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下的慕尼黑IAA车展:以“电”之名,中欧车企同场竞技
新冠黑天鹅展翅依旧,在日内瓦、巴黎等车展相继停办后,汽车“老家”欧洲终于迎来了一剂市场强心针。
当地时间2021年9月6日,首届2021年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以下简称“慕尼黑IAA车展”)在多瑙河畔拉开帷幕,这不仅是疫情两年来海外首次线下实体A级车展,更是近70年历史的法兰克福车展落幕后的易地首秀。
根据主办方公布的参展商名单,本届慕尼黑IAA车展吸引了大众、宝马、戴姆勒、现代起亚、雷诺、福特等众多外资车企;长城魏牌、长城欧拉、小鹏、零跑、华为等中国品牌同场争锋;博世、大陆集团、电装、德国采埃孚、佛吉亚、海拉、现代摩比斯、麦格纳国际等零部件企业和数字板块的IBM、高通、西门子、Mobileye等企业也设有展区。
据统计,展会期间,将会有百余款首发新产品亮相,参展商超过1000家。
欧洲车企未来将在主场“干掉燃油车”
这一剂强心针,来得正是时候,不少外资车企们正希望用落地在汽车“老家”欧洲的这场国际化意味十足的车展,展示各自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下的产品。
据了解,主场作战的宝马全球首发了一款可循环利用的全新概念车——宝马iVisionCircular,它是由100%由再利用材料和可再生原材料制造,100%可回收。iX5 Hydrogen车型也与其同台登场。
同为主场的老对手梅赛德斯-奔驰气势更足,四款产品如全新纯电EQE、全新梅赛德斯-AMG EQS 53 4MATIC+、梅赛德斯-迈巴赫EQS 概念车、EQG概念车等遍布各个细分领域的纯电车型均为全球首发亮相。
吉利控股和戴姆勒成立的50:50合资公司的首个成果——smart精灵#1概念车也在此次慕尼黑IAA车展迎来全球首秀。
另一主场选手大众汽车集团则为自家ID.家族再添了一位外形小巧的新选手ID.LIFE概念车,还带来了一辆全新轿跑SUV ID.5 GTX,其另一款MPV车型ID.BUZZ也将于2022年量产;同集团的奥迪品牌发布了三款来自Artemis项目的概念产品,分别是Grandsphere、Skysphere和Urbansphere,三款车型形态各异,极具想象力和未来感;保时捷品牌全新的Mission R概念车同样为全球首发亮相,新车定位一款纯电动赛车。
虽然不是东道主,重视欧洲市场的韩国现代集团也发布了与Motional公司联合打造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它的原型是现代汽车首款电动专用车型IONIQ(艾尼氪)5。
另外,雷诺旗下纯电车型梅甘娜E-Tech Electric亮相,它将是雷诺第一款完全在ElectriCity制造的产品,目前已开始全面接受预订。
从此次慕尼黑IAA车展亮相的产品看来,在欧盟公布“2035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背景下,大多数欧洲车企们“干掉燃油车”的选择显然已被摆上了台面,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在介绍自家产品时便表示,“我们正在使电动出行变得让更多人触手可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国际车企并未出征慕尼黑IAA车展,如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这些传统老牌并没有出现,甚至连欧洲家喻户晓的欧宝品牌也宣告缺席。
客场作战的中国品牌纷纷“带电”亮相
即使有诸多传统老牌车企缺席,被不少外媒评价为“年轻且充满活力”的中国品牌们依然能让本届慕尼黑IAA车展更富真正的“国际化”意味。
此前曾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的长城魏派(WEY)便为慕尼黑IAA车展带来了其长城咖啡智能平台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摩卡PHEV,这是一款全球首发产品,海外名称定为“Coffee 01”,该车型预计今年底在欧洲市场接受预订,明年上半年首批车型陆续交付。
长城欧拉则携欧拉好猫 、好猫GT、樱桃猫以及闪电猫等多款车型登台,还正式发布了全球化战略。未来两年,欧拉将为欧洲用户提供超过5款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智能车型,进一步拓宽产品矩阵。到2025年,欧拉将在欧洲市场投放10款以上的全球首发车型,进一步提升欧拉在欧洲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宣称“不造车”的华为同样搭建了一片展台,专门为欧洲观众展出其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和智能座舱方案,以及AR-HUD车载应用等面向欧洲车企的智能车解决方案。
与线下参展的中国“选手”们不同的是,两家造车新势力小鹏和零跑以“虚拟参展商”的身份参与。
小鹏展出的是旗下第四代飞行器——旅航者X1。其体型与普通汽车大小一样,可在车位上垂直起降,它计划于 2021 年年底推出并开放试乘试驾。
零跑方面消息显示,其将在慕尼黑车展正式发布两款纯电车型零跑C11、零跑T03以及零跑C01的设计图。
在传统老牌国际车企和它们的电气化新产品面前,年轻的中国品牌们毫不怯场。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时参加国际车展能够更好地将产品在国际化舞台进行展示,也是国内车企实现全球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欧洲市场电气化加速,供应商们顺势转型
不仅车企们在加速转型,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们也在本届慕尼黑IAA车展上拿出了其应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技术。
