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述|教培行业剧变:企业裁员薪资下降,员工转岗转行寻出路
“双减”政策一出,风停了,曾经被认为“站在风口上”的教育培训行业摔了下来。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重拳整治教育培训行业,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短短一个多月内,曾经教培机构大大小小的教室里人头攒动,满脸写着“焦虑”的家长巴不得天天把孩子送到这里学习的场景不见了。行业“熄火”、人潮散去、资本退潮,不仅中小型教培企业举步维艰,许多在线教育头部企业也都出现了大量裁员的局面,已有27年经营史的巨人教育也因经营困境宣布倒闭。
“巨人”倒下,成了教培行业重整的一个信号。重压之下,教培从业者的去留,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日前,多位教培从业者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身边部分人员选择转岗到成人教育、素质课培训等领域,或转行到互联网企业、学校等,也有人员选择考研,或离开一线城市回老家就业,还有部分人员仍在家待业,“目前大家还处于过渡期”。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受访的教培从业者表示,在艰难时期,自己要放宽心态,不断自我鼓励,接受新工作的落差,怀着“空杯”心态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以下是教培从业者的口述:
梁宇:在作业帮、大力教育工作两年,负责用户运营,已转行到互联网企业
我读大学时就开始在K12(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教培行业实习了,那时我还挺“投机”的,觉得在线教育与之前的智能手机、共享单车一样都是风口行业。我相信“站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起来”,所以很早就明确以后会在教育行业深耕。
大学毕业后,我通过校招进入作业帮,之后又跳槽进入字节跳动旗下的大力教育工作了一段时间。直到今年三月份,“双减”政策开始慢慢推进,我预感这个行业可能要变了,就逐步开始了转行的计划。目前我已经入职电商行业的一家二线大厂,可以说是彻底离开教育行业了。
说实话,教育行业在当时也确实是一个风口,给在K12行业工作的我们带来了很多收益。举个例子,在薪资这一块,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底薪就有8千元左右,后来又经历跳槽涨薪,刚毕业两年的我,每月薪资已涨至1.8万元,而这样的薪资水平相比我的同学已经是较高的了。
2019年,我在两家在线教育公司待过,那时感觉整个公司运营框架还是向着教研的,整个课程迭代也非常频繁。但从2020年开始,我感觉整个教育市场就有点不对劲了。举个例子,2019年,我所在公司的低价课才59至99元,而当时的获客成本也差不多是59至100元,算是低价获客成本。但2019年之后,我们的低价课已经降到0至19元这个区间,获客成本则涨到300至600元,也就是我们要花300至600元才能够获得一个低价课的用户,这个低价课的客户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营之后才能成为正价课用户。
当时正价课的获客成本已经涨到5000至6000元了,相当于我们一个学期的学费可能都已经抵不上一个获客成本,而是需要一整年的周期运营,我们才可能弥补一个获客成本。但由于K12用户周期长,即使获客成本如此高昂,去年仍然有大把在线教育机构在砸钱抢用户。
当时我们公司暑假一天就会花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钱用于广告投放上。也正是因为去年在线教育行业资本抢用户的热潮太过汹涌,我预感到市场的不对劲,变味了,就好像我们做的不是教育,而是营销,行业的资本几乎都烧在了推广上。
我认为一个教育行业是必须葆有教育初心的,不光要传授知识,也需要把教育理念传授给学生。我非常反感当时教育资本市场所带来的焦虑感,也隐隐觉得国家马上就要来管理这些乱象了。当“双减”政策的红头文件下来后,资本马上退潮了,有的上市教育公司股价大跌。
去年12月,我发现自己其实对电商领域比较感兴趣,也认为电商行业会是一个更加成熟且规模更大的市场,就有意恶补电商运营的知识。之后到了今年3月份,“双减”政策开始有了一些风声,我感觉自己快在教育这个行业撑不下去了,就下定决心不再做违背我初心的事情,开始正式准备转行找新工作。
关于薪资方面,我也有一定预期,说实话我特别能接受新工作薪资比之前在K12教培行业低,当然由于我感觉自己履历还是不错的,只要能在电商领域找到一份工资不低于之前太多的工作,我都能接受。今年6月我也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份工作,成功从教培转行进入电商运营领域。
由于我个人在职业规划上比较有前瞻性,加上能力也还算好,在“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前就做好了充足的转行准备,这件事对我个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我个人的事例并不能反映大众,“双减”政策给整个教培行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很多公司都裁员,有的公司将近一半的员工被裁了。
能否顺利转行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能力强的人去哪都会很优秀,而且像我们这种从在线教育行业走出来的人想要再转行进入互联网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不过,从前做传统线下教育机构的朋友,由于他们的履历不算太好看,部分人还比较困难,暂时没找到满意的新工作。
陈汐:在高途教育工作一年,负责学科运营,已转行到互联网企业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但我个人的性格可能更喜欢追求一些有挑战的事情,不太能适应特别安稳的环境,所以在国企工作了一年多之后,2020年我选择离职进入了当时风头正热的在线教育行业。
