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怠慢一针一线的戏服,为何还“坏”了名声?
古代服饰大赏︳不怠慢一针一线的戏服,为何还“坏”了名声? 原创 匠匠 了不起的匠人
一件衣物上身前是如何刺印绣染,裁剪缝合的呢?
穿针引线,手指翻飞,
便是栩栩如生的龙飞凤舞。
伶人蹁跹,流光溢彩,
举手投足尽显华服之美感。
#古装服饰大赏季#第一篇,共赏匠人张斌的华美戏服。
戏服出彩
一针一线都不能怠慢
舞台上的一出好戏,往往需要各种行当、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来共同塑造。
但很有趣的是,哪怕你不是资深戏迷,只要演员登场,就算他还没开口唱,也能大致的猜出他的角色属性好坏和角色性格。一来得益于脸谱和妆容,二就要归功于演员们身上的戏服了。
戏服,是明代的样子、清代的工艺、民国的审美,老戏服就是一部看得见的明清服饰进化史。戏罢,你是否有好奇过伶人身上的华服是如何制作的呢?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能为你解惑,来自苏州的85后戏曲服装匠人——张斌。
苏州,从明清起便是戏服制作之地,至今仍是,且做得最好。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男主角商细蕊就是个名角,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他的戏服就只要苏州制的,上身前还会用放大镜寻找瑕疵。哪怕只是抽了一根丝,那也得返工重做。
这并不是剧情在胡乱杜撰,不懂行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是鸡蛋里挑骨头的矫情劲,但对于戏曲演员和制作的匠人来说,戏服就如同自己的战袍,一丝一毫都怠慢不得。
一针一线的细节决定了舞台上的成败,如果这也不讲究,那儿也不讲究,上了台就会显得极粗糙,看头全无。
“慢”是态度
“坏”了名声也不打紧
在戏外为《鬓边》这部剧制作戏服的,正是张斌。虽说才三十来岁,但他已经给众多优秀剧团和戏曲名家以及电视剧制作过戏服。可他常常自嘲“因为活慢,所以我名声不太好。”
郭德纲就曾纳闷地问张斌:“难道我两年前订的衣服还没做好吗?”
张斌为郭德纲制作的戏服
当然,慢不是张斌故意为之。精工细做免不了让工期变慢,这也正是他负责的体现。即使自己的团队里有100多位绣娘,但他还是坚持每个环节都要亲自把关。
查资料、看演出、了解演员风格、状态与习惯、选料、染色、刺绣、配线各个环节都亲自参与,于是一件戏服完工往往得要个一年半载。在他心里这种“慢”是一种态度,就是在圈内“坏”了名声也不打紧。
和张斌聊天时他说,戏服是演员非常重要的财产。
“上台前穿上后,就不能坐,不能靠墙,不能乱逛。演出完下台后,还要用高度白酒或酒精喷上消毒。”
“如果是在民国时期,甚至更早以前,戏服一旦全毁坏了,那这个剧团基本上也宣告破产了。”
人生没有按部就班
只有阴差阳错
很小的时候,张斌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龄的伙伴在外面横冲直撞到处疯玩的时候,他经常拿着围巾当作水袖在床上玩。
他的老家在临安,村里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庙会,以往是邀请戏班子演戏,后来村里觉得到外面请一些戏班子花费太大了,就改为自己组织。到安徽绍兴这些地方去请老师学习自己搭班子,张斌的爷爷就是戏班子里的一员。
爷爷常常让张斌的爸爸陪着他唱,让叔叔拉胡琴。因为这个原因家里人都比较喜欢看戏,张斌则被那些华丽的戏服迷住了。
到了真正接触到戏服制作时,他说:“人生其实哪里有什么按部就班,只有阴差阳错。”
上大学时,他学的是服装设计,每个周末都会花2块钱坐着公交,穿过杭州一些稀奇古怪的巷子,去到一个乡下的破布头市场。那里有不少售价低廉的周边服装厂的废弃布料,张斌就买回来自己做衣服练手。
在大二的时候碰上一个偶然的机会,受邀帮一个剧团监制衣服,从此就迷上了戏服制作这门行当。这条阴差阳错踏上的戏服制作之路,他一走就到了现在。
最难能可贵
是年少时的赤诚初心
因为对戏服的热爱,毕业之后,张斌与同学踌躇满志地跑到苏州创业。初进社会的少年,满脑子都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要给好剧团,给名演员制作戏服,要成立自己的戏服工作室.......
可现实往往让人唏嘘,最后和同学分道扬镳,他孤立无援的留在苏州,却更加坚定了做好这件事的念头,否则再无颜面去见江东父老。
皇天不负有心人,正是因为这一腔孤勇和坚持。时至今日,张斌已经用出色的口碑告诉了大家,即便顶着风雨独自前行,但他的梦想,完成了。
难能可贵的是他仍不忘初心。尽管已经做过许多价值数十万的戏服,他还是会像当初在大学时给戏剧社团做衣服那样,帮许多爱好这行的学生做活儿。他会给他们算的很便宜,最便宜的甚至可能几百块几十块的都有。
他说,因为自己热爱,就能理解其实学生自己能出钱来做衣服,他们有这个意识,自己能把行头讲究起来,就是很好的。
“希望有一天中国戏曲能被更多人喜爱,从小众重新再回到大众的视野。”
— END —
采访Q&A
匠匠: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您如何看待戏服的传承?
张斌:我以前也一直在说传承这个事,可我现在觉得实际做起来还是会有点难,怎么样把这个事情传下去,或者有没有人来愿意,或者来传了之后他能不能传好能不能做下去,这些都是很难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年纪不是特别大,当然也不算年轻的(笑),但又在行业里面做了十几年的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吧,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能在我自己能力范围和有生之年做一个坚守,我觉得这也是跟传承一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那么传承的话,我们要传和承,两个人来配合,或者是两个团体或者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来配合,相对来说会要困难一些。
匠匠:分享一下近一年的状态。
张斌:心态的话,那我觉得可能每个人都一样,因为疫情或者说其他原因,相对来说,戏服或是我们这个所有的工作开展,或者人与人的接触交流,都比以前相对来说是要保守一些。这一年当中肯定也有迷茫彷徨害怕或者担忧,然后也会重拾信心,对国家也好,行业也好,就是还是充满信心。
那工作状态的话呢,还是比较忙,因为相对来说只要疫情也缓和了不少,各种演出也满满在复苏,比如今年我们的建党100周年,我们也是完成了很多作品用以反映当代的幸福生活。
匠匠:除了戏服,还有别的爱好吗?
张斌:有。但我觉得就是从事这行之后,其他爱好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比如,我就想过去报英语课,甚至是唱歌以及别的课程啊。可现实就是根本没有时间腾出来去做,因为我们这个工作相对来说,还是需要自己事无巨细的去把关嘛。
-Fin-
运营 |匠匠
编辑 |涂涂
* 如需转载请联系匠匠并注明媒体来源
原标题:《古代服饰大赏︳不怠慢一针一线的戏服,为何还“坏”了名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