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收入三四千,通勤五小时,住在“睡城”的莫斯科打工人

2021-09-04 1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液态青年 ,作者郑卜丁

液态青年.

理解真实世界,看见复杂人生 | 当代青年的精神读本

作者|郑卜丁

“他们一个月就有约105个小时在路上,一年就有一个半月时间在路上。”

去年夏天,斯维特兰娜和丈夫搬离了在莫斯科租住的公寓,前往紧邻莫斯科东部外环的列乌托夫市居住,通勤时间也从过去的单程50分钟,变为现在的两个半小时。

但对于斯维特兰娜来说,既然要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她没有别的选择——莫斯科高企的房价,让她和丈夫望而却步。

全球范围内,像伦敦或者北京,几乎每一个特大城市都会衍生出自己的“卫星城”,蔓延在它周围的方圆50公里。生活在这里的人则像候鸟一样,每天迁徙于“卫星城”和特大城市间。

莫斯科也是其中之一。俄罗斯“MIR” 电视台记者安娜·巴扎伊芙娜2019年曾就这一现象进行调查,据她统计,每天有约200万人从附近的小城市出发,通勤往返于首都莫斯科工作。

01

“我通常五点起床”

为了进行调查,安娜搬到了莫斯科南部城市波多利斯克,这里距离莫斯科外环路14公里,到莫斯科市中心约45公里。

早上7点,是安娜必须准时出门的时间。她和住在波多利斯克的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他们先是要坐公交车去火车站,再乘火车前往离莫斯科市最近的地铁站,然后乘地铁到达公司。

“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公交车几乎不可能有座位。”安娜说,“不过火车上一般都有座位,5到7分钟一班,人们可以在上面化个妆或者补个觉。因为接下来的莫斯科地铁将会更加拥挤。”

高峰期的莫斯科地铁站。图片:CFP

根据莫斯科地铁官方网站的介绍,每天平均有900万乘客使用地铁服务,四分之一以上地铁站的日载客量超过5万人次,最繁忙的几个车站每天甚至需要迎接80到138万人次。

安娜需要换乘的纺织工站(Текстильщики)就是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一般来说,在这里乘车,很可能需要等三趟车才能挤进去。”

耗时2个小时20分钟,安娜才抵达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广场附近的公司。

据安娜说,她也尝试过自己开车,但是总时长和公共交通出行差不了多少,“由于堵车,8公里的路就开了40分钟。”

全球定位系统公司TomTom今年发布的2020年度交通指数显示,莫斯科已经超过印度班加罗尔,成为全球拥堵程度最高的城市。

当地时间2021年3月3日,莫斯科夜晚的交通堵塞状况。图片:CFP

让安娜印象很深的是经常与她同行的女孩戴安娜。她曾告诉安娜,自己通常早上5点起床,6点出门,路上的时间可以吃早饭、化妆,甚至学习西班牙语。

02

“住在这里更便宜”

当安娜和戴安娜每天清晨从波多利斯克出发的同时,居住在莫斯科西北部普蒂尔科沃镇的安德烈耶夫也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安德烈耶夫的老家就在普蒂尔科沃镇附近,他去年才从莫斯科一所大学毕业,疫情期间工作并不容易找,花了几个月时间,他才找到了一份财务助理的工作,薪资约5万卢布(约合4400元人民币)。

“起初我想在莫斯科租房,但是莫斯科一间普通公寓的房租也要在3.5万卢布(约合3100元人民币),扣去这个房租实在剩不下多少工资了。” 安德烈耶夫说。

而在普蒂尔科沃镇,租房价格仅是莫斯科的1/3。安德烈耶夫算了一笔账,加上每个月他往返莫斯科的交通费,大概在2500卢布(约合人民币220元),他也能省下一半的费用。

从安德烈耶夫所租住的地方到最近的莫斯科地铁站滑翔机站(Планерная)直线距离只有3公里,但这段路程走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人们根本无法步行过去,因为这段距离包含一片森林,还需要穿越莫斯科外环路,而事实上,外环路不能随便穿越,走到外环路的入口就需要再绕行5公里。”

一般来说,安德烈耶夫会选择乘坐小巴,但小巴平均需要等半个小时。天气不好或者着急的时候,他也会打车。

普蒂尔科沃镇等待去地铁小巴的长队。图片:俄新社

安德烈耶夫通常在晚上6点下班,他表示自己会在往返的路上处理工作、听音乐或者休息。他一般会在8点30分到家,吃完饭后,安德烈耶夫还会进行慢跑等简单锻炼。

和大多数俄罗斯人一样,在过去,安德烈耶夫也认为,最理想的通勤时间是在单程30分钟左右。但现实来看,幸运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在莫斯科州的大部分城市。

安娜指出,“(莫斯科州)每天约200万通勤者中,每日通勤时间在4-5小时的占大多数,这样算来,他们一个月就有约105个小时在路上,一年就有一个半月时间在路上。”

