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会分享】丹心妙手为人民:纪念张绍富先生诞辰99周年

2021-09-06 1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通讯员:董飞华

引 言:

9月4日是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终身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张绍富先生诞辰99周年。在其5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历尽艰辛、鞠躬尽瘁,为振兴富阳中医药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富阳中医骨伤事业的奠基人。

张绍富

张绍富先生(1922—1992)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骨伤疗法”第四代传人,系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任中医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卫生先进工作者。他自幼从父习医,刻苦钻研,将祖传医术发展成为理论体系完善、学术内涵丰富、疗法独树一帜的中国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使张氏正骨绝技发扬光大,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堪称我国中医传承发展的成功典范。他把高超的医术无私奉献给成千上万的骨伤患者,把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代。生前被誉为“富春江畔活华佗”、“白求恩式好医生”。

《忆张绍富先生》

少年立志学岐黄,躬身正骨六十载。

精勤不倦求创新,技惊京城扬四海。

尊古不泥传医道,德育杏林芳桃李。

仁心济世泽富春,家徒四壁清风来。

立志杏林 精勤不倦

张绍富先生1922年出生于浙江富阳上图山村,13岁起跟随父亲张清高学医,正式接受正骨医疗技术和中医经典的系统学习。四年里刻苦钻研医道,白天随父抄方学习手法整复,晚上读背经典古籍,17岁的张绍富先生便可以独立坐堂、独当一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张绍富先生于1954年创办以治疗骨伤为主的图山乡巡回医疗站。为方便越来越多慕名前来的患者,1960年张绍富又到东梓关创办东图医院,从此这所简陋的乡村医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治伤医院,东梓关也成为治伤接骨的代名词。张绍富先生在那里默默奉献了整整30余年,“富春江畔活华佗”的美誉也越传越广。

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长期以来,张绍富先生在中医骨伤治疗方面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对传统正骨方法进行了改进,成功总结出50余种徒手正骨方法,“一句话功夫”就能稳、准、巧地将断骨重新复位,并研制出“艾火薰针”及“丹参蔓荆散”等10多种内服外用的中药制剂,疗效显著。作为张氏骨伤疗法第四代传人,张绍富先生敢于探索,精益求精,将祖传医术发展成为理论体系完善、学术内涵丰富、疗法独树一帜的中国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地区、欧美和东南亚等国的患者纷纷前来慕名求医。

1978年张绍富参加科教文卫群英大会合影

(张绍富第三排居中)

1986年4月,时任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到富阳考察,目睹了张绍富治疗骨折全过程,十分惊叹,回京后即要求有关部门总结张氏骨科的经验以便推广。同年9月,张绍富先生受邀到北京参加一场全国骨伤科外固定的学术会议,这是中国骨伤界顶尖专家的一次大聚会,“乡村郎中”张绍富却成为了焦点,会议现场张绍富先生利用张氏骨伤疗法独特的正骨手法成功整复两位病人,技惊四座,也让全国的同行纷纷肃然起敬,张绍富先生自此被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乡村郎中”被中国中医骨伤最高研究机构聘为研究员,这在共和国医学史上实属罕见。从此,张氏骨伤疗法在中国医学界名声鹊起。

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聘书

遵古不泥 桃李芬芳

张绍富把高超的医术无私奉献给成千上万的骨伤患者,把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代。张绍富突破家族传承“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羁绊,带出了30余名位亲传徒弟,其中2/3是外姓徒弟,这些张氏骨伤传人如今已成为富阳乃至全省20多家医院的业务骨干。他们中有国家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张玉柱、全国卫生系统标兵张培福,有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汪木英,有浙江省名中医张培祥,还有杭州市名中医张玉良、孟春等等。这一大批中医骨伤名家,扎根基层,心系中医,热忱服务患者,为富阳的中医骨伤事业,乃至全省的中医药事业都做出巨大贡献。

1977年张绍富医师在东图卫生院传授正骨技艺

仁医济世 福泽百姓

张绍富先生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责,他常说“给病人看病,千万马虎不得。你粗心一时,病人就会痛苦一世。”他始终坚持病人为先,正是这份医者初心,让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致远。面对一些伤情严重的患者,他坚持能不截肢的就尽量保留肢体,为此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毫无怨言。有时候遇上一些疑难杂症,他便彻夜翻典籍查资料,不眠不休学习,加班加点看病是他的常态。长年累月的超负荷运转,张绍富老先生在1983年终于病倒了,即使这样,只要有病人找张绍富医生,他还是会起来看诊,医院里的徒子徒孙们也不敢阻拦,还得带着病人上门去找老先生,否则让病人自己找了去,老先生会更生气。正如时任富阳县卫生局局长叶正川所说“张绍富心中装满病人,惟独没有装进作为病人的自己。”

1991年身患重病卧病在床的张绍富先生为病人把脉正骨

张绍富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丰富内涵,他坚持“出诊步行,贫富不论,同村不收钱,困难不收钱,外乡人免费供膳宿”,强调“无德之人不可为医”。1984年冬天,浙江省卫生厅和中医管理局联合组织一批名老中医在杭州义诊,张绍富和过去一样“逢义诊邀请必到”。然而,当时这位老中医正患感冒,发烧39℃。义诊现场,张绍富的桌前被病人挤得水泄不通,一天下来他强忍不适,在替病人摸、捏、推、提中度过,累得他头晕眼花、浑身无力。中午时分,别人都已经吃过饭了,张绍富却仍没有停下来,快餐盒摆在旁边的桌上,连扒几口的工夫都没有。

时任浙江省中医管理局局长王坤根在现场巡视时,发现张绍富的饭菜已经凉透,就亲自拿去热了。结果,这盒饭菜热了四次,张绍富还是没有空吃。王坤根实在不忍心这位60多岁的老先生饿着肚子替别人看病,干脆一边在现场为他挡驾,一边督促张绍富把饭吃完。

节俭朴素 力戒奢靡

在五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妙手回春的故事不计其数,而令人感叹的是,向他求医的患者虽然络绎不绝,作为“大医”,他却一直朴素朴实。他居住在一座不起眼的简陋楼房内,居室内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站在屋内,回顾四壁,空空如也。地是水泥灰浆地面,没有任何修饰;墙面是泛黄石灰涂白,没有名家书画补壁。一张退了漆的双人木床安居其中,边上散放着一张农村常见的四方桌和三张木质条凳。更让人震惊的是在寒冬腊月,床下铺垫的竟然是农家用来当作燃料的稻草,上面只是一张最普通不过的草席。老先生说,他习惯了,从来不用棉垫和床单。每每有人问他:张医生,你就不能多为自己考虑些,添置些什么。他却总是淡淡一笑说:“够了,够了,比过去好多了。”张绍富看病是不分八小时内外的,也没有休息天。他曾说“我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为民多看些病。”一语道出了一位骨伤专家的高尚医德,用自己的言行对“大医精诚”和“省优秀党员”作出了完美的诠释。

领导题词

从医五十余载,

张绍富先生心中时刻装着的都是患者,

始终装着中医事业,

装着为中医骨伤事业奋斗终身的执着信念。

他是患者心中的名医,

徒弟仰慕的名师。

何谓大医之德、大医精神、大医情怀,

张绍富就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原标题:《【学会分享】丹心妙手为人民:纪念张绍富先生诞辰99周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