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散步 | 在青岛大公岛做海鸟监测的一夜
三蝶纪
前些天,受好友歌子和她所在的好奇魔鱼团队的邀请,我去了一趟青岛。在青岛跟着那里热爱自然的大伙伴们一起上山下海,记录了诸多有趣的生物。
我与歌子相识于深圳,因为拍《野性深圳》纪录片我们一起跑了几次野外,这部纪录片后来在2016年荣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自然类最佳短片奖,在央视9台播出。之后,歌子回到了家乡青岛,想在青岛继续自己的自然纪录片事业,拍摄关于青岛不为人知的奇妙生命。做这件事,很大部分是情怀所致,换言之就是没有钱,或曰短期内还没找到可以赚钱持续的方式。她在青岛发掘了一起可以合作拍摄自然纪录片的同事李斐,与另一位创始人老白一起组建了好奇魔鱼团队,希望可以用影像纪录片的形式记录青岛的山海自然万物。
原本我以为是个小活动,去了码头才知道是个大部队,加我们一起一共有十二个人。歌子这边叫了李斐和地质学博士江尚松老师,其余八人是青岛观鸟协会的薛会长带来的学生和志愿者们。
青岛观鸟协会的会旗,上面的鸟是扁嘴海雀,青岛市的特色鸟种。本文均为 三蝶纪 供图
人齐了之后,一艘小船晃晃悠悠地从海面移动过来。去的时候潮位低,小船找了半天合适的位置靠岸,我们在伙伴的搀扶下,逐一上了船。这艘船并不大,上了船我就赶紧剥了片晕船含片含在嘴里,之前晕船呕吐的痛苦经历让我这次提前做了准备。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药的作用,头还是有点晕但起码胃还好。我们坐在甲板上看着四周盈盈的海面和远处的山峦,聊天分散注意力。
我们坐的船
船上看海面的风景
在船上,我才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大公岛。大公岛是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包括大公岛、大公南岛和小屿3个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面积为16.03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面积只有0.17平方公里。保护区海岛动植物种类多样,其中以鸟类资源最为突出,有“候鸟驿站”的美称,重点保护对象是一些珍稀海鸟和候鸟,岛上其他珍稀动植物、渔业资源和重要设施也一并受到保护。
八月有两种海鸟在大公岛繁殖,一种是白额鸌,一种是黑叉尾海燕,二者都属于鸌形目。狭义上的海鸟只包括鸌形目和企鹅目的鸟类,鸌形目的鸟类平日里都在海上不知疲倦地飞行和捕食,直到繁殖季节才下地,白额鸌和黑叉尾海燕就是如此。海鸟在繁殖期间非常脆弱,容易被捕捉、被捕食。所以,大公岛受青岛市政府严格的管理,非科研目的未经审批的都不能随便上岛。
从船上看,大公岛就是一个近在咫尺的小山包,可是船开起来,才发现看起来近的原来那么远,半小时还没到,一小时仍然没到。夜幕渐渐落下,由深蓝变成墨黑,远处能看到青岛市区楼宇的灯光秀在黑暗的海上变幻着颜色。眼看着大公岛越来越大,越来越近,距离这个“近”又行驶了近四十分钟。小船摇晃着找合适的靠岸点,起初的位置太高,我们都爬不过去,也很危险,最后船老大重新绕着岛找到另外一个停船点,我们一行十二人才互相搀扶着,逐一顺利下了船。
上了岛,我才明白我们此行并不是赶海,而是给岛上的海鸟做科研监测以及安装追踪器,是青岛观鸟协会参与的一个科研项目。我们从码头一路登上山顶,这段路是水泥步道,坡度很陡,幸好没有下雨。沿路看到很多黑褐色的卷甲虫聚集取食动植物残渣,还有在海风中也不忘交配的多纹鹿蛾。海岛上有很多圆圆的蟑螂,这是地鳖蠊的雌虫,俗称土鳖、土元,是非常具有北方特色的物种。
卷甲虫
交配的多纹鹿蛾
地鳖蠊雌虫
