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扫黑风暴》展现法治期许,央视解锁法治剧“爆款”密码
“太烧脑了,终极大boss到底是谁?”
“孙兴的爸爸是不是高明远?”
正在CCTV-8黄金强档热播的电视剧《扫黑风暴》开播即爆,该剧内容取材改编自全国扫黑办提供的真实案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频频登上热搜榜。
笔者作为一名法律人,忍不住连夜追更,现在就“在法言法”,给大家讲讲这部扫黑题材作品中的法治元素和法治精神,以及央视播出这部作品背后的法治期许。
无处不在的法治元素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8月17日,就在大家火热追剧的时候,一部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草案——《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中进行了审议。该草案已是第二次审议了,与草案一审稿相比,草案二审稿在界定恶势力组织概念、涉及未成年人反有组织犯罪工作规定、保障涉案个人和单位合法权益等方面作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2000多年前古代思想家管仲就鲜明地指出,惩恶扬善是法律的首要功能。作为近年来难得的“现象级”扫黑题材剧,《扫黑风暴》不仅兼具思想性和娱乐性,还充分体现了法治的专业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堪称一部弘扬“惩恶扬善”的国家级“普法剧”。
剧情开始,“前刑警”李成阳正给马帅读的扫黑除恶文件,剧中并没有给出具体名称,但从时间上推断很可能是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笔者翻出了这个通知的相关新闻,其中强调要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除恶务尽,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依法”是这个文件的高频词汇,也是这部剧的高频词汇。
在《扫黑风暴》第四集中,马帅即将被释放,专案组组长何勇提议突审一次,中央督导组组长骆山河当时就意味深长地说:“一切都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剧中,李成阳是新帅集团的法律顾问,女记者黄希是绿藤电视台法治频道的记者,林浩、何勇都是执法者。这种和法治密切相关的角色设置,基本奠定了这部剧妥妥的法治属性。《扫黑风暴》正是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向广大观众传达了法治“日用而不觉,失之则难存”的特性。
春风化雨般的法治精神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黑恶势力得以滋生壮大的土壤,必定是缺少法治精神的培育。杨冬这个“菜霸”藏身于菜市场,孙兴则有一个充满罪恶的凤凰夜总会,为了追逐见不得光的利益,他们无一不在破法而行。长藤资本的高明远、绿藤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贺芸等人,缺少的不是对于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的了解,而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精神。
再好的法律规则,必然是转化为人们内心的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当前的普法宣传,重在法律条文、法律知识的普及,但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向纵深推进,人们是否具备法治精神和法治涵养将成为下一步的攻坚重点,而《扫黑风暴》恰恰是这样一部普及法治精神的良心之作。
有网友总结说,《扫黑风暴》里有十大经典台词,其中“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令人耳熟能详。剧中,这句饱含法治精神的台词始至终贯穿全剧。它剥去了披在强奸犯高赫(孙兴)身上的“画皮”,剔除了混在执法司法队伍里的“贺芸”“胡笑伟”等败类。利剑出鞘,刺破了绿藤市的暗夜,这些“不法之徒”、“罪恶之源”最终被绳之以法,普通人则从中感受到被守护的力量。
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
近年来,《人民检察官》《小镇大法官》《执行利剑》《阳光下的法庭》等法治主题电视剧陆续在央视播出。这些剧目从城市到乡村、从党员到群众,都在讲好法治故事,引领观众知法懂法,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
电视剧《扫黑风暴》的播出,是央视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又一次积极探索,它将推动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扫黑除恶常态化的法治期许
影视剧中,法律知识的展现通常只是冰山一角。法治天然有着厚厚的专业壁垒,创作团队要想讲好法治故事,就需要使出鸭子游水般的力气进行突破。在《扫黑风暴》中,剧情表面看上去虽如流水般顺畅,但其实主创团队为埋下细节和伏笔花费不少心思。
剧中出现的“校园贷”“美丽贷”“裸贷”等新型高利贷案件的侦办,与2019年10月“两高两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一法律政策文件密切相关。非法放贷者为获取高额利息,往往会有组织地采用暴力、威胁等方式催收,从而形成非法放贷、讨债的团伙,很容易蜕变为黑恶势力。针对这一问题,《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将打击目标锁定社会危害性最为突出的非法高利放贷,既精准惩治非法放贷犯罪活动,又保护了正常的民间资金融通。
在第十一集中,专案组的同志建议何勇将董耀带回问话,集中获得大量口供后再去查证。骆组长说:“这个方法快捷有效,简单直白。过去许多同志愿意采纳这种方式。”听到何勇并未采用,骆组长又说了这么一段话:“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推进,对于侦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的转变。”这段话成为了法治在扫黑除恶常态化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最佳注解。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其重要考虑之一就是“要坚持依法推进,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健全扫黑除恶相关法律制度,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扫黑除恶斗争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同时,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已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些制度化举措都将有力推动扫黑除恶进一步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
《扫黑风暴》在央视持续热播,无数网友在“CCTV电视剧”微博上留言:“每日催更,非常期待大快人心的大结局。” 其实,让网友更加无比期待的是扫黑除恶在现实中的“续集”,希望人民群众的法治期许可以得到回应,希望阳光可以照到每个角落,让世界变得温暖且明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