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居民再谈上海未来|王宇兰: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长大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2016-02-12 19:4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33岁的江苏人王宇兰现在是一岁多孩子的妈妈。她2007年来到上海,做审计工作。两年前,她接受采访时,月收入是一万元。当时,她虽然已在上海大场镇买了120平方米的房子,但仍然期待房价不要再涨;每天要到南京路附近上班的她还表示,上海的缺点是路上时间太长,优点是机会较多。她对上海的商业环境和社区服务挺满意。

而现在,她感觉生活成本增大,由于关心自己的宝宝,她对环境、教育的焦虑也增加了一些。

王宇兰自述:

这两年,工作按部就班,没有太大变化,没有跳槽,没有大幅涨薪;生活的变化是多了个小宝宝,因此我的生活算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重心发生了显著转移,我希望我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长大。

至于上海这两年发生了哪些变化,我感觉吃穿住行,有个共同的变化,是物价上涨:人均在外面吃饭的价格都差不多要达到100块了;房价就不说了,还限购种种;还有一个显著变化,是空气变差了,太阳成了奢侈品。或许可以归纳成: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要说期待的话,物价、房价、环境什么就不多说了,个人的期望改变不了这些宏大的矛盾。只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孩子教育问题,希望一向大胆开放的上海能走在改革前沿,能更公平地让孩子们接受教育,不要让孩子们一味走在拼爹的路上。

2014年初的记录:

希望上海的房价不要再涨

  王宇兰

  性别:女

  年龄: 31岁

  出生地:江苏

  户籍:上海

  职业:审计

  月收入:1万元

  何时到上海:2007年

  日常生活范围:大场镇,南京路

我和丈夫一起生活在上海的郊区,大概有12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家里的各方面设施都算完善,也能在家看看电影,父母来了也有地方住。我从事的是审计工作。业余时间主要做家务、上网购物、运动、学习。

在我眼中,上海是一个多样化又本土化很强烈的城市,缺点是上班的路上时间太长,优点是机会比较多。上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吃的汤面和方便的交通。

这些年,上海的变化蛮明显的。商业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综合化和多元化,比如刚开没多久的环球港,现在我们约会吃饭都会选择大家都比较方便的综合性商场。

我2007年来上海时,好像只有1-4号线,现在都到16号线了。地铁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我觉得要是没有发达的轨交系统,我也不敢把房子买在郊区。

由于自己购了房,现在成为常住居民了,会经常有社区服务人员打电话过来,关心一下我们的基本生活情况,经常会上门做一些调查和安全普及方面的工作,有时候家里需要请个阿姨什么,也会首先想到请社区服务人员帮忙介绍,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良性的。

希望上海房价不要再涨,起码稳定下来。

没动过离开上海的念头。我打算留在上海,因为已经买了房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