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媒:中国国企为什么花430亿美元收购一家瑞士农业公司?
2月3日,中国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项目达成,收购资金高达430亿美元,然而这既不是为了吞并资源以填饱工业领域的胃口,也非为了在金融领域提高财务杠杆,或是强化自身的战略地位,这430亿美元投向的是瑞士一家农业公司——先正达(Syngenta)。
美国《外交政策》2月15日发表文章分析道,这一并购指向的是更基本的需求,也更为重要:满足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文章称目前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但仍在不断增长,中国要保证粮食的供应也能同步跟上。
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
“如何用有限的可耕地满足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这是让历任中国领导人头疼的一个问题。”文章指出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18%,但可耕地仅有8%,与其余人口仍在不断增长的国家不同,中国已经不剩多少土地可耕种,事实上,在遭受多年的化学及工业污染后,很多稻田已被重金属污染,可用耕地实则反而在缩减。
中国的人口已从13亿上升到了14亿,到2030年,这个数字还会更大,《外交政策》称,要想满足一代人的粮食需求,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必须要达到一个量子的飞跃。粮食安全,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对政权的稳定至关重要,先正达的并购,对中国而言就是解决办法之一。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习近平上任后变得愈加突出。”美国农业部经济学家弗雷德·盖尔(Fred Gale)说道。
去年年底中国发布一号文件——“十三五”规划,在这份阐明中国2016-2020年战略规划的蓝图中,农业现代化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保障粮食安全则是去年“习奥会”上的首要议题。
这就是国企中国化工花费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的意图所在。先正达是世界农化业领军企业,从杀虫剂、杀菌剂到可增加粮食产量的高价值种子,先正达都具有领先的技术。此前先正达回绝了美国孟山都集团(Monsanto)45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但对中国化工敞开了怀抱。
在2月3日的申明中,先正达董事长米歇尔·德马雷(Michel Demaré)称,收购主要考虑到全球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以在科技创新领域获得长期的投资。
“收购先正达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吻合,其中一个改革的目标就是依托高新科技拉动农业生产力。”弗雷德·盖尔说。
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任建新高度评价了这一收购,并称这是增大全球作物产量的一个方式,他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并指出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等重要。
《外交政策》分析称,并购先正达也不仅仅只是由国家驱动的一次战略决议,对于一个急于寻求更大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买卖。中国化工去年刚刚并购了一系列外国公司,包括一家太阳能公司,意大利的轮胎制造商倍耐力(Pirelli),一家机械制造商以及一家大宗商品贸易商。
“他们在进行收购狂潮,以期获得相应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华盛顿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布罗蒂格姆(Deborah Brautigam)说道,“对中国而言,粮食安全永远是政治性的重要目标,但像收购先正达背后也有着商业上的考量。”
尽管如此,中国领导人也明确表示,中国企业,特别是像中国化工这类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农业对外投资战略。这在信贷条件的宽松上得到了体现,中国化工此次收购先正达以每股465美元全部现金支付,中国政府背后的支持给予了其充分的资金保障,使之从国有银行及金融市场获得了足够的融资。
“像这么大的一起并购,一定会有政府在背后给予认同。”弗雷德·盖尔说。
高科技对农业产量的刺激
中国化工的负责人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中讲道,自己年轻时候经历过知识青年下乡,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也恰是他想要引进先正达的技术以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
《外交政策》指出,中国在近几十年,以甚至比美国更快的速度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尽管中国的生产力起步远远更低),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从1961年到今天,中国的农业综合生产力翻了三番,而美国同期只增长了两倍。目前,中国的小麦产量占到了世界的六分之一(这个数据是美国的两倍),大米产量则占到三分之一。到2007年,中国曾一直是这两种农作物的净出口国。
那么,为什么中国在本国经济不安、实行紧缩之际,仍如此急着投下百亿巨资来收购这样一家农业化工公司呢?因为中国巨大的农业产量很快会被更庞大的人口粮食需求赶超,而随着喜欢吃猪肉、牛肉以及其他食物的中产阶级数量的上升,对谷物的需求只会更加增长。中国目前的农产品进口量十分庞大并且仍在上升,一年超过1200亿美元,其中主要是从美国进口。(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每年在这方面的进口额也只有1500亿美元左右。)【澎湃新闻注:2014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1214.8亿美元,原油进口额2280.87亿美元。】
文章分析称,中国收购这样一家农业科技巨擘,可能出于以下几点考量:首先,这有利于提高国内粮食生产量,从而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中国拥抱全球市场以保障自身粮食的充足供应,“自足”是根本的目标。事实上,几年前,中国透露出了放弃自主生产95%的粮食的目标,中国也为保障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感到焦虑。
“他们希望能在小麦和大米这两方面保证能充分的自给自足。”弗雷德·盖尔说。
这就需要以巨大的科技突破,带来粮食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大米领域。中国研究人员分析称,要想以有限的土地满足更庞大人口的需求,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的粮食收成至少要增加30%。而这,就是中国想要在先正达身上拿到的东西:先正达曾利用高科技含量的杂交种子、特殊泥土以及除草剂,帮助印度的一些小农坊增产30%。
中国官方近年来对生物改造技术的创新表现得比较宽容,但是中国消费者,在经历了食品安全等问题后,对转基因作物十分警惕。
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至今在对待转基因作物上非常小心翼翼,中国批准了如棉花之类非食品种类的生产,但对转基因大米、玉米以及小麦仍在研究中。
要解决困扰了中国几个世纪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有关部门、中国化工以及其他人很可能最后也不得不以研究室的成果及放诸土地实际的结果说服中国的农民及消费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