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西子湖畔读古蜀文明,浙博将展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

小犀 整理
2021-09-05 10:21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9月17日,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的“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将在西子湖畔的浙江西湖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共展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139件/组,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是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展览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展将突破“文物精品展”的局限,注重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利用“人-巫-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是“神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单元简介及重点展品:

序厅:一件青铜大立人矗立于美术馆入口,它的神秘和威严令人震撼,古蜀文明的探索之旅就此开启。

立人像(复制品)商 铜 三星堆博物馆藏

青铜大立人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体量最高大的青铜人像,也是全世界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它代表着古蜀文明中“神”“巫”“人”的三重身份,是古蜀国的领袖,掌握着最高的权力。

大立人头戴筒形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双手中空,作执物状。其手中究竟为何物,目前尚无定论。

第一单元:“人间物语——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介绍他们的物质生活,探讨古蜀文明产生的条件。

鸟头勺把 商 陶 三星堆博物馆藏

把陶勺的勺柄做成鸟头造型,是古蜀先民的“独创”。用以舀水、舀酒的勺子,搭配上弯弯曲曲的鸟头,仿佛一只纤细的水鸟,将长长的喙探入水中。这样的造型也使人联想到传说中的蜀王——鱼凫,即鱼鹰。因此,这件带有鸟头的陶勺可能是用来祭祀祖先的用具。

第二单元:“群巫之舞——古蜀先民的祭祀大典”。本单元介绍古蜀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巫”,帮助观众了解“巫”的人员构成,并介绍古蜀国祭祀活动使用的各种器物。

人头像 商 铜 三星堆博物馆藏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头像有着的不同面貌和冠、发造型,据推测,它们可能代表着不同族群和社会阶层。有学者认为,戴金面具者地位尊贵,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戴冠纵目面具 商 铜 三星堆博物馆藏

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青铜面具。面具的双眼、双耳采用镶铸法铸造,眼球向外突出约10厘米,眼眉均描有黛色,眼睛下方是向内卷曲的鹰钩鼻,以及一张宽阔的、如同微笑一般的嘴,其口唇尚留有朱砂的痕迹,面具的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面具额头中央,以补铸法安装有高达68厘米的夔龙形额饰,龙头向下,尾部卷曲,背部是如刀锋般的羽翅,极具威严。

人形器 晚商至西周 铜 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这件人像呈伏卧状,无头,颈部有一大圆孔。其躯体细长,双臂直伸,双腿向两侧略弯曲。颈部与小腿处各有两个对称的小圆孔,或许用以铆接固定或悬挂。此类器物在古蜀遗址中首次发现,可以说是古蜀文明的典型代表。

人面像 晚商至西周 金 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古蜀崇尚黄金的传统从三星堆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是古蜀文化值得注意的文化传统。中原地区的古代先民对于黄金饰品似乎不如对玉器那般喜爱,而古蜀人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早期开采和使用黄金最多的部族,这些黄金饰品显示了他们高超的黄金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意趣。

第三单元:“神国万象——古蜀先民的信仰之源”。人们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与太阳、鸟、虎、蛙、蛇等自然景象或生物有关的意象,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本单元将向观众介绍古蜀人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

太阳神鸟(复制品) 晚商至西周 金 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太阳神鸟金箔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周等距分布的12条做旋转状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4只造型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环绕于内层图案周围。其可能是“金乌负日”神话故事的真实再现,是古蜀文化太阳崇拜的直接物证,也是古蜀人高超黄金加工工艺的代表。

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洗练流畅,构图凝练,充满动感,是古蜀人非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与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铜太阳形器是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中具有神秘性的器物之一,其用途和含义众说纷纭。结合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其他文物上的太阳纹饰,学者们对太阳形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是古蜀文化太阳崇拜的直接物证。

神树枝头花蕾及立鸟 商 铜 三星堆博物馆藏

《山海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方汤谷(旸谷)的扶桑树上有十个太阳,“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它们是由一种名为“金乌”的神鸟轮流负载着从扶桑树上升起到天上当值日,如此循环往复。“金乌”后来成为太阳的别名。

虎 晚商至西周 石 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这件石虎系选用一块天然的蛇纹石化橄榄岩制作,其黑色石料上遍布的白色纹理正好利用来表现老虎身上的斑纹。管钻出的喉部涂满了鲜艳的朱砂,虎的口中、胡须间、头顶、耳间也涂之以朱砂,色泽艳丽。虎的形象整体看去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在静态之中蕴藏着动感,生机勃勃,充满力量。此件器物雕刻精细,造型完美,是中国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精品。

蛙形器 晚商至西周 金 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蛙形图案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彩陶上就已大量出现。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蛙既是生殖崇拜的象征,也是月亮崇拜的象征。《准南子》中就有“日中有鸟,而月中有蟾蜍”的记载。类似题材广泛见于汉代的画像砖石和壁画中。

尾厅:“古蜀文明的启示”。2021年,我们见证了三星堆考古的重启和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新发现,同时也迎来了金沙遗址发现的20周年,“古蜀文明”成为了我们身边的热门话题。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介绍了古蜀文明遗存的考古发掘历程,由古蜀文明放眼世界,倡导人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进行思考和展望。

展览海报

(本文图文资料由浙江省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