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环京文旅三城记②|定州:百米之内的文旅综合体
开元寺塔隔壁是定州博物馆——定州文旅的亮点项目,这座国家二级博物馆的修建对定州文旅建设布局非常重要。2012年底高铁开通后,2014年新的定州博物馆开始修建,3年后建成。由于馆藏3件国宝级文物和207件一级文物,让定州在历史文物爱好者圈子里有了一定名气。定州博物馆规模体量较大,游客可在室内参观半天,这是很多小城市不具备的条件。
定州文旅主推的中山国文化历史过于久远,以墓葬文物为主,缺少可参观的实体,而定州现存的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因此,大体量博物馆的修建,让以中山国文化为核心的文旅宣传有了实体着力点,也让定州的历史文化有了具象的呈现。
定州博物馆展区分成两层,进门有两个展厅——汉家陵阙和北朝佛陀,定州博物馆的3件国宝级文物,其中1件外出展览,剩下的2件都在“汉家陵阙”展厅。这个展厅是中山国文化的考古基础,主要展品是定州本地发现的中山王陵墓中的陪葬品,多数出自中山穆王刘畅墓,少量出自怀王刘修墓,主要是竹简,而简王刘焉墓被盗严重,文物不多。
这个展厅中有一件著名的展品——银缕玉衣,定州本地出土的另一件中山怀王刘修的“金缕玉衣”则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而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则收藏于河北博物院,定州博物馆只保留了中山穆王刘畅的银缕玉衣,这件不是国宝级文物,是一级文物。
银缕玉衣。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这个展厅收藏的两件国宝级文物之一是“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这块玉璧直径有24.4厘米,玉璧上方雕刻着龙螭衔环。用玉璧作为礼仪祭祀用品主要流行于先秦时代,一直延续到汉朝,中间有一个圆孔,当时人们以玉来祭祀,中间的圆孔可以与天沟通。汉朝玉器常作为陪葬品,玉被认为有灵性,可以保证尸体不腐,汉朝时农业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把谷物颗粒雕刻在玉璧上是对农业重视的表现。
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
展厅内第二件国宝级文物是“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也是在刘畅墓里发现的。这是目前汉朝文物中唯一一件玉座屏,上面雕刻的是汉朝人的信仰世界:西王母与东王公。西王母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在昆仑山上掌管着生死。汉朝崇尚道教,对长生不死的西王母信仰非常痴迷,所以汉朝很多石棺和陪葬品上都有西王母的形象。东王公也叫东华帝君,作为和西王母阴阳对应的男神。
这件文物上雕刻了非常多图形,上半部分的雕刻,西王母坐在中间,两边对称分布着羽人、朱雀、玉兔、九尾狐、三足乌,下半部分是东王公,两边对称着羽人、玄武和熊,此外左右两个支架则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对应四个方位,三足乌和玉兔对应日月,九尾狐在汉代是祥瑞,认为是统治德性美好的象征,熊也认为是通灵的动物。
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
下一个展厅“北朝佛陀”主要展出的是北魏、东魏、北齐的佛造像。河北地区在南北朝时期是北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北朝文物是河北考古展示主推的内容之一,在河北博物院有专门的北朝墓葬和曲阳石雕两个主题展厅,在定州博物馆则有北朝佛像石雕的单独展厅。
定州是北朝时期的佛造像之都,这个展厅的展品基本都是佛像和菩萨像。北朝三个时期造像有所演变,北魏时期佛像大多是背屏式,佛像身后有一个屏,主要是光芒、火焰、莲花等等,佛像大多比较清瘦,北魏晚期造像可以参考龙门石窟的风格。到了东魏时期,比较多观世音菩萨造像,出现了很多新的造像风格,到了北齐时期,造像身体更加丰满华美,造像背屏花样也多了。
在展厅里比较多的一种造像形式是两个菩萨坐在一起,这是南北朝时期定州本地独有的一种造像,叫“双思惟菩萨”,南北朝之后这种造像就很少了。思惟菩萨源于犍陀罗地区,造像为思考姿态,一条腿盘着一条腿下垂,呈半结跏坐,表达的是菩提树下悟道的场景,人们身处苦难忧患之中期待超脱。
与双思惟菩萨相似的是展厅中另一种造像,两个佛并坐在一起,叫多宝佛。多宝佛是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在入灭之前发愿,如果之后有说《法华经》处,他的宝塔必会出现,听佛说法。当释迦佛说法华时,多宝塔果然从地面涌出,释迦佛开启宝塔,多宝佛请释迦佛入塔,让半座给他,于是两佛并坐。