在岛上还看到了黑色嵌着白色波纹的岩石,江老师说这是爬升层理所致,是非常有特色的地质现象。地质作用是地球的刻刀,历经多年雕刻出现有的地质和地貌,我们欣赏到的一切,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未来,它还会继续创作和变化。
爬升层理岩石
只是我们来此并不是观看这些无脊椎动物的,也不是来看地质的,薛会长提醒我们不要沉迷于拍照,及时跟上部队,因为后面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登上山顶有一个平台,在此处望海上的明月,在粼粼细细的波光中投下倒影,静谧得像一幅油画。可是我们也来不及欣赏风景。薛会长和我们介绍了接下来的路线,大家各自整理好装备和工具,就要准备下岩石壁了。
海上升明月
面朝大海,脚下是海岸的岩石。海岸的岩石壁角度大概在60度左右,幸好这是夏天,海岸的岩石壁上植物还算茂盛,略微给了我们一些安全感。我们像刚刚学走路的婴儿,手脚并用,从一块石头爬向下一块石头。在这种环境,精神高度紧张,脚下要再三确认石头是否稳固,身体也要随时调整保持平衡。
海岸岩壁环境
在我们的头顶上,不时地可以见到白额鸌(hù) 和黑叉尾海燕飞过,有时候,它们甚至低到和我们擦肩而过。耳边听到的,是海鸟们的鸣声,咿咿呀呀,它们用声音交流,映和着清风明月大海,营造出“鸟鸣岛愈静”的氛围。
这岛,这片区域,此时此刻,只有我们十二人在此情此景,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是我们的,至少这一晚是专属于我们感受的,这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体验。
在爬下岩壁的途中,我们已经可以从岩石缝里看到一些鸟了,有些是毛绒绒的幼鸟,有些是长着尖嘴的成鸟。
岩石缝里的白额鸌幼鸟
岩石缝里的白额鸌成鸟
向下爬了约半小时,我们众人各自找了一个可以平衡的位置立在斜坡上,今晚的工作就正式开始了。操作部分由薛老师协调学生和志愿者完成,我们负责拍照记录和打下手。
工作环境
我们此行的目标鸟类是白额鸌。白额鸌是鸌形目鸌科的中型海鸟,除了繁殖期下地其他时间都在海上。白额鸌的嘴直而长,末端是一个向下的弯钩,嘴部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管状的鼻孔,用来排出喝海水时摄入的盐分,这是鸌形目鸟类的一个重要特征,鸌形目也因此被称为管鼻类。
今晚我们需要给七只符合标准的白额鸌完成各项测量,抽取血液和羽毛样本,再给它们装上追踪器放归。按照标准,追踪器的重量不得超过鸟重的百分之三,追踪器的重量是十四克,再算上追踪器上绳子的重量,抓捕用于研究的白额鹱的体重需达到四百八十克以上才达标。
成年的白额鸌躲在海边的岩石缝里,抓鸟的人需要戴着手套伸进石缝把它们快准稳地掏出来。掏出来后,立即放入一个收口的布袋称重,符合标准的才留下来继续测量。这个活并不轻松,负责抓白额鸌的人一不留神手上就会被啄掉一小块皮,多抓几次手上就伤痕累累。其实看到它的一刻也挺奇妙的,这种半米长的海鸟,若是在白天,需要在船上追着才能远远瞄一眼,现在近在眼前,能凑近了看身体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机会非常难得。
被捕获的白额鸌
接下来的步骤是用游标卡尺测量鸟的喙长、跗蹠长和翅长。喙长也就是嘴的长度;跗蹠长是自胫骨与跗跖关节中点到跗跖和中趾关节的长度,相当于人脚踝到脚背的部分;翅长指的是从翼角到至最长飞羽前端的直线距离。翅长需要单独拍RW格式的照片,后续在论文分析里使用。
测量白额鸌喙长
测量白额鸌跗蹠长
测量白额鸌翅长
量完喙长之后,白额鸌的头部会套上一个小布袋,遮住眼睛会让它们不那么紧张,减少一些应激反应,也需要有一到两人控制住鸟的身体,不让它乱扑腾。
基本测量完成后,需要从鸟的左右两侧剪下数根特定部位的羽毛放在小塑封袋里保存,用于测定这些海鸟体内的污染物含量。鸟类会定期换羽,因而身体富集的污染物多聚集在羽毛中,随着换羽排出体外。
