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乐山:在守护发展中让“大佛文化”走向世界

2021-09-02 14: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修建于公元713年——公元803年,共历时90年,历经三代建造者。大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1996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2020年7月,乐山市市中区在省上参加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现场答辩时,市中区负责人“用‘守护’创建”的理念在竞选中荣获第一,成功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近年来,乐山紧扣“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强化保护、挖掘、打造“大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实施大佛胸腹部抢修保护、完成“立体礼佛”计划、开启“夜游三江”新模式、新建乐山大佛文化广场和“六度”佛语长廊……乐山大佛文化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在传承中得到创新。

在守护中发展——加速构建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

大佛文化需要挖掘整理、传承创新,更需要精心的保护和守护。

2017年10月,大佛景区启动“乐山大佛左侧(天洞-麻洞)危岩治理工程”,通过对危岩体加固,消除了文物安全隐患。

2018年10月,大佛景区启动“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勘察研究项目”,并在勘察期间完成了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的抢险加固工作。项目启动至今,已完成本体勘察、抢险加固、实验研究等,待方案提交后,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2020年8月18日,乐山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灾。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在向上级文物部门报告受灾同时,与规划建设交通局密切配合,组织力量于2020年9月中旬,完成了对乐山大佛佛脚及脚踏的灾后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同时还组织专家召开了“乐山大佛附属造像105、125、136窟紧急抢险排危工程方案设计”咨询会;并对乐山大佛北门临江摩崖造像实施了抢险排危工程,及时消除了文物安全隐患,确保了文物安全。

对世界遗产的守护,乐山还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2019年1月1日,《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为了守护好世界遗产,乐山还发起“乐山大佛守护人”全球招募公益活动,为乐山大佛招募了1217名“守护人”,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

2020年6月13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了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揭牌仪式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乐山)基地授牌仪式。自此,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便承担起深入挖掘与整理、保护和传承乐山大佛文化的重任。

当文化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尽快研究保护的方式方法显得格外严谨和尤为重要。

近年来,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在讲好大佛文化故事的同时,积极为景区内附属造像窟龛寻求更为有效的保留方式。据介绍,乐山大佛窟内左右壁造像、临江两天王造像、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北门临江造像群等,都在此次造像窟龛保护之列。大佛景区将公开招聘专家团队入驻,针对风化、水害、生物污染、盐析等主要问题,深化、研究和比选保护措施,探索适用于乐山大佛附属造像窟龛石质文物的保护技术。

“把乐山大佛所有的文物保护好,把大佛文化传承好,讲好乐山故事,尊重和守护文化遗产,是责任,更是担当。”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新组建的乐山大佛文化研究院,将针对乐山大佛头部内部、脚部和双腿,九曲栈道等区域开展深入勘察研究,并陆续实施保护工程。

下一步,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将用3—5年时间,努力构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集科研、保护、展示于一体的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全面开展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技术转化,全面提升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水平,为四川乃至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在传承中创新——大佛文化新增“打卡”点

上世纪80年代,由刘晓庆主演的电影《神秘的大佛》风靡全球,成为1980年的票房冠军,乐山大佛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文化的传承必须借助收藏载体、传播路径、科学技术……

乐山大佛通过影视文化《神秘的大佛》,一举成名,家喻户晓。

大佛文化通过乐山大佛博物馆而得以珍藏、传承。

修建于2005年的乐山大佛博物馆,外部环境仿崖墓修建,极具现代化设计感的造型。

大佛博物馆内,馆藏丰富。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数量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303件(套),有近两百件国家珍贵文物,是一座反映乐山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内的乐山大佛陈列馆,各种珍贵的文物,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在屏幕上,正在循环播放着乐山大佛的开凿历程:手工匠人正费力的开凿着三江汇流处的石壁,滔滔江水在石壁下翻滚,巨型弥勒佛造像渐渐初具雏形……

如今,乐山大佛景区已经涵盖了唐代乐山大佛、先秦离堆(含乌尤寺古建筑群)、汉代麻浩崖墓、唐宋灵宝塔、柿子湾崖墓、三龟九顶城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76处,以及占地5.5万平方米的乐山大佛文化广场、“六度”佛语长廊、夜游凌云山、夜游三江等新式文旅项目,进一步为南来北往的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观感和体验。

