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好看=烂片?香港导演陈果:这个评价体系很危险
在香港导演里,陈果是个异数。虽然走的是从商业类型片的片场场务小弟一步步做起的正统香港类型片导演成长路径,陈果还是颇为自觉地把握到香港回归这个颇有多元价值讨论空间的主题。
之后陈果受陈可辛之邀回归主流拍摄香港电影,李碧华编剧的惊悚片《三更2之饺子》同样口碑不俗。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后,陈果收到的商业片约邀请,就再没逃过惊悚题材。“我真不是对鬼片有偏爱,是他们都找我拍鬼片,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陈果说。
《三更2之饺子》剧照之后的“鬼片”,对他各有不同的影响,2009年,陈果首部进军好莱坞的作品,是翻拍日本鬼片《不许向上看》。影片在他的预见之中走向“大烂片”的结局,打击得他好多年拿不起摄影机。
2014年,《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似乎让他在商业类型和香港社会两者中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也让阔别华语影坛10年的他重新得回金像、金马的青睐。
这一次,陈果改编了内地悬疑畅销书作家蔡骏的小说《谋杀似水年华》,主演是杨颖和阮经天,2月14日在内地上映。
在香港导演北上已成惯常的好多年后,曾因害怕受限制不愿北上的香港独立电影人陈果终于“入伙”了。
《谋杀似水年华》海报不过电影上映第一天,陈果就有些懵了。在上海举行的首映发布会上,任凭演员们在台上各种搞怪秀恩爱,导演的表情全程表情严肃而忧虑。在主持人提到这是一部“情人节电影”的时候,他抢过话头表示“我也不知道选这个时间上映到底对不对,因为排片很低,所以你看我今天的脸上都没有笑容。”
【对话】
谈改编:如果不动脑子去拍,读者会骂,观众也会骂
澎湃新闻:怎么看待原著小说,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陈果:早几年就有人要找我来内地拍戏,我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题材。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我看到这个小说,当时还没有现在的IP热,好像畅销书都要改电影,都会热门。当时就觉得这个小说很不错,但最吸引我的好像还是片名本身,看完故事之后觉得是非常适合拍一个恐怖电影的。于是就想既然要走商业的这个路子,打算走恐怖的这个类型,那就拍这个吧。
结果当时小说版权已经卖给别人了。几年过去机缘巧合又碰到蔡骏,他说那个版权期限过了,也还没拍,那就我来拍了,也是缘分。
澎湃新闻: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拍网络小说了,《红VAN》也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这个题材里去寻找创作灵感?
陈果:来源并不重要。现在年轻人的资讯获得和写作方法跟我们以前不一样,年轻人通过网络成名,通过网络表达自己都是一个比较便利的手段。网络上虽然门槛低,但是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竞争中也能出现非常好的作者。既然是什么路子都可以走,年轻人通过网络也是很正常。我自己这几年也会看一些文学网站上的东西。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剧照澎湃新闻:蔡骏的原著在一些读者那里觉得有一些硬伤,做剧本的时候做了一些什么样的改编?
陈果:当然有。老实讲,我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改剧本上,就是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警察的部分,原著小说中讲查案,小麦慢慢追查事实的过程,我加了黄觉这个人物,是小麦父亲的部下,帮助小麦一起追查。这是一个查案比较有说服力的辅助力量,否则小说里完全忽略了一些查案经过过程是比较难说通的。这是改动最大的地方。
改编小说如果不动脑子去拍,读者也会骂,观众也会骂,改编过程中还是要加入自己对故事的看法,我还是把我个人喜欢的东西加进去,把它调整得更丰富一些。
澎湃新闻:从《三更2》开始,到去年的《红VAN》,都有悬疑的元素在其中,对于这个类型的创作,有怎么样的心得?
陈果:没有啊,就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都会找我拍这些我也没办法。当然这个也是主流电影的类型。那你不拍这个就是拍别的也一样。也不知道机缘巧合,怎么都是这个类型。
其实我主要还是看小说本身有没有好玩的地方,有没有你能拍的理由。做导演一定是剧本先行,剧本故事好的话,就无所谓类型。如果拍类型片,都逃不掉不是A就是B。其实拍这个悬疑的题材,要做成更纯恐怖的样式也可以,国内审查制度逃不掉的一定要抓出凶手,所以可能用爱情占的比例更大一些,中和一下。
谈转型:不愿意旁人随便给你贴标签
澎湃新闻:《三更2》到《红VAN》之间其实停滞了有将近10年都没有作品问世,这10年为什么停下了?
