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梨园故梦:一周城市生活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剧、古印度梵剧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古戏剧”,历经漫长岁月,中国戏曲有剧本传世的剧目仍超过万数,是承载历史文化底蕴与曲艺精髓的国粹之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借助新媒体的发展浪潮,“汉服”“古风”等文化元素备受瞩目。但是,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艺术性与现代化之间实现平衡呢?本周将回顾以中国戏曲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线上分享会,借助海外学者的视角,一同探讨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播。
(本期主持:刘懿琛)
近期回顾
数字化治理背景下文化的跨境交流与传播
中国戏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繁荣,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昆曲以外,中国现存的剧种超过三百余种,《西厢记》《牡丹亭》等经典戏曲作品更是成为了文学与民俗研究的重要文献。中国戏曲既是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现代艺术。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以诗歌化、音乐化和舞蹈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精妙细腻的表现方式让戏曲艺术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性和影响力。
8月27日,由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主办,题为“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戏曲的跨境、交流与转化”的分享会在线上举办,学者从法国汉学研究者所著的《西厢记》译本,谈到日本学者滨一卫在北平留学期间的观戏记录,探讨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播。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留声机的出现,让“第三类型”的唱片戏曲打破地理空间的局限,实现在海外的广泛传播,也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在中法文化交流的历程中,中国戏曲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十八世纪,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就翻译了中国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之后法国汉学研究者儒莲所著的《西厢记》译本,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法兰西学院汉语言文学的教材。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商业戏园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在此次分享会上,日本九州大学的学者中里见敬,通过整理中国文学研究者滨一卫在华留学期间收集的戏单、戏票、唱本和旅行日记等,综合展现出当时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也为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戏曲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
日本九州大学滨文库收集的戏票
来自日本立教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学者森平崇文,则以地方戏为重点,以上海苏滩艺人林步青为代表,研究清末民初上海戏曲的发展情况。1908年,由丹桂茶园戏班子在上海十六铺建立的“新舞台”,标志着海派京剧与改良新戏的发展。戏曲改良摆脱了程式化、虚拟化的表演形式,以更加通俗化的方式表演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戏曲作品,使得戏曲更加具有教育开化和反映现实的作用。
林步青苏滩作品《卖橄榄》
然而,在如今的戏曲形态在“现代化”演变的实践过程中,仍很难实现艺术性与大众性的平衡。即便有“戏腔”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或是广受追捧的水袖舞等戏曲舞蹈元素,新剧目的舞台命运依旧不容乐观。这也说明了戏曲剧本首先要具有故事性和文学性,才能通过歌舞等表演形式来实现升华。要想使传统戏曲艺术更符合现代审美,得先使戏曲创作在现代文化环境中自我适应,再借以技术力量推动戏曲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戏曲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更多聚焦于符合外国语境的文本翻译,同时也缺少系统保存、整理戏曲艺术资料的数字化平台。分享会上,有学者提及伦敦舞台剧的数据资料库,该资料库收集了1660年至1800年英国伦敦舞台剧表演的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在新媒体发展以及数字化治理的背景下,从多维度建立起中国戏曲的数字化平台,将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乃至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极其重要的贡献。
(文/刘懿琛)
本周主题推荐
书单|曲艺流传
汪曾祺自称是文坛的“两栖类”,既能写剧本,又擅写小说。他的小说都极具“音乐感”,作为北京京剧团的专职编剧,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编剧生涯,《人间有戏》里包含“样板戏”的谈往、名人逸事、戏曲与文学的关系和习剧札记等,文章可读性强,同时又具有较深的哲理性。
《京剧的知性之旅》有别于严谨的学院派研究,是源于作者自身的听戏感悟。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京剧的行当、道具、表演艺术特点等知识,同时娓娓道出众多梨园典故和伶界轶事,展现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京剧艺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全书共分五章,是一部近代上海唱片产业的通史。19世纪80年代,蜡筒式留声机传入中国,20世纪初叶唱片被引入中国,1903年中国历史上首次唱片录音在上海完成。此后声音的生产、复制、传播即步入社会生活的诸多重要领域,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舞台生活四十年》是由梅兰芳口述、许姬传记录整理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戏曲家回忆录。全书共分三集,将梅家旧事、学艺经过及登台演出、创作等情况娓娓道来,读来有与之对坐闲谈之感。该著对于研究梅兰芳的生命史、演剧史以及中国戏曲史均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作者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又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让他对京剧艺术有着独特的思考角度。该书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展览|屏风几曲画生姿•特展
详情请关注 芊荷艺术空间官微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松烟:丁健飞作品展
详情请关注 安簃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城市交集
详情请关注 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众号
上海·剧场|小珂剧场作品《脐带》
详情请关注 那行NMG微信公众号
上海·招募|你家楼下的古着市集
详情请关注 闲下来合作社微信公众号
北京·艺术节|2021第三届星空艺术节
详情请关注 身身不息微信公众号
北京·分享会|瑠歌小说集《灵魂住着老头的少女》
详情请关注 联动书匠微信公众号
北京·讲座|帽盔、火鸡与石榴(1)
详情请关注 BeijingAIR微信公众号
北京·放映|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R单元中国站
详情请关注 SIF砂之盒沉浸影像展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程新皓:浮木沉石
详情请关注 Tabula Rasa 画廊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拾年者 ——以“仚”字立堂
详情请关注 仚東堂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Push!挤压海绵”
详情请关注 木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胡威威《妄想症》
详情请关注 SE GALLERY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透视游戏场——张永和个展
详情请关注 坪山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洛阳·展览|我在故乡挺好的
详情请关注 2xGuan双谷岸微信公众号
深圳·讲座|“剧场/表演”作为社会艺术实践的媒介
详情请关注 OCAT深圳馆微信公众号
顺德·展览|陈侗作品展:纸包不住,火什么
详情请关注 巽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杭州·讲座|一半声音,一半哲学
详情请关注 爵士黄楼微信公众号
新疆·展览|白山注
详情请关注 白山注微信公众号
福建·展览|艺术便利月:NO SAMPLE
详情请关注 影艺家微信公众号
成都·讲座|《民间影像与生活史》
详情请关注 成都当代影像馆微信公众号
厦门·沙龙|记忆、爱与照片
时间:2021年9月4日(周六)15:30
地点: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图书馆
详情请关注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厦门·展览|贾志恒个展——适度拟真
详情请关注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工作坊|初中生-好梦时光旅行
详情请关注 HOW Dream好梦时光成长手帐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扔掉手机上街去,快来一起做游戏!
详情请关注 Playpoint活动便利店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错题集
详情请关注 STUDIO MONANA微信公众号
讲座|生根:社区策展人计划年度总结回顾
详情请关注 坊间 社区公共艺术微信公众号
招募|StageNoMore《我现在所在的地方》
详情请关注 疯剧场微信公众号
线上对话|社区营造老实人
详情请关注 设计丰收DESIGNHarvests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首届“中国海门 · 卞之琳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详情请关注 诗草堂微信公众号
线上分享|唐朝和宋朝,你真的了解吗?
详情请关注 硬核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