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大毕业、任教芬兰最好高中、担任周轶君的翻译,我从这里见证了“他乡的童年”
地处北欧一隅的芬兰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三个江苏省,但人口只有江苏的1/15左右。芬兰连续多年被联合国评为“最幸福的国家”。芬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满目疮痍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人人平等的免费教育制度是奇迹背后的要因。芬兰政府更决定,从2021年秋季开始,将义务制教育延长至包括高中和职业学校的中等教育阶段,同时将为学生免费提供这一阶段的所有教材。
《现象式学习》一书的中文译稿终于在2020年的夏天完成。这本书是被称为“芬兰现象式教学第一人”的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科丝婷·罗卡教授的倾力之作。罗卡教授目前在赫尔辛基大学师范教育学院担任教育心理学教授,此前她曾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她致力于把创新和新思维带给芬兰教育。
这是一本适合全球教育工作者、决策者和家长开卷一读的书。这本书用朴实、易懂的语言不囿于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指引芬兰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教育理论,以及具体的实践,而且穿插了很多访谈和具体案例的小板块。这些生动有趣的小板块如同散落在各章节中的珍珠,它们或者展现了芬兰基础教育中某项极具芬兰特色的做法,比如特教老师“特”在哪里,什么是“正面个人简历”;它们又或者介绍了新颖的教育理念在芬兰教育实践中的案例,比如关于芬兰神话和多元识读的课题——“精灵的低语”和翻转课堂;再或者这些小板块为全球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培养孩子某方面能力的“实际应用指南”,比如卡尔松教授的《故事创作方法——分享、参与、讲述和倾听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当然,关于时下广受关注和追捧的现象式学习,罗卡教授专门另辟一章予以阐述和介绍,包括实践操作的具体指导和案例分析。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更多的信息,作者还在小板块的末尾附加了网络链接。拥有心理学博士背景的罗卡教授同样擅长讲故事。在前面的若干章节中,尤其是第一章,读者可以跟随穿插在文本铺陈中的罗卡家族的故事,一瞥芬兰从16世纪发展至今的坎坷历程,更能感同身受地从作者的视角体会教育使这个国家从废墟中崛起的关键作用。这本书还介绍了芬兰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比如青少年的“社会数字参与”和学习的关系、多任务处理、科技和注意力之间的关系。
我在移居芬兰之后,选择了从教的道路,边教边学,一路体验了芬兰严格的师范生选拔制度、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的师范教育。今天我在芬兰罗素高中的执教工作中,又深刻体会到了在芬兰,一名教师所拥有的高度自主权并被高度信任。一名优秀的教师,如果不能透彻地了解“学”的发生机制,就无法融会贯通地去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脚手架型的支持。如书名所指,《现象式学习》重在谈学习,作者用了七个板块的篇幅分别介绍和分析从2016年起正式实施的《芬兰新国家课程标准》中的七项能力,它定义了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所需要的七个基础广泛的横贯能力。
在芬兰,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待教育的主导思想由来已久。《现象式学习》的作者科丝婷·罗卡是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位教育心理学教授,所以她在《现象式学习》的开头不惜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为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芬兰教育背后的理论支持和依据,即学习和知识的社会建构理论。“我们的理解永远存在于它被学习的那个情境中……知识需要被转化成有学习意义的教学性的内容。学习被视为一个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再生的过程。”芬兰的教育心理学吸收了瑞士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学习与认知发展的理论以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的成果。当然,维果斯基流派的思想在芬兰一直都很强势。罗卡教授一再强调,从心理学的维度审视教育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它实则是关于“我们如何学习的基本原理。即使我们看上去是安静地坐着,但我们的思想却积极、主动地试图构建对世界连贯性的了解”。
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中,学生被要求记忆很多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芬兰的高中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测验、阶段考试或是高中会考中都可以携带和使用计算器和一本国家统一编写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公式集。未来,我们将更多使用智能技术来拓展我们的生物记忆,这些外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包括学习者)专注于问题的关键特征。例如,在庞杂和精细的会计计算中,我们只要会设定横轴和纵轴的计算公式,就可以高效无误地得出答案,而完全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地进行人工的机械运算。
积极(正向)心理学思潮在芬兰非常流行,所以芬兰教育体系的秘密之一就是其优秀的特殊需求教育。它并不仅仅包括国内惯常理解的、狭义的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芬兰的小学乃至高中,都配有特教老师,他们和全科老师以及单科老师紧密合作,为后者提供咨询和辅助。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为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小班辅导,比如移民芬兰不久的外国学生。芬兰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优点,这并不意味着对问题视而不见。强化的特殊需求教育和对任何问题的早期干预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核心。自我效能感更能激发成功的学习。在芬兰,特殊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而且为学习者持续不断提供帮助的体系,对芬兰基础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教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现象式学习》这本书的第二章了解详细的内容。
