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她拍的外公外婆,真的很好哭

2021-09-01 17: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她拍的外公外婆,真的很好哭 原创 晓洋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收录于话题#社会文化洞察,52#吴为,1

成都女孩吴为和她的外公外婆,像极了现实版的樱桃小丸子和爷爷,爱得细腻,甚至有点偏袒。

高一开学,吴为和她的妈妈光顾了学校边上的一家米线店。

后来,吴为离开成都,到重庆上大学,她的外公也去吃了同一家店。看着往来的学生身穿和孙女同款的校服,外公吃着吃着米线就哭了。

吴为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在同一屋檐下,他们共同生活了17年。“从有意识开始,我对家的概念就是‘一家五口’。外公外婆送我上学,照顾我吃穿,童年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有他们的身影。”吴为说道。

今年硕士毕业之际,吴为结合摄影和口述家史,创作了《芬芳一生》,为抚养自己长大的外公外婆,缔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追忆之旅。

这是一个普通家庭隔代抚养的故事。可能正因为普通,也让人看到许多相似家庭的故事。

#01

遗憾不可弥补

2013年,外公去世时,吴为在重庆上学。五年后,外婆离开,吴为又在北京。连续两次,这孙女都错过了见老人的最后一面。

承载外公外婆病痛的X光片,贴在他们的卧室玻璃上。

“生死之间的遗憾是不可弥补的。”吴为斩钉截铁说道。虽然不可弥补,但不代表思念就此打住。

准备自己的毕业作品时,她没有选择视觉冲击力强的惯常主题,而是回到成都的老房子里,用镜头来追忆外公外婆。

村上春树曾说过,遗物是“和亡故之人一起行动的影子”。每一件遗物都成为生者的提醒,唤起追忆。

翻开外婆缝制的小黑布包,吴为发现自己8岁时写给外婆的两封信、她一百天拍的相片底片。这俩小物件和珠宝鉴定单、外汇兑换券、定期储蓄大额存单等票据一起,都被外婆小心翼翼地折叠存放着。

“外婆向来惜财,她把我的信放在那里,我清楚知道自己在外婆心中的分量。”吴为说。

听到外面的人说自己孙女不好,外婆的回应和偏袒着小丸子的爷爷简直一模一样。

外婆珍而重之的,不只是孙女手写的信,还有孙女穿过的衣服。整理遗物时,吴为找到一大袋儿时的小围巾、帽子和外套。每一件上面都有外婆亲手绣的名字。

这些被小主人忘到九霄云外的衣物,勾起了一段段童年回忆。吴为小时候起床,总是充满温情和仪式感。

吴为在采访中哼唱起童谣

到了寒冬腊月,孙女在被窝里穿上的毛衣裤,都是老人提前烤热乎的。

同龄好友不禁感叹这孩子得到的爱是如此细腻,甚至连冬天衣服贴在身上的体感都被考虑到了。

整理外公留下的鸟笼,吴为第一次仔细打量鸟笼里外公亲手做的小桥、饮水罐。“用镜头抚摸这些细节,就像重新看到外公忙碌的背影。”吴为说道。

不过,外公对鸟儿细致的爱,总不及对自己的孙女。

外婆坐过的轮椅、外公拉过的二胡、俩老写下的电话号码……打开老人的一袋袋遗物,吴为经常哭半天,拍摄半天,思念、回忆和追问交织心头。

外公外婆都喜欢过生日,家中相册留下了多张老人坐在大蛋糕前的留影。再次看这些老照片,一个问题爬上吴为的心头:“外公外婆生日许了什么愿望呢?为什么我从来没问过?”

作为被爱着长大的孩子,吴为说:“曾经我的爱并不成熟。我希望能把小孩子的爱转变为成人的爱,有机会再回馈出去。”

#02

记忆可再创造

1992年吴为出生前夕,外公外婆离开重庆开县的老家,到成都守护孙女的出生,直至她成年独立。2020年,吴为前往外公外婆生活和工作过的县城,重访他们居住过的老屋,寻觅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退休前,外公是县城中学校长,外婆是小学老师。吴为特意拜访了他们的学生,“发现了他们另一个社会角色身份”:

原来用儿歌喊孙女起床的外公工作时挺严肃的,连外校的学生都怕他;

