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名校访谈⑪|德威国际学校总监:这里就是培养学霸的地方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2016-03-04 10:25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德威国际学校校庆日活动

十年来,惠灵顿、哈罗、德威多家英式国际学校纷纷进驻中国。它们基于英式传统的国际教学,如何融入中国本土教育?

近日,德威教育集团的学校总监Brian McDouall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细致分享了多年在华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思考。

1619年创办于伦敦的德威,是英国富有盛名的私立学校之一。深耕中国12年后,今年8月,德威预备在上海开启第二个校区。

为何选择在同一城市建第二所学校?Brian说,“虽然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向希望我们在当地开拓,但我们还是比较谨慎,不想扩张过快。对我们来说,上海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浦东金桥和闵行马桥之间的距离颇远,闵行区政府引进学校的诚意和条件打动了我们。”

作为老牌的英式学校,卓越教育是德威自傲的传统,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国际学校的特色。在2015年IB大学预科文凭全球统考中,集团平均分为37.2,全球平均分仅为30.1。

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学生获得这个证书后就取得了直接进入英国大学及大多数其他国家大学学习的资格

“能取得如此出色的IB考试成绩绝非偶然。我们的课程设计以在 IB 学习中的成功为目标,整个理念渗透到早教阶段,核心是探究式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Brian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韧性和自律正是学生在IB学习中得高分的秘诀。

此外,每个德威的学生11 岁之前必须要选学一种乐器,也要参与竞技性的运动。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要学会追求胜利,也要学会接受失败。

在中国的德威国际学校,每个学生都要上中文课,不只是教授汉语的听说读写,也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和理解深度。整个集团有170多名汉语教师。

Brian生于香港,1986年开始投入于英国、香港和大陆的教育事业。他回想起来,对于校园最深的记忆是遇到有趣的人、有趣的经历。他说,“教育的产品是人,教育的成功也取决于人。21世纪的教育是关注个体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个性化途径。”

【对话Brian Mcdouall】

澎湃新闻:德威保持学生学业高分的奥秘是什么?

Brian:首先,我们的老师都是非常资深的IB专业教师。从早教阶段开始,我们的教学其实就是以培养IB学习者为最终目标的。

学术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德威教育的基石,该宗旨贯穿幼儿园到高中。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我们采用的是加强版的英国国家课程,根据国际学生的需求提高了要求和难度,以确保学生在感兴趣的科目上获得充分的钻研机会。而这种充满挑战的学习也能磨练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成长为充满自信的独立学习者,等到升入高中时,无论是在学术能力、专业知识,还是学习习惯上,都已经为IB文凭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学习起来也就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澎湃新闻:你提到学校的课程设计中注意深度和广度,帮助孩子发展各项技能。具体有哪些考量和特色?

Brian:我们的课程广度不只体现在教学科目上,更体现在课堂内外提供给学生的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机会上。

比如体育和表演艺术不可或缺。小学开始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一门乐器。另外每个学生都要代表他们不同的学院(House)参加一系列的体育竞技。每年学校也都提供各种国内外实地考察的机会,学生们还有很多跨校合作交流的机会。

同时,我们的教育核心理念之一是要培养韧劲和毅力,引导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不断的钻研,克服逆境,从失败中学习,逐步达到非常高超的专业水准。

澎湃新闻:以你的经验来看,英美国际学校的课程设计和教育理念有哪些差异?英式学校有哪些侧重和优势?

Brian:美式学校和英式学校各有所长。我想很多家长选择英式学校,是因为我们对学生有着完善的品性培养体系——既关照学生身心健康,也铸造学生的精神气质品格。

英式学校里的学院制度就是品性培养体系里的关键一环。学院是一个跨年级的学生集体,很多体育竞赛以学院为单位展开,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学院里,高年级的学长会照顾低年级,也为他们作出榜样。

而家长选择英式学校的另一个原因,也是看重课程难度上的高标准和学术上的严格要求。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内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理念?

Brian:以我的个人经验来对中国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进行评价很难做到不以偏概全,我只能强调,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主学习为目标。我们也有很严格的学业要求,老师也经常让学生参加各种测试和评估,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挑战自我,同时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我们也谈论我们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但这只是检验我们教育成果的标准之一,并不用于给学校或学生排名。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教育,而是为了教育而考试。

另外,我们的很多家长,同事和同行以及不少学生都是从中国本土的学校而来。他们都既聪明又好学,思想也非常开放,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所以我相信中国的传统教育也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澎湃新闻:在探索英式教学与亚洲文化教育背景的融合中,德威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Brian:德威公学进入亚洲市场已经20年了。我们从亚洲教育中看到很多非常优秀的传统,我们也在被改变。

比如,在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西方的学校里,“学霸”不一定是一个好词,体育好的学生才更受欢迎,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时候反而遭到嘲笑,被看做书呆子。

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很骄傲地宣布,德威就是一个鼓励和培养学霸的地方。当然我们的学霸往往也是具有出色创新能力和卓越体育表现的全才,因为他们热爱所学的东西,懂得如何钻研,也有足够的条件和指导。

澎湃新闻:作为一所英式学校,金桥校区在上海已经有了12年的办学经验,在与中国教育的结合中,学校有哪些针对性的改变?

Brian:在北京和上海的德威英国国际学校,中文部每年都组织学生表演一场中国话剧,去年是《雷雨》,今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外我们各校区的课外活动也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本社区的优势资源。

此外,近年有越来越多亚洲家庭背景的学生加入,为此学校专门聘请了针对美国大学申请的升学指导老师,从七年级开始就为学生开设大学升学指导课程。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对于未来教育的前景有何看法?

Brian:我认为成功的教育是能够把孩子最大的潜能激发出来,引导他们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志向,不管那梦想是什么。好的教育给学生提供发展天赋的机会,也帮助他们获取很多生活技能和学习体验。

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一个变化才是常态的社会里,适应能力和把知识和技术运用到不同环境中的能力是优势。

现在在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会一直生活到22世纪,他们不但要能够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高科技社会中争取成功,同时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还要应对诸如日益普遍的心理疾病、巨大的气候变化等社会问题。所以,全人教育对于未来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那些长于创造、沟通与合作的学生,比起那些仅仅能取得考试高分的同辈也更有前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