给白额鸌剪羽待后续测量污染物含量
剪羽完成之后,需要给白额鸌抽血。将白额鸌的翅打开,用酒精棉签擦拭小块皮肤消毒后抽血,抽完用酒精棉签按压止血。血液样品写好标签放进离心管用,用于后续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
给白额鸌抽血
白额鸌血液样品存放在离心管内
全部测量完成后,就要给鸟安装追踪器了。追踪器用的是与国际接轨的卫星追踪技术,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动物追踪技术,给动物安装之后就可以发射卫星信号,实时获得野生动物的经纬度位置、高度、速度、活动范围等相关数据。小小的追踪器价格与一台相机差不多,因而整个实验成本也挺高。追踪器固定在鸟身上用的是一种可降解材料处理过的细绳,一头从追踪器两端的小孔中穿过,另外两端分别从鸟双翅绕过,最后将绳子两端对接,接口处滴上胶水固定。装完追踪器的白额鸌就可以放归自然了。
装追踪器是最费时的一项任务,由受过培训的志愿者黄飞澎完成绑定,其他还需要几个人配合把鸟稳住。给第一只鸟完成这整套流程就用了四十多分钟,此时已经晚上十点多,下午三点吃的大餐也消化得差不多了,早知道是这样的情况,就该多带些干粮和水上岛。
给白额鸌安装完追踪器后用胶水固定绳子两端
装完追踪器的白额鸌放归自然
但是这时候也来不及去想太多,因为后面还要抓六只符合标准的白额鸌重复之前的操作。经过刚才的流程,我们一行人配合也逐渐默契,各自分工按流程操作。薛会长带着几个人在最下面负责抓鸟,几人负责称重,称重完的交由几人测量喙长、跗蹠长、翼长,然后几人负责剪羽、抽血,几人负责装追踪器,几人负责保存样品和记录,我们负责拍照和递东西。在这一方斜坡上,我们各自占据自己的“生态位”,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互相协作,其间也说说笑笑缓和疲劳的气氛。最终以半小时一只的速度,完成了六只白额鸌的测定和安装。
此时船老大打电话给薛会长,说海面起了一些浪,鉴于安全问题催促我们快点回去。我们也不敢松懈,各自把样品、工具、设备收拾好,往岩壁上爬。这种地形向上攀登反而比向下轻松,我们又回到了手脚并用的状态,三三两两地爬上山顶平台。此时天空突然下起小雨,我们赶紧又往山下的码头走,在路边见到了一只黑叉尾海燕。我们从它身边经过,它也没表示出惊慌,甚至没有逃走。
黑叉尾海燕
终于到了码头,小船在波浪中摇晃得厉害,加之天又下雨,给上船加了新难度。船沿和岸晃一下就靠近,再晃一下就远,需要在靠近的那一瞬间迅速跳上船。最重要的样品最早上船放在了驾驶舱,其余人把背包先递上船,再一个个伺机跳上船,数一数人数,十二人一个不少,船就晃晃悠悠载着我们回码头。
上了船已经是凌晨一点四十分,大家有的躺着睡觉,有的闭目养神。我日常就是夜猫子,越夜越精神,饿和困都忘了,和薛会长聊了一路。经薛会长介绍才知道大公岛的管理有多严格,深感这次能参加这样的科研活动实属幸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同时也感受到鸟类研究的不易。在青岛这样的城市,有海鸟愿意选择这样靠近城市的海岛繁殖,是城市的幸运。但是任何城市都会面临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冲突,好的自然栖息地,如果没有人去努力为自然申诉,很容易就被直接或间接开发了。我们今天所做的,都是为后续研究和保护这些海鸟留下第一手信息和数据。但愿这些海鸟在青岛有更安稳、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作者三蝶纪系科普作家,著有《酷虫成长记》《常见海滨动物识别手册》,沉迷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