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理想之城》“不理想”,看国产职场剧创作问题和成因
《理想之城》收官了,收得猝不及防。
要说品质,《理想之城》从故事到制作到幕前幕后阵容,都算得上国剧一流,但在《扫黑风暴》《乔家的儿女》等几大同期强劲对手“夹击”下,这部由孙俪主演、本该成为爆款的电视剧,在话题度、点击率方面都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理想之城》海报
实话实说,《理想之城》除开职场戏部分,感情戏方面实在乏善可陈,男女主的恋爱谈得可以说是随便写写,该剧到收官阶段陡然冒出的“吴红玫”与“赵显坤”的情感线,也是让很多观众有些莫名。整体有些虎头蛇尾,足见剧作者在四十集长剧的结构把握上,尚有不成熟之处。
但这部剧刚开播时,我是很惊喜的。荧屏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优秀的职场剧了。《理想之城》在造价师这个职业的表现上,不能说有多专业精深,但对于大企业职场环境和人事关系的表现,则是相当准确。所建立起的职场人物群像,堪称鲜活,所描写的职场斗争也可圈可点。
其关键好看的地方,还是职场中人与人的“斗心眼”,而对于建筑行业的工作内容展现上,则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戏剧表现。编剧也曾在采访中很坦诚地表示,对造价师这个职业虽然进行了学习,但并不算很懂。对于人性的描写,这位经济学出身的编剧,着实是很精准地捕捉到了人与人之间争夺利益时的千姿百态。这是这部剧的优点,但同时可能也是缺点。
《理想之城》剧照
职场剧这个门类,在国产剧中可以说是非常不讨好的门类。口碑不错的职场剧,屈指可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电视剧类型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职场剧更是如此。美剧中的职场剧起步较早、题材丰富、内容精彩,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很大,也与整个社会职业人士成为中产阶级主体的大环境有关。
再看职场剧一直被内地观众奉为标杆的中国香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其社会产业形态就已经从传统第二产业转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兴起,职业分工愈加强调分工和专业,中产阶级也在渐渐崛起,香港职场剧也随之发展迅速。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香港一系列职场剧,如《壹号皇庭》《妙手仁心》等佳作诞生,引领一时之风潮,很多职场上雷厉风行、专业技能强悍的精英职业人士,成为许多观众年少时的职业启蒙。
而对比内地,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和阶层变化的历程确实是要晚一步的,所谓的“职场环境”“职场文化”也出现较晚,在内地经济突飞猛进,白领阶层迅速扩大之后,职场剧才在近十几年开始发力。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香港和英美的职场剧,多以某个具体行业中专业人士的工作内容为主要戏剧事件,以塑造他们突出的专业能力为重要人物魅力,但在内地职场剧中,涉及行业的专业工作内容,篇幅往往被大幅缩减,更是一贯有“披职场皮谈恋爱”的创作趋势。
究其原因,除了工业体系的问题,编剧阅历的问题之外,可能还有一点是大家比较忽略的,就是上述提到的,之前的创作土壤尚不够成熟,大多数创作者,对于职业人士“专业性”的理解,欠缺深度。
《理想之城》剧照
几年前,在一篇TVB高层的采访中,我曾看到那位高层对于两地职场环境上的一点感触,他认为,香港的职场环境比较强调做事,强调工作和生活的分离,而内地好像比较强调做事先做人,工作关系和私人感情之间分得也不是那么开。个人认为,将他这点感触放诸职场剧的创作中,也是有些道理的。
“做事先做人”这个颇具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特点,确实是内地职场剧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理想之城》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选取了较为冷门的职业之后,在一个颇具国企味道的大企业中,着墨于强调“做人艺术”的“老一代”和强调“做事专业”的“新一代”的人事冲突,展现职场理念的新旧交替,是有其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创作方向。
《理想之城》剧照
但从观众反馈来看,这种职场政治中的话术和勾心斗角,有过类似经验的观众会心有戚戚焉,但对于更新的一代人——崇尚自我意识、个体价值的95后、00后来说,可能这已经是比较陌生,或者说比较抗拒的情境。
在网络“爽”文等流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期待的是靠个人能力和幸运值大杀四方的英雄故事,这一点虽然与《理想之城》中“苏筱”的人设部分相符,但“苏筱”所面临的职场环境,远不是这代人所期待的“理想”。《理想之城》中,苏筱等人物面对的抉择是先适应世界,再期望改变世界,但对于新一代来说,是否直接迎接改变才是心之所向?
如今,内地职场环境趋于成熟,分工更加明确,流程更加透明,对于职场专业人士个人能力和专业性的要求也更高了,想来职场剧的创作上也有了更好的现实土壤。
也许对于新一代观众来说,《理想之城》的“理想”还是来得比现实慢了一步,在新时代中,比起职场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宫斗,新一代面对的更多可能是“996”福报和“35+被辞职”等个体被企业“大机器”压榨、与“大机器”对抗的现实困境。也许这种现实,很需要新的职场剧来直面与书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