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新经济人群自述|摄影师张琦:是商业摄影师,也要有风格

澎湃新闻实习生 俞雅芸
2016-02-16 16:2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摄影师张琦。Stammy 摄

1984年出生于黑龙江大庆的双鱼男张琦是位摄影师,或许他的笔名“咖小西”更为年轻人熟知。当年就读于天津大学、特别喜欢摇滚乐的他,一直认为自己会去北京定居,却没想到由于工作而从2007年来到上海,加入一个创意团体,担任中文编辑,从而喜欢上这个城市并居住至今。

作为摄影师,他游走在独立和商业之间,为纽约时报、《That's Shanghai》、Vice等诸多外国媒体拍下时尚大片;他不仅从事摄影行业,2011年,他与DINZ共同创立Goooodie网站,通过与年轻独立创作人对话、介绍国外创意文化、独立策展等,来推动国内独立文化。

他说,上海常被比为巴黎伦敦,但实际上远远比不上,上海的独立艺术家、画廊都太少太少了。

张琦自述:

我对上海挺了解,几乎住遍了整个上海。刚来上海时,我住在大学好朋友家里,在张江高科附近。一个月以后,住在莘庄的高中同学楼下房子空了,我就搬去莘庄。那时我在人民广场上班,住了一年我觉得来回路程太远,于是在武胜路租了个房子,只要5分钟就可以到单位。后来杂志倒闭,我就搬到淮海西路红坊那边;再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住在长乐路;又觉得空间太小,搬去复兴路。现在住在陕西南路的高层,和太太还有一只猫生活在一起。

我2012年正式成为专业摄影师,之前也出于业余兴趣拍过一些照片。去年我出版了一本新的影集,对2011-2015年自己的摄影做一个总结。

这些年过去了,有些摄影师出名了,有些摄影师不拍照了,还有些独立的摄影师完全变成商业摄影师,拍照完全为品牌服务,基本丧失了自己的风格。其实,我也是一个商业摄影师,但我挺坚持自己拍照的风格。大多数商业摄影师比较忙,没时间做自己的项目,只在客户要求时才会拍照片;但我有时觉得不够尽兴,在拍客户之余,自己还会重新拍一个感兴趣的,平衡一下。

目前上海的摄影师越来越多,人人都可以变成摄影师,手机也可以拍照。但竞争最激烈的还是拍江浙沪淘宝爆款服装的这块,刚好和我错开了。

我会更喜欢拍一些运动的事物,以前拍乐队,后来拍摄耐克和阿迪运动型的广告。我在摄影时运用闪光灯比较多,一般是晚上的时候拍。如果在室外,我会选择像浦东世博停车场那一块的地方,特别空旷。我喜欢这样干净的背景。

以前人们说到艺术,第一时间会想到的中国城市,一定是北京。和摇滚乐一样,在北京的艺术家,没挣到钱好像也能生存,但在上海就够呛,必须得先活下来。北京会有类似宋庄、黑桥的艺术村,一群艺术家可以住在一起,生活成本分摊下来就比较低。但在上海没有这样的地方,可能南方还是比较习惯自己租房子自己住。

不过,这两年上海私人美术馆多了很多,比如余德耀美术馆。画廊也多了。但有意思的是,艺术家都不是上海的。只是,上海的市场比较好,艺术品价格比较高。每年10月,展览中心会办艺术博览会。这些都很吸引艺术家。

上海与北京的区别在于,上海海派氛围比较浓,和欧美更接近。但北京的艺术更传统,更北京味儿,如果把这个用于时尚,会显得没那么时髦。在北京拍摄杂志图片会多一些,《GQ》、《Vogue》等杂志的总部都在北京;但上海会拍摄商业广告比较多,因为上海有很多大的广告机构。

中国发展得很快,但很多事物是乱发展,不是分类清晰、健康的形态。前两天我去余德耀美术馆看杨福东的展览,画廊非把它和雨屋展览放在一起。但显然,雨屋面向大众,杨福东的展览是小众艺术。当时有一群看雨屋的老年群体,带着小朋友,也要去看杨福东,这就很影响其他人的观展体验。因为,他们不知杨福东到底是谁,但在一边依然指手画脚。而且,杨福东拍了很多女孩儿,穿着比较暴露一些,小孩看到这个也不好。

在上海住久了,我也不会去其他城市。我不太喜欢北京的生活环境,虽然我是北方人,但还是觉得太干燥了。可能年纪再大一点,会搬到国内别的城市养老,上海空气环境太差;但如果为了工作发展,一定继续待在上海,因为上海的商业氛围全国最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