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录片《松花江》9月7日央视纪录频道开播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2021-09-06 17:2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松花江两岸,是中国制造业的要地,也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原点。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袋化肥、第一桶染料、第一炉电石……人们过去习惯把东北称作“中国的总装备部”,这里生产着能够制造机器的机器。而今天的东北,钢铁般的意志从未消沉,每一个亲历者的过往传奇,都将合力创造未来的奇迹。

七集大型系列纪录片《松花江》将于9月7日至9月13日每日20:00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松花江》剧照

纪录片《松花江》对松花江流域的地理历史、人文水文、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记录,通过对松花江两岸的人们和江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鲜活故事,呈现出新时代东北人勇于创造、拼搏进取、力争上游的时代风貌。

松花江,塑造了东北人的性格

松花江的名字源于满语“松阿里乌拉”,意为天河。这条天河奔腾2300公里,流经七成东北大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宛如树大根深的参天巨木,松花江连同她的最大支流嫩江,以及无数条根脉纵横的小支流,哺育着沿岸生灵,护佑生命的延续。从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到平原田野、城市乡村……松花江,孕育了东北。

《松花江》剧照

松花江流的源头有两个:万类竞逐的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它们分别处于中国东北大地的两端。从南源长白山至北源嫩江,沿着河流的方向,摄制组走过了松花流域的每一处角落,上山下河、爬冰卧雪,松花江全长2309公里,摄制组在中国境内的拍摄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或者更长。

《松花江》拍摄的不仅仅是一条江,而是关于人,关于松花江流域的生命的故事。

《松花江》剧照

河流伴随着生命与文明,生息与繁衍,是什么力量让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人们不惧艰险,不畏风雪,即便在极度苦寒的境遇里,他们也未曾想过离开,而且总结出一套与自然共生,互为进退的生存法则。

松花江水,柔软之极,雄壮之极;封冻的松花江寒冷刺骨,破冰后又热气升腾;冰上粗犷豪迈的东北人,沿岸力争上游的东北人,全都体现在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之中。这就是纪录片《松花江》所着重表达的精神。

河流就是不同生命的脐带,不同的物种之间其实血脉相连。溯源而上,人和动物都拥有自然的母亲。在《松花江》里,从珍稀物种东北虎,丹顶鹤,到北半球耐寒物种驯鹿,人与动物之间不是简单的给予或者获取,而是一种彼此尊重、互相依赖的关系。可以说,一条江,就是一根生命的链条,万物都生息相关。

《松花江》剧照

鱼儿属于江河,它能游到江水深处感知河水的重量与质量,鱼的体质依赖于河流的水质。鸟飞鱼跃的松花江,从源头长白山天池顺流而下,直至松花江在三江口汇入黒龙江;从大兴安地区的嫩江源头南瓮河,到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的吉林松原,人们身处绿水青山,悉心守护这赖以生存的家园,张网捕鱼,千古如斯。

《松花江》剧照

而冰雪,是江河的另外一种形态。半年奔涌半年封冻的松花江,让这里的人们有半年时光要与冰雪对峙。而身处冰雪之中的人们,依然要谋求生存之道。大到享誉世界的查干湖冬捕,小到家门口的凿冰眼捕鱼,冰天雪地,却造就了欢天喜地的东北人,那是松花江塑造的性格。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结奇缘的大江,历经千百年时光,塑造出一种既庄严凝重又热情奔放的性格。人们与冰雪相伴,与冰雪环环相扣,生命的无数形态尽在《松花江》里呈现。

有人说,一条松花江,半部中华民族变迁史。无论是辽金时期的春夏捺钵,还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的狩猎渔猎,他们总是逐水而居,四时转徙。

时代向前,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多民族的融合共生,让生活在这片地域里的人们,无论归属哪个民族,往往都自称为东北人。融合,因而聚力成一股势不可挡的能量。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