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送你一碗“海龟汤”
如果看过综艺节目《名侦探学院》,想必对其中一个环节“是否与此无关”记忆犹新。这个环节不但考验推理能力,还考验想像力。具体玩法是出题者用简洁的语言给出一个场景,玩家通过提问,获得更多已知信息并推理出事件原貌。出题人对于提问,只能回答“是”、“否”、或“与此无关”。能推理出事件全貌的玩家,在节目中都被视作是智商担当。
这个“是否与此无关”的游戏,其实在玩家圈子有个官方名字,叫“海龟汤”,又叫“情境猜谜”(situation puzzle),谜面叫“汤面”,谜底叫“汤底”。
《名侦探学院》的“是否与此无关”
和三国杀、狼人杀、剧本杀相类似,“海龟汤”也是一种社交类的推理游戏,只是它成本更低,且几乎不受时空限制。毕竟当你玩三国杀和狼人杀时,需要组局、找场地,剧本杀除了场地的限制,光是那成套的剧本都让人头晕眼花。
难怪庞博在《脱口秀大会4》里,会戏谑地称剧本杀像在开会,都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看成堆的资料。
庞博吐槽剧本杀像开会
“海龟汤”的玩法则灵活得多,它不需要专门组局,你和朋友在饭局上百无聊赖地等待姗姗来迟的迟到大王们出现,就可以猜几轮“海龟汤”打发时间,你和爱人或者室友不知道如何在家中度过漫漫长夜,“海龟汤”也可以成为增进你们感情的工具。
在移动设备和自媒体还不像今天这么普及的时代,相信大家也曾在一些杂志、画报、论坛上读到过一些介于脑筋急转弯和IQ小侦探的奇葩谜题,它们有的本身可以成为绝佳的“海龟汤”素材。
港剧《陀枪师姐3》中,警探陈小生为了引出杀人犯现身,向潜在的嫌疑人出了这么一道题:一个女孩在她父亲的葬礼上,遇到心上人,回家之后就杀死她姐姐,请问这是为什么?
这道题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海龟汤”谜面,谜面本身就是一个场景(葬礼),有起因(遇到心上人),有结果(杀死姐姐),唯独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而答题者则需要补上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时候这个逻辑联系恐怖得毛骨悚人,或者脑洞大得异想天开。
拿陈小生出的这道题举例,当然可能性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姐姐是妹妹心上人的梦中情人,可能是姐姐反对妹妹和心上人在一起,也可能是因为姐姐是父亲遗产的直接继承人,杀死她,妹妹就可以独吞巨额遗产。
剧中提供的答案很匪夷所思——因为妹妹想再举办一次家族葬礼,这样她就可以再遇到自己的心上人。
这原本是一道犯罪心理的测试题,能立马回答正确的,都将人命视为草芥,可以轻易杀戮无辜。剧中的嫌犯因为迅速说出正确答案,而被陈小生认定为真凶。
但在“海龟汤”的游戏规则里,玩家并不需要立马作答,可以向出题人反复提问,排除掉错误答案,从而还原出事件全貌。
比如答题人可以问:“妹妹杀死姐姐是否和遗产有关?”
“与此无关。”
“和葬礼本身是否有关?”
“是。”
“姐姐是不是妹妹的情敌?”
“否。”
“妹妹杀人的动机和遇到心上人有没有关系?”
“是。”
……
循环往复几轮,真相或许就呼之欲出。
其实“海龟汤”之所以叫“海龟汤”,其典故也是一道“汤面”。其“汤面”大义是,有一个男人走进一家餐厅,点了一碗海龟汤,可是当他用餐完毕后,他却自杀了。
“汤底”则是,在男人小时候,父亲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他,熬制一碗所谓的“海龟汤”哄他喝下,未几父亲去世,等到男人长大后品尝过真正的海龟汤,才知道父亲哄他喝下的并非真的海龟汤,而是从父亲身上割下来的肉。
这个基调黑暗又有些鸡汤色彩的故事,后来延伸出许多变体。比如有道“汤面”是这样的:一对情侣去南极旅游被困于冰天雪地,缺水断粮的情况下,女孩割下身上的肉哄男孩吃下,骗他是企鹅肉,自己却活活饿死,而男孩等多年后吃到真正的企鹅肉,才知道他吃的是自己的爱人。此类变体后来也演变为“海龟汤”游戏里的最具代表性的题型之一。
《名侦探学院》的“是否与此有关”
会有一些“入坑”的玩家,去网络上搜寻更多“海龟汤”谜面,但严格来说,很多打着“海龟汤”旗号的“汤面”,最多只能算是IQ小侦探,因为“海龟汤”的谜面必须可以用“为什么”或“怎么回事”来提问,如果提问类似“甲乙丙丁四个嫌疑人谁才是真凶”“死者是被什么凶器所杀”的,都缺少情境和人物关系,因此构不成“海龟汤”的谜面。
当然,“海龟汤”也可以改编甚至由玩家自己原创。那些用what和who来提问的谜面,如果改写成用why来提问的短小故事,也可烹制成“海龟汤”。如果说编写剧本杀剧本需要一定的叙事功底,编写“海龟汤”则只需要最基本的情节构造和画面构造的能力,这也是导演课程和编剧课程里最基础的部分。
当“海龟汤”的作者们江郎才尽、自认为已经穷尽所有构造场景和人物关系的可能性时,其实也可以学学剧本杀和推理小说,使用“叙述性诡计”编造谜题。
比如有一道“海龟汤”的“汤面”是这样的:“我终于和我爱的男人结婚了,更开心的是,我所有的亲姐妹都成为我的伴娘团。可当我妈妈对新郎说了一句话,新郎当场就晕倒了。”
你可以花一分钟的时间仔细审题,看看这道“汤面”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汤底”则是,“我”的妈妈对新郎说:“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你得好好照顾她。”换言之,这位新娘“我”,其实是位人格分裂患者,那些所谓的“亲姐妹伴娘团”,则是她分裂出来的人格。她曾经以分裂出来的不同人格与新郎见面约会,并让新郎形成一种家里姐妹很多的印象,可新郎对新娘的人格分裂毫无察觉。
这道“海龟汤”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而叙述者,用文学批评家詹姆士·伍德的话来说,是位“不可靠的叙述者”,因为叙述者奇特的身份,导致她看待问题的视角和大部分的人都不一样,而这种视角上的反差和盲点,也是“汤底”最吓人的部分。
倘若下次当你和朋友、爱人、陌生人找不到共同话题时,送他们一碗“海龟汤”,或许彼此不为人知的一面,都会被激发出来,而激发出来的部分,则会启发你接二连三地烹制新的“海龟汤”。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