最开始,我在字节跳动的教育板块做的工作主要是“扩科”,也就是让只报了单科课程的家长可以报名多科课程,这份工作偏销售多一点。后来我跳槽去了高途教育,主要负责学科运营。
其实“双减”政策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会这么严重,只是觉得政策会收紧,我们不再那么狂热地去营销,或者说行业会慢慢开始转型,之后要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但当政策慢慢落实下来,我们才开始感觉到,整个行业可能都不行了,对应的是我们公司也不行了。
我们基层人员被裁员会很焦虑,要不断思考接下来是转岗到成人教育领域还是直接转行。如果选择转岗,整个行业需求已经很小了,那转岗机会少之又少;如果转行,又不确定自己能转去什么行业,我们陷入非常大的迷茫。而对于那些没有被裁掉的人来说,压力也很大,因为未来职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双减”政策带给教培行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公司很多员工都被裁掉,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现在还没有听说过身边同事找到新工作的音讯,有一些朋友已经决定回老家就业,有一些可能还在家里待业。大家还处于一个过渡期,挺难的。
其实我还是比较幸运,因为我年龄还比较小,转行还来得及,加上心态好,离职在家待业的那段时间,我比较冷静地思考了以后要深耕哪个行业,最后决定往电商发展。
虽然我也会焦虑,非常怕找不到工作,但还是不断鼓励自己。当时我还安慰自己说,到现在这种境地其实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而不是我个人能力的问题,只要我更加努力一点,不管面试什么岗位总能发挥自己价值的。而且只要新岗位有价值,行业还有上升空间,哪怕薪资待遇差一点我都能接受。
也有一些人在被裁员之后会转而选择考研,但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条路。因为我觉得只有真正想好要从事这个行业、想要学习更多相关知识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考研这条路。考研不应该被当成一条逃避现实的途径,而且读完研究生出来就业压力可能会更大。如果没有认真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就盲目选择考研,某种程度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我刚入职了美团的电商岗位,有很多东西要学,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电商的工作和之前教培行业的工作在内核上其实也有相似之处,但毕竟是一个新的行业,工作内容也不一样,之前的经验可能也用不到,我决心把自己当成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怀着“空杯”心态把这份工作当成新生活的一个新挑战。
刘秀:在新东方工作四年,担任数学老师,还在休产假观望形势
我选择进入K12教培行业其实是出于偶然,当时听从了朋友的意见决心试一试。入行之后,我发现薪资待遇各方面都很不错,尤其是作为应届生,我刚毕业就能拿到过万的收入,这很难得,所以我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今年已经是我在新东方广州某个区的公司教书的第四个年头。教培行业跟其他朝九晚五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我们下课并不意味着下班,在下课之后还要长时间持续给家长、学生答疑。还记得我第一年工作的时候,有的家长晚上十一、二点还会来找我答疑。
“双减”政策出来之后,首先是家长报班的意愿降低了,现在多数人对政策持观望态度。相比之前,家长巴不得把孩子时时刻刻送来上课,现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其次,为了综合资源,提高利润,公司开班的标准也提高了,老师的排课比以前大幅减少,薪资降了不少。很多人觉得现在的薪资没办法满足需要,就主动选择了辞职跳槽。
其实我一直都很关注“双减”政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很多教培人员转行成功的事例,但对我来说,我在教培行业已经这么久了,如果真得要转行去别的行业,作为一个已婚已育的妇女,加上我带孩子负担也很重,很担忧自己转行拼不过“小年轻们”。
政策刚出来的时候,我很怕休完产假回来之后所在的公司就倒闭了,但转念一想公司除了K12板块,其实还有很多出国教育等成人业务板块,而且现在新东方还推出了一系列素质教育的课程,比如编程课、美术课以及口才课等,所以公司应该还是可以存活下来的。
如果学科类老师对新推出的素质教育课程也有兴趣的话,可以选择接受相关培训与提升,然后转岗。除此之外,原来开班上课的老师也可以转到一对一业务板块,目前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暂时还是有生存空间的。但说实话,一对一业务板块的课酬和开大班获得的课酬还是差很远的。
“双减”政策对K12板块打击肯定是最大的,尤其是一些独立门户的小机构,它们现在基本上很难生存了。对于学校老师来说,由于“双减”政策延长了放学后的时间,老师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相当于还要承担托管的责任。家里人也会劝我要不要尝试转岗去学校,但现在学校的老师负担也挺重的,而且公立学校基本只收师范专业的学生,私立学校又很难考进,加上它们也会更偏向聘用应届毕业的年轻人,所以我还是先观望一下形势。等休完产假,到了12月份,我再真正考虑以后的出路到底是转行做点小生意,还是跳槽到学校当老师。
(文中梁宇、陈汐、刘秀均为化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