待读者对芬兰占主流地位的教育心理学有了入门了解之后,罗卡教授才在接下来的七个技能板块中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芬兰新课程标准中的七个广泛的横贯能力。这七个广泛的能力被列为芬兰基础教育的目标。“广泛的能力”是指由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意愿构成的集合体。“能力”还意味着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学习者内含的价值观、态度和采取行动的意愿影响着他们如何使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芬兰的新课程标准把“思考与学会学习”列在七大横贯能力之首,因为它是其他能力的基础。
“思考能力是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这一极为重要的能力究竟指的是什么?教育者以及学习者如何培养该种能力?作者从探究式学习、学会学习和学习社区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罗卡教授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探究式学习包括研究、产出、评估、编辑、发布数据及想法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一种思考方式的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自我反思的工具,它不是愤世嫉俗,而是为了促进创造力发展。除此之外,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创造性思维。这类词汇在众多语境和场合中被反复使用,我们理解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跳出思考框架的思维方式。对于罗卡教授而言,更重要的是明白创造力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或是个人禀赋,而是一种思考并且可以学习的能力。创造力的产生不仅需要技能、知识、丰富的人际交流和社会支持,而且其背后的情感因素——迷惑、好奇和兴趣,是促使其发展的重要情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允许儿童思考和尝试他们自己的想法。
罗卡教授在如下几个方面剖析了“学会学习”的概念。首先,它是指学习者树立信心,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独立评估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它的诞生需要支持性的、允许学生承担责任的环境。其次,让学习者坐在“驾驶座”上,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学习者发展思考的能力并开创自己的学习之路。但罗卡教授并不认同预先确定的学习风格这一说法,她认为学习者要灵活多面,不仅可以学习新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调整解决当下问题的风格。
“思考与学会学习”这一广泛的技能中还蕴含着“学习社区”这一概念,它既包括小组、班级、学校,也包括校外的社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开始培养协作学习文化的最佳人生阶段。芬兰一直到高中毕业会考之前都没有地区性或全国性的统考,所以老师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估方法,也因此可以在课堂、校内和校外培养学生除了刷题以求获得高分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比如开展强调小组协同、规则共享的项目课题学习。
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计划。 “你无法需要你甚至还不能想象出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学校体系的问题所在。”疫情之前,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不曾想象过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一整个学期的课程都是通过网络课堂来完成。在敬畏生命的同时,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更加切身体会到,对于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情绪控制、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信息和通信技术,适应和开放的“浮游”能力是疫情期间进行网络学习的重要保障!罗卡教授在书的末章提到把教育心理学(参与式学习模型)、学科内容教学法(教学内容知识)和新技术进步(例如增强智能、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和机器人技术)的资源整合起来,同时发展物理的、社交的、教学的、移动的、数字的和思维的学习空间,为未来和现在的教师打造一种新的学习环境。
疫情已经把这一对未来的要求提前推到了我们的面前。相信国内的教师、家长、教育界人士和教育决策机构都会从《现象式学习》这本书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并在实践中直接受益。
作者:葛昀
作者小传:
芬兰教育学习和发展中心高级顾问。她在芬兰排名第一的赫尔辛基罗素高中担任汉语教师。拥有芬兰全科教师、高中中文单科教师以及教师资格资质。曾就读于赫尔辛基政治及经济学系和坦佩雷大学教育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毕业。语言优势(中文、精通英文和芬兰文),为畅销新书《现象式学习》译者,在豆瓣9.0高分、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周轶君拍摄的热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芬兰一集中担任周轶君的芬兰语翻译。
(本文为《现象式学习》一书的译后记,本号有删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