如果你来乐山大佛仅仅是匆匆的登山远眺,或拍照打卡,则难以领略这座千年大佛以及附近禅林的禅意。

夜游三江

当晚风习习、梵音袅袅之际,登上游江的渡轮,畅游在宽阔的江面,立足于乐山大佛与千年古城之间,你才能体会到夜观大佛的震撼与神奇。

航途中,“三江六岸”灯火辉煌、群山环绕、绚丽多姿,既有凌云九峰的飘渺,亦有嘉州长卷、嘉定坊的古色古香,更有“嘉州不夜城”浪漫相约;当游船停在乐山大佛前,“心中有佛”的声光演绎让人沉浸其中,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手段,通过VR视频,在乐山大佛佛脚台台上和台下峭壁处,可“真实”听见讲述大佛建造史、见证大佛的前世今生;1300余米的乐山巨型睡佛在夜色中时隐时现、渐行渐远……

三江六岸灯光连连,佛城山水交相辉映,长达1小时左右的沉浸式体验,让人真正品味乐山大佛和乐山城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感受不一样的大佛文化和“山水”之韵。

“夜游三江”(游山、游江、游城)是目前省内已建成的最大单个夜景项目,开启了乐山旅游的“月光经济”。2019年荣膺“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2020年荣获“2020年乐山文化旅游‘新十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如何把乐山大佛剧院、乐山大佛博物馆、嘉定坊、乐山大佛核心景区串连成线成片,增加游客在大佛景区的停留时间?

在传承中创新,大佛景区积极探索,打造了一批以“大佛文化”为主题的新晋“打卡”点。

乐山大佛文化广场

2020年12月31日,以弥勒文化为主题的乐山大佛文化广场正式对外开放。广场上布设有中心莲花、阿育王柱、七步生莲等禅意景点,加之汉白玉宫灯、铜柱宫灯等的有机融合,无不让人感受到大佛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一提的是,凌云路涵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网红打卡点的“六度”佛语长廊频频出圈,贯穿乐山大佛牌坊与乐山大佛北门广场的佛语长廊,彻底让凌云山脚下散落的景点“活”了起来。

迎智慧化未来——乐山大佛文化走向世界

扫描乐山大佛景区自主开发的网络门票预订系统“二维码旅游”,即可提前在网上进行实名制预约订票,并可查询乐山大佛的吃住行;在景区检票处只需“刷脸”和身份证验证,即可快速进入大佛景区……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景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乐山大佛景区先后投入3500余万元,通过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升级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践网络分时预约售票、提供移动便捷服务、创新网络宣传营销等方式,持续深化“数字赋能”,已建成遗产监测、火警监测、客流监控、数据分析等系统,逐步形成景区智慧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景区智慧管理和文物资源保护。

如何加快推进乐山大佛故事的国际化进程?未来如何与世界前沿的智慧技术接轨?

2020年9月,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就如何探索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文化之路达成共识。将运用智慧化的国际表达方式,加快推动乐山大佛文化以数字化景区的形式,开启“云”上道路;双方也将共同通过数字博物馆、智慧景区的融合落地,打造“数字大佛”全域旅游示范区。

据介绍,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将进一步综合应用包括三维扫描、高清拍摄等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陆续核查景区内多处珍贵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程。在此基础上,拟通过VR、AR、3D全息等新型数字化展陈展示与互动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在内的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对珍贵文物的数字化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与管理,以及提升数字资源利用等数字化保护环节能力;并建设具有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应用综合服务体系,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

“让更多人关注乐山大佛,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大佛文化。”在乐山大佛核心景区内,不仅有亭台楼阁、苗木花草,更有独特的文创产品让游客流连忘返。

在乐山大佛景区集凤楼,百余平方米的“大佛印象”文创店内集合了13个系列400余种文创产品。馆藏文物系列、翘脚牛肉套餐等系列产品都源自乐山文物、乐山美食;“萌版”大佛明信片、佛脚抱枕、“问佛”倒流香具、福袋佛草、“灵宝塔”雪糕等强烈的地域特色产品……“大佛印象”文创产品,正在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乐山大佛文化走出去,走进人们的心里。

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必须与时代同行、与科技发展相融合。既要尊重乐山大佛文化的历史,也要进一步挖掘乐山大佛文化故事,与时俱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思路、新构思,凝练成更具有时代化的精神主旨;同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数字化发展的规律,以智能化、智慧化作为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发展、丰富乐山大佛文化的表现形态和表达方式;以科技发展为引领,在开拓创新中做好新时代下乐山大佛文化的“保护者、发展者、传播者”,使乐山大佛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四川经济网记者 蒋培路)

(图片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