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华老师开学典礼大讲“失败”,高考成功者缺这样的教育
文 | 张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各大学都会利用开学典礼给新生送上美好的祝愿。比如,川大校长李言荣寄语本科生,标题就是“从优秀走向卓越”,这可能也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清华大学老师梅赐琪的致辞有点特别。在台下听讲的清华新生,是不折不扣的高考成功者,而梅老师却在他们面前大谈“失败”,让人大开眼界。他的题目是“失败的三种功能”,已经被网友推上热搜。
梅赐琪作为清华的副教授,当然也是“成功者”。他在清华读完本科和硕士,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回到清华任教。但是,他提醒台下的听众,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成功”,在为演讲做准备的时候,甚至梦见学校因为他本科时成绩差而取消他的演讲资格——言下之意,他经历了一段黑暗岁月。
能够考上清华这所中国排名TOP2的大学,台下的听众无疑都是成功者。但是,这种“成功”,仅仅指高考这一场“战役”。能考上清华当然意味着很多,但是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实际上,不管你是读清华还是一般大学,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尽管在高考中表现优异,但是作为“新生”,这一天可能会是他们日后生命当中某种“失败”的开始。这种失败并非说是人生的失败,而是一种学习上的“失败”,从随随便便拿高分,到如今同一群顶尖对手同台竞技,曾经拿第一名,如同砍瓜切菜,如今争取好成绩可能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当然这种“失败”也属于一种凡尔赛的失败。
对于一些人而言,大学的四年将会一个不断“失败”,然后不断成长的过程。有些人恰恰就是欠缺这种“失败”的教育,在这种落差当中沉沦。之前媒体有过报道,有读清华的学生,因为不适应而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案例。
在高中成绩上的成功并不一定会在大学保持,梅赐琪特别提醒大家,不要特别在意大学时的成绩,不要为了提高0.1个“绩点”而倾其所有,“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科学’地提高0.1个绩点上,不如承受这一点小小的失败,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之下,尽快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知识探索和创造实践中去。”
梅赐琪所讲的“失败的功能”,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俗套的见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指不断从失败中改进,最终达到成功,这是一个连续的乃至重复的“运动”,其实强调的仍然是单向的成功价值。
他所强调的是,“失败会让你看见自己能力的边界”,“会看到输赢之外的风景”,“看到个人以外的世界”,这些才是真正“接受失败”“肯定失败”。失败的价值,不在于为下一步成功提供借鉴,它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能接纳它,即便不能通向“成功”,也会有别的收获。
这样的声音,对台下的清华学子,是弥足珍贵的。他们从小到大,都被视为“骄子”,在一系列竞争中获胜,这当然是成功,但也造成了某种局限。其中有一个“不良后果”,就在于对竞争和胜利本身的过度执着,不但对“对手”不包容,对自己也不宽容,他们成为某种意义上“严酷的人”。
对于这样一群清华新生而言,在考试领域他们是毫无疑问的成功者。在网络上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一种称呼,叫“学神”。如果是神,那等于只有成功,不会失败了。但当一群“学神”进入清华的时候,首先恐怕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或许这也是梅赐琪老师演讲的目的所在,让这群“学神”意识到人才会存在失败的可能,大学四年要做的恰恰是从失败当中学会从一个高中的“学神”做一个大学的“学人”。
所以,梅赐琪在演讲的结尾,特别提到当初父亲送他到清华报到时,专门买来锤子和钉子,来帮他加固床板——父亲注意到了床板不太牢固,而他只想赶紧把父亲送走,投入到“追逐成功”的旅程。
人情味,人生的宽度,关心他人和社会,这些价值对那种狭义的成功可能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对“成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说,却非常珍贵。这不是“成功学”,却是一种“价值学”,关乎到我们每个人如何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