多宝佛
离开这个展厅上二楼,二楼有3个展厅,“天下大白”、“尘外千年”和“故乡星空”。
“故乡星空”介绍定州本地从古到今的名人,这是地区博物馆都会有的设置。“天下大白”展览的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定瓷,定瓷是以定州命名的,突出的特点是非常洁白,所以展厅叫天下大白,定州博物馆三件国宝之一在这个展厅中,我参观时外借展览了。
“尘外千年”展出的是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文物。1968、1969两年是保定地区的考古大年,这有赖于当时大兴土木,1968年发现了中山靖王刘胜夫妻的陵墓,1969年发现中山穆王刘畅墓,同一年还发现了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这个展厅内核心展品是地宫内舍利的陪葬品,包括石棺、鎏金棺、银棺、银塔、石塔、法器和供养品,还有诸多的铭文石刻等等。
静志寺舍利在北魏时期被首次收藏埋葬,隋朝大业二年修建地宫再次埋葬,唐朝经历灭佛运动时,静志寺被毁,后来重建佛塔第三次埋葬,到了北宋兴国二年第四次重藏,舍利的包装也经历多个朝代。
佛舍利葬具为“上下累叠,表里七重”,也就是分成七件。首先是最外层北魏兴安二年的石函,当时埋葬时还没有地宫。隋朝再次埋葬时用了新石函,盖子上刻字非常清晰:大隋大业二年岁次丙寅十月壬午朔八日乙丑舍利宝函之铭。石志四周坡面还有唐朝大中十二年的刻字。里面一层铜鎏金盒子也是隋朝大业二年制造,北宋兴国二年重新葬入,上面刻着菩萨、天王、夜叉等等,刻字记录了从北魏到宋的埋葬过程,这三件是外三重葬具。
舍利铜鎏金盒子
再往里是内四重葬具,一个鎏金錾花银碗托着一座鎏金錾花银塔;里面一层是两个玻璃瓶,一个大的蓝绿色敞口瓶,一个小的银莲花盖乳白透明瓶,小瓶里面装的是舍利,已经取出摆在旁边。这两个玻璃瓶被认为可能来自伊斯兰地区,在展厅里另有几件玻璃展品也来自伊斯兰地区,是当时的国际贸易品代表。
舍利内四重葬具
这一层楼有一处设计亮点,东边墙面窗正好对着开元寺塔,就像一幅画挂在墙上一样,傍晚时,落日余晖照射在开元寺塔上,从窗子看过去仿佛塔身镀了一层金,这是个非常棒的借景设计。
定州博物馆借景设计
定州博物馆街对面的定州贡院是清朝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也是中国北方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清朝科举考试场所。乾隆三年修建,在此之前考生们要去正定考试,因为交通不便,本地官员便在此修建贡院。
定州贡院
这座贡院目前是定州主推的古建筑景点,与定州博物馆一街之隔,有过街地下通道连接,贡院旁边是定州署仿古商业街区,在步行百米距离内,组成了博物馆免费参观、古建筑游览和商业街消费的文旅综合体。
过街地下通道两边墙上是清晰的本地文旅介绍,从南面街边往北走到贡院,正对面的是一面很长的白墙,这是贡院影壁,也就是考试揭榜的地方。
定州贡院举行的科举考试是童试中的府试和院试。科举考试比较复杂,第一场叫童试,分成县试、府试、院试三轮,都考过就成为秀才,有了进入官学读书的资格。秀才接着往上考,参加乡试,考中成为举人,举人就有了后补做官的资格,当然大部分秀才难以中举,最后可能就当个私塾老师。
从影壁左边的小门进入,穿过大门,左右有两棵大槐树,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驻留此地时亲手种植。中国各地有非常多的旅游景点围绕乾隆皇帝下江南展开,大部分都是杜撰,但定州贡院这两棵树有可能是真的。因为贡院不仅是考试场所,也是统治合法性的象征,文人来参与朝廷主持的考试,意味着认同本朝的统治与制度,所以皇帝视察贡院是很正式的事情,这两棵树有可能是视察期间官员们搞的公关活动,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正对大门的是魁星阁,后面是号舍,这是贡院的主体建筑,造型正中攒尖顶,两侧依次降低四层出檐,像一只鸟一样,可能是象征鸿鹄之志的含义。魁星阁的二层供奉“魁星”,有一块匾额“笔参造化”,魁星指主持考试的神仙。
出了号舍往里走是大堂,即交卷和封卷的地方,前后两屋之间有两根汉白玉盘龙石柱,考生过了这道门交卷后,就有可能考取功名,取“鲤鱼跃龙门”的含义。这两根柱子能保留下来非常难得。
定州贡院的汉白玉盘龙石柱
上世纪20-30年代,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此地进行平民教育实验,开元寺塔旁边有他的故居纪念馆,定州贡院是当时的平民教育会所在地。可能是为了方便设置讲台,也可能是为了防止损坏建筑,晏阳初先生建了一堵墙把两根柱子包在里面,躲过了后来的破坏,直到2005年修复时才被发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