原来外婆教数学也教语文,曾用“拾人牙慧”一词来教育八九岁的孩子,考试作弊就像吃别人牙缝里的食物残渣;

原来外婆带学生就像带子女一样,放学后还会把部分学生领到自家里,让他们坐一排在巷口完成作业。

外婆出生的村子。

人民教师的日常言行,给小小少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为吴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大门。对她来说,教师证的意义远胜从前。

这位孙女不仅从30多位亲友口中了解外公外婆,还跟外公外婆完成了一趟超时空的旅行。

两位老人第一次坐飞机旅行是去北京。拿着褪色的旅游纪念照,吴为和朋友一起,重游外公外婆打过卡的长城、圆明园和天安门等地。

原来的机位几乎不复存在,石头雕塑装上了围栏,照片同款的游船早已报废。人不在了,时代也变了。站在外公外婆当年合影的湖边,吴为隐约感到身旁有两个熟悉的身影。

“尽管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我当时笑得可开心了。还催着朋友赶紧多按两次快门,因为笑着笑着,我的眼泪就上来了。”吴为回忆道。她用数码后期的方式,把新拍的照片与老照片叠合,到摄影的世界与亲人再次并肩同游。

吴为认为,家庭记忆的重建能对创作者有治愈的效果。日本摄影师石内都一边用大特写拍下母亲的口红和假牙,一边倾诉那些没来得及说的悄悄话。

英国摄影师菲利普·托莱达诺把姐姐用过的铅笔、手写卡片,定格于精心选取的光影中,重新勾勒出一份因事故中断的手足情。

经过摄影和文字的创作后,吴为不再纠结为什么自己没能见上外公外婆的最后一面。提起外公外婆,她更多时候会想起那些充满爱的往事,也会想起创作时新造的体验与记忆。

答辩时有一位老师问吴为:“你治愈了吗?”她回答说:“一定程度。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痛苦被稀释了。”

#03

没什么比这更重要

从外公杜芳耀和外婆温美芬的名字里,吴为各取了一字,组成了作品名《芬芳一生》。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展现场上,观众可以听见吴为外公录制的鸟鸣,闻到外婆最爱的黄桷兰花香气。

伴着鸟语花香,吴为邀请更多人走进自己的追忆之旅。一名年轻观众问吴为创作的动机“是不是想跟外公外婆产生更多的连接”。看着吴为疯狂地点头,那个提问的女孩就哭了起来。

据调查,在北上广三地,49.9%以上家庭的幼儿主要由祖辈来喂养,父母亲力亲为的比例不到46.3%。改革开放以来,隔代抚育的情况在中国家庭里非常普遍。

黄桷兰的花开花落。

许多观众从《芬芳一生》中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普通家庭的记忆,更多是自己被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拉扯长大的记忆片段,以及那些积存多时又未及整理的情感。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亲历死亡相关的场景。除了流程化的仪式外,日常生活里并没有多少表达个体感受的机会。一份真诚的艺术创作,也许能打破这个话题的禁忌。

吴为经常被人问到,拍摄家庭照片应该买什么相机,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她的回答是“比技巧和设备更美好的是爱”。

外公离开后,吴为与外婆有一段彼此陪伴的时光。那个夏天,吴为的镜头里满是外婆的生活起居。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刻意回避镜头,但吴为的外婆并没有。上厕所时看到孙女在按快门,外婆微微探出身子,向镜头笑一笑。

吴为说当时刚开始练习摄影,技术并不好,但 “幸好拍了下来”。因为后来,外婆神志模糊不再能找镜头,孙女也不忍心再拍照了。

创作《芬芳一生》的时候,吴为把外婆生前的照片叠合到家的环境照片中。在她的心目中,外婆并没有走远。

摄影文化研究学者梅特·桑德拜曾说过:“家庭相册给予了我们一种生活在当下,以及时间逝去的感觉。”

随着时间流逝的,不只有日渐长高的孩子,还有年岁渐长的老人。亲人间的陪伴,是陪着成长,也是伴着老去。

“家庭摄影不用等到做好万全准备,时间自然会赋予照片意义。”吴为说道。

END

出品 丨 生活方式研究院

采写 丨 晓洋

摄影、手写字条 | 吴为

设计丨Birdy

今日话题

你与祖辈有怎样的回忆?

原标题:《她拍的外公外婆,真的很好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