03

“被住房问题困住了”

最初,斯维特兰娜和丈夫科里亚从来没有想过会从莫斯科搬走,直到他们有了买房的计划。

斯维特兰娜夫妻在莫斯科北部的彼得洛夫-拉祖莫夫地铁站附近住了三年,他们租住在一间苏联时期建造的“斯大林式”旧楼里,即便如此,房租也并不便宜。“莫斯科西南部地区的房价往往更贵,要到四五万卢布。”

去年年初,斯维特兰娜和科里亚开始着手买房,但手里的预算根本够不上莫斯科的房价。在同事的建议下,他们前往列乌托夫市。“我们看的小区叫伊兹麦洛夫斯基森林住宅区,它就在莫斯科外环路旁边,而且靠近高速路出口。最重要是,房价在我们预算内。”

伊兹麦洛夫斯基森林住宅区。图片:360TV截图

“这个小区一套房子最低只需要38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34万元)。”斯维特兰娜表示,他们最终敲定了一套60平米的一居室,花了400万卢布出头。如果在莫斯科市内,最便宜的房子(50平米左右)也要在1000万卢布左右(约合人民币88.6万元)。

疫情期间,莫斯科的房价不降反增,涨幅最高的巴斯曼尼区每平方米售价达到了49.9万卢布(约合人民币4.4万元),房价较低的城区每平方米售价也要2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77万元)以上。2021年7月,平均每平方米价格在27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4万元)。

虽然俄罗斯统计局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称,莫斯科人平均薪资已经突破10万(约合人民币8800元)大关。但很多年轻人并不认为自己能达到平均线。“应届生要从四五万卢布(约三四千人民币)的工资赚起,我们工作了三年,薪资也只有八九万卢布(约七八千人民币)。”斯维特兰娜说。

“莫斯科年轻人已经被住房问题困住了,” 斯维特兰娜的父亲常常这样说。尽管如此,斯维特兰娜的父亲还是帮助他们出了一半的购房款。

虽然房子定了下来,通勤却成了斯维特兰娜和科里亚头疼的一件事,“离我们最近的地铁站是新吉列耶沃站,开车过去一般需要15分钟。虽然这看起来很快,但找停车位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不然的话,只能去收费停车场,每天要交400卢布(约合人民币35元)。”

已经住在伊兹麦洛夫斯基森林住宅区一年了,斯维特兰娜发现,从她所住的地方前往地铁站还是没有开通公交车。

“我们只能祈祷自家的车不要坏。” 斯维特兰娜说。

04

“卫星城人会越来越多”

斯维特兰娜刚搬到伊兹麦洛夫斯基森林住宅区时,这里人并不多,但一年来,她发现自己的邻居变得越来越多。

统计数据也佐证了斯维特兰娜的感受。根据俄罗斯农业银行今年5月公布的一项研究,俄罗斯20年来首次停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数据还显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附近的村镇人口增长最快,人口增长率比平均城市人口增长率高出两三倍。

莫斯科一家房产公司的分析师也指出,新冠大流行期间,远程办公导致莫斯科市周围租房需求增长了20%。

越来越多年轻人搬到莫斯科周边地区。图片:谷歌地图截图

事实上,早在2017年,俄罗斯城市规划师亚历山大·阿什金就曾在《城市群:世界-俄罗斯-莫斯科》研究报告中预测,包括弗拉基米尔、图拉、特维尔在内的12个环绕莫斯科的城市,都将成为莫斯科城市集群的一部分。

也是在2017年,莫斯科州州长安德烈·沃罗比约夫表示,目前当地小城市往返莫斯科市工作的人数超过100万,如果莫斯科州一直无法提供合适的就业,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直到2021年,这个现象并没有太大改变。俄罗斯联邦劳动和就业服务局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六分之一的俄罗斯求职者将首都列为最理想的工作城市,其中薪资和发展是他们考虑的两项重要指标。

安德烈耶夫也是如此,“去年12月,我通过招聘软件看附近的工作,发现根本没有我的专业方向(财务领域)。仅有的不到100个岗位,不是要推销员就是保安,薪资只有2万到4万卢布(约合1762到3525元人民币)。” 安德烈耶夫说。

斯维特兰娜和科里亚的小区住户也是这样,“大家都是住在这里,但很少有人在这边工作。” 除了通勤之外,斯维特兰娜对伊兹麦洛夫斯基森林住宅区整体还是很满意,“这里的房子很新,该有的购物休闲也都具备,甚至空气都好像比莫斯科更清新一些。这一年来房价还稍稍涨了一点。”

但刚毕业的安德烈耶夫却不这样认为,“每天通勤让我感到疲惫,如果不是疫情,我想休假去塞浦路斯旅行。”安德烈耶夫还是希望有一天能住到莫斯科去,“但现在我没有钱,没有钱就必须牺牲时间。”

原标题:《收入三四千,通勤五小时,住在“睡城”的莫斯科打工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