据了解,采埃孚全球首发了一款模块化电驱动组件,该产品能将开发全新电驱动组件的时间缩短多达50%。
麦格纳为观众们展示的eDrive电驱动技术,可增加高达145公里的续航里程,预计此技术将搭载于一款将在2022年上市的全新量产车型中。
总部设在德国的马勒也展示了其充电技术、电池系统和电机等成果,其“chargeBIG POWER”快速充电系统额定功率高达750千瓦。
欧洲汽车产业链的电动化发力,让不少业内观点认为,得益于多国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及购车补贴等政策,欧洲电动汽车将迎来迅速发展期。据欧盟排放新规显示,自2020年起,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新车中,95%的车辆必须达到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95克;2021年,100%的新车必须满足上述标准。如果不达标,每辆车每克罚款95欧元。
事实上,在严格的碳排放新规要求下,欧洲新能源汽车需求已开始加速。
数据显示,去年欧洲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36.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37%,已超越中国市场的124.6万辆,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从市场份额来看,新能源车销量占整个欧洲车市份额的11%,其中纯电车型占比为6.2%,插电混动车型占比为4.8%。从市场渗透率看,在欧洲几大主要新能源车市场中,挪威以近80%的数据保持领先,排名第二位的瑞典为34.8%,德国渗透率为20.7%,法国、英国渗透率均为13%左右,而中国目前渗透率为10%左右。
瞄准外部增量空间,进击的中国军团开始“出海”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让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对此展露了野心。
此番中国军团在慕尼黑IAA车展的“出海”,正是瞄准了欧洲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量空间。今年以来,小鹏、蔚来相继宣布进军挪威等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此之前,包括爱驰、名爵、比亚迪、上汽大通、威马等中企已“先行一步”将电动汽车出口至欧洲市场。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9月,上汽名爵ZS纯电动SUV在挪威和荷兰上市;2020年6月,上汽大通宣布首批328辆上汽大通MAXUS EV30发运挪威;2020年9月,小鹏汽车在挪威开始交付小鹏G3;除产品出口,蔚来还宣布将在挪威自建由车、服务、数字化和生活方式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企进军欧洲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出口量也在不断走强。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为112万辆,同比增长118%。其中,中国对欧洲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1.4万辆,主要集中在西欧地区。
这些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够进驻西欧等汽车发达国家,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威马汽车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具备较高自动驾驶水平的产品具备成为新能源“爆款”的条件,此类产品不仅可以打开中国市场,也可以在欧洲等全球世界汽车市场取得不错的销量。
另外还有分析认为,自主品牌争先进军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与这一市场补贴退坡相对温和、碳积分交易市场的相对完善有关。数据显示,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幅度都在500~2000欧元,税收优惠减免退坡幅度也相对较小。
而且,欧洲市场碳交易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吸引国内车企参与其中。爱驰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付强曾透露,“爱驰在欧洲能够拿到的碳积分总量已经过千,这些积分也都卖出去了,交易单价相当于国内碳积分交易的10倍。”
从下游整车、充电桩,中游电池、电机和电控等“三电”领域和材料,到上游设备、金属资源等相关环节,中国都已经出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对于中国企业的积极“出海”,崔东树予以了肯定,“车企不仅要寻找更多增量可能,更要让品牌‘走出去’提升知名度,成为真正的全球品牌。”
但是,当自主品牌“排队”进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时,深耕本土的欧洲车企们同样转型迅速。随着中欧双方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慕尼黑IAA车展的相继面世,这场中欧两大新能源市场与车企间的“攻防战”将愈发精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