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不能坐等学术共同体成熟

2016-02-28 19:31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澎湃新闻网最近曝光多起论文抄袭事件。过去曝光的抄袭多遮遮掩掩,但最近爆出的论文抄袭多明目张胆,情形骇人听闻。

这并不是“厚古薄今”,赞扬过去的抄袭者尚存一丝温良恭俭让,现在的抄袭者比较粗野。而是说媒体和公众出于一种“恶趣味”,对一般的抄袭已丧失兴奋,将视线转向更为离奇的事件了。

面对这些年发生在上至著名教授,下至一般硕士生博士生之间层出不穷的抄袭事件,舆论多呼唤学术共同体能够发挥监督作用,但事实上,目前中国大陆的所谓学术共同体往往徒有其表,很难担负此责。

学术共同体在西方有2000余年历史,且演化脉络清晰,已经形成深厚的传统,它不仅有外在的制度化安排,更是学者内心的一种文化信仰。

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完全移植于西方,时间短,但并不是说要再等2000年,而是应该发挥“后发优势”,短期内完成追赶。这一工作一直在进行。但各种干扰因素总在阻碍前进步伐:

从具体情形来说,没有哪个人是被逼抄袭,抄袭者自我心理防线的突破,最好的借口是传统上“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的谬论,这种传统消解了抄袭者的耻感,容易干出剽窃盗用同行研究成果的行为。

学术共同体本身缺乏权威,也使有些学者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现在的学术共同体,特别是一些“学会”,名为学会,实为某些党政干部沽名钓誉的场所,这样的学术共同体有何权威可言?

师徒情义的两面性不可忽视。严师固然能够出高徒,但同时也可能近亲繁殖,公私不分,助长不良风气的蔓延。

中国大陆的大学这些年来大规模扩招,包括硕士生博士生招生规模也扩大不少,各种论文堆积如山,如果没有数据库,没有相关的检测软件,很难发现其中两篇存在抄袭问题。

对“抄袭文化”的宽容,学术共同体的幼稚,人情因素和巨量数据库造成的困难,导致中国大陆的学术共同体严重缺乏自我监督能力。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抄袭丑闻,都是由外部的媒体报道之后得到处理的。

媒体监督学术,除了作为第三方的身份,置身于利益瓜葛之外从而敢于监督,另一个是有能力监督。

今天中国大陆的媒体从业人员,不仅学历明显提高,有硕士博士学位者不在少数,而且专业分布涵盖广泛,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领地。

可以说,今天纪检监察部门在官场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而学界的反腐败,则离不开媒体的不断曝光,媒体大有可为。官学两界能够风清气正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媒体的作用值得期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