络建设”、“中转场自动化建设”、对场站和线路的网络融合调整。
二是补贴方面成本的提升。也即为响应原地过年的指导和“春节不打烊”的需求,加大了春节期间在岗人员的补贴。
另一方面,中小快递公司的消失,并没能像多数行业一样,呈现出让龙头们持续受益,享受市场红利的后果。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极兔快递的入局。
一个经常被提起的数据是,通达系平均用时近20年达到的2000万单日单量,被极兔以10个月的时间成功攻克。而极兔送一单亏一单,用亏损换份额的打法更是彻底颠覆了以往价格战的方式,巨头们的思路从“可以少赚,但不能亏”转为“一起亏,看谁能抗住”。
受此影响,圆通、韵达、申通在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全部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以电商、经济件为主的价格战的时间点,刚好是顺丰又一次发力经济件业务期间。从历史来看,顺丰对经济件觊觎已久,但公司直营制的经营模式对于以加盟制为主的经济件领域一直格格不入。
2013年,顺丰曾试图以6折定价揽收经济件,向通达系发起价格战,但无奈直营成本过高,如此做反而拖累了盈利;三年后,顺丰又想出了集中揽件的方式,但其对中小型电商客户的过高定价与通达系相比仍缺少吸引力。
2019年,顺丰试水“特惠电商件”,利用装载时效件飞机的一部分闲置空间来装经济件,借此降低成本,不过该部分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2020年,顺丰终于下定决心开放加盟制,并为此搭建了专门做经济件的“丰网”,然而该部分业务还在前期巨额投入的阶段,就赶上了极兔引发的又一次价格战。
从财报中也能看出顺丰的动向,2021年上半年,顺丰的经济快递业务增速达69%,单量同比增长107%。
而对于丰网,公司高管曾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及:“丰网是公司长期坚持发展的新业务,在坚持投入的同时,下半年要守住亏损,优于行业服务质量,小幅提升业务量。”
除了高投入和价格战带来的副作用,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的普及,以及短期争夺高客单价消费品客户的过程对顺丰时效件业务造成的冲击,也是公司业绩转盈为亏的重要原因。
改善快递员待遇是否意味着价格战的破局?
雷达财经注意到,快递行业频繁的价格战,已经引发了监管层面的注意。
4月22日,浙江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规定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等手段阻断快递经营者正常服务。
同月,极兔、百世因低价倾销被浙江省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处罚,快递费呈现回升势头。
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针对不正当市场竞争、区域差异化派费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要求保障快递员合理劳动报酬、落实快递企业主体责任。
但监管的介入是否能改变快递行业激烈竞争的现状,市场中还保留着争议。
有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意见》的出台和9月中通、圆通、百世、极兔等6家快递公司正式将末端派费上涨0.1元的举措,快递员的待遇得到提高,该行业的价格战已经走到了尽头。
也有观点指出,这次涨的0.1元远不如过去几年降得多,在行业没有出现全面亏损的极端状况,且寡头们的利益没有得到真正的平衡前,代表行业“内卷”的价格战永远无法停止。
对此,顺丰的意见是,“政策引导下,快递业有望从价格战走向有序发展,从单一同质化竞争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型。”
顺丰预期,未来随着各行业分工的专业化及国际化,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将逐渐成为快递、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这或也能解释,顺丰为何会投入5亿元用于20万名一二线快递员的技能学历提升、转岗转型培训等未来职业生涯多样化的发展及成长需要。
未来何处走?
顺丰“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将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体现着公司对未来快递行业形势的判断。2021年上半年,顺丰非快递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提升至近31%,这一比例在业内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
雷达财经注意到,从广东顺德的一家小型加盟制快递公司,到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直营制快递巨头,再到市值一度达5000亿的上市公司,顺丰的判断一直支撑着公司的高速成长,那么这次,公司是否能再次进化呢?
或许,摆脱单纯物流公司的估值体系,是顺丰接下来要完成的重点。
为此,顺丰对鄂州机场实施了巨额投入,这将让其时效件产品与行业平均再度拉开一定距离,并提供服务全球和供应链产品的核心优势。
除此之外,公司还在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急送、国际、供应链等方面进行了布局。
如顺丰快运在2021年上半年尽管亏损加剧,但收入还是同比增50%,达115亿元,且该部分业务的CEO黄偲海是出席发布会高管中唯一的垂直业务负责人。
又如2018年10月,顺丰曾以55亿元人民币并购德国物流巨头DHL在中国的内地、香港及澳门的供应链管理业务;而顺丰同城,更是在7月底时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
“如果短期的利润承压能换来长期的竞争力,有机会将顺丰打造成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选择,那我愿意调低未来1-2年的利润率预期,这是重要的战略。”王卫曾在一季度业绩会上说道。
不过,尽管王卫希望投资者将目光放长远,市场仍有不少“顺丰是个好公司,但快递不是个好行业”的质疑声出现。
质疑者认为,快递行业在极端同质化的情况下,护城河并不稳固,因此会不断有新玩家涌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手握重金还想快速提高市场份额,价格战就会被重新点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这种现象并不会绝迹。
由此带来的,将是对快递小哥待遇上的压迫,从而让其在疯狂的跑单中,一次次直面消费者“为什么快递不能送上门”的质疑。
顺丰向快递员投入5亿元,能否取得预想中的效果?雷达财经将保持关注。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ID:leidacj)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