陈果:就不想拍啊,但是其实我也没有停下来,我去拍广告、拍纪录片、拍短片,我的拍摄是没有断的。现在想想那段日子对我是有好处的,如果那十年我明知自己状态不好还一直拍一直拍,可能就已经垮掉不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样子了。我不要自己很乱,在混乱的时候我选择不拍。
如果确定自己没有好的东西拿出来给观众,为什么一定要死撑着拍点什么证明自己没死呢?所以那没有拍的10年我反而觉得自己过得非常OK。那时候我去好莱坞拍了一部独立制作的电影,但是拍得很惨,那个是拍之前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已经知道拍出来一定是部烂片,那好吧,也就拍部烂片给你看。那部电影就是人生的污点,就完全不想再拍了,但是回头想这个污点也是一个好的经验。
陈果进军好莱坞之作《不许向上看》。澎湃新闻:这部《谋杀似水年华》被一些人评价为您作为一个文艺片导演的“转型之作”,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转型”?
陈果:如果要说转型当然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转型也不等于说是永远转型,我选择了这个题材,我就尽力把它拍好。如果下次又有个文艺片,我可能又会去拍也不一定。作为导演我也不想固定自己在一个小小的框框里。我希望自己喜欢拍什么就都能拍,管他是主流的还是文艺的,都不管,轮到我就去做。是不是转型我不知道,但是确实不愿意自己在埋头拍片,旁人看着就随便给你贴标签,好像你拍了文艺片就不能拍商业片。
很多人不懂,就胡说,张艺谋陈凯歌都是从文艺片起家,现在拍的都是商业大片。而我们本身都是从香港很正统的商业电影流水线起家的,各种类型片都拍过,流程都很熟悉,只不过是中间拐了一个弯。
澎湃新闻:以往你的作品中有非常关注个人与社会的部分,这次这个题材会不会觉得比较架空没有那么厚重?
陈果:那你要看了才知道。很多社会人文关怀也不是挂在嘴巴上,这样架空的题材也要注重其他的结合,也未必就轻松。主流电影也不应该是架空,但社会的部分在内地拍是比较容易受到束缚,情情爱爱、谋谋杀杀还是商业电影比较主流的内容,但是这个东西其实我觉得分歧不会很大,老讲社会问题也很累,不需要每次都那么累是不是。
而且商业片是不是一定不讲社会问题呢?你看《三更》有没有社会问题,吃胚胎背后是不是也有些什么社会问题呢?
澎湃新闻:你过去的电影有着非常浓重的香港印记,脱离了香港这片土壤,创作上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陈果:到内地来拍片,是不是一定要面临文化差异的问题?到国内一定要拍国内的生存状态吗?其实我的强项,就是我很容易走进一个社会问题里面,对我来说这不是问题。导演其实可以去任何地方去拍片,都不会觉得很假。许鞍华拍东北也没有觉得很假。
但是要是讲香港的状态,香港太小,所发生的事情很容易理解,很容易电影里触动和观众有关联的状态。内地太大,本来很难抓到一个问题的共鸣,而且抓到也管不了,很多事情不好说,也难表态。
《谋杀似水年华》剧照
内地观众的评价标准很危险,“不好看”就等于“烂片”
澎湃新闻:和内地电影行业合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和心路历程?似乎之前的一些言论中你是有一些抗拒的?
陈果:最早刚开放的时候,内地的电影工业还是国营的,那时候来拍合拍片困难。当时合作真的是很麻烦,不干活,还抱怨香港人节奏快。现在我们是看着内地的电影工业从封闭保守转向现在跟国际接轨,香港电影人是最有资格评价它的进步的。
澎湃新闻:审查方面呢?
陈果:审查还可以,没有想象中困难。但是因为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准备,所以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尽量都规避掉了。
澎湃新闻:既然是拍商业片,有没有对内地的观众做一些研究?
陈果:没有,我们还是看电影本身。内地的发展比较快,观众确实也需要成长。内地现在很危险的一个观众评价体系是,“不好看”的电影就会等同于“烂片”,这也不公平。导演也很惨呐,稍微拍得没那么好看就变“烂片”那怎么办呢,所以内地起伏比较大。但这种现象也比较好,会让大家不断地开拓尝试新的题材。青春片再拍下去,快死了。古装片已经死了。喜剧片是永远当道。有机会我也要做的。
澎湃新闻:这两年,香港一些比较独立的文艺片导演也开始和内地合作,许鞍华、张婉婷都相继有作品上映了,内地电影市场对于香港的文艺片导演有着同样的吸引力吗?
陈果:导演当然都是希望有自己的观众。香港导演都是胆大的,只要你敢投,我们就敢拍。虽然相对来说文艺片的市场还不大,但国内也有一批人愿意给香港的文艺片导演投资,对我们香港导演来说也还算是不错的机会。其实导演的理想,未必都一定要拍一些他很熟悉的东西。
澎湃新闻:前面说到进军好莱坞那次的经历,可以看出对自己还是要求蛮高的,万一这次进军内地效果不理想,会不会又受打击十年不拍了?
陈果:那不会了。我们这些人,观众还是有些期待的,虽然什么都敢拍,但是也还是要小心。因为观众随时会背叛你。但你做导演这么久了,现在互联网时代骂得更狠了,也见怪不怪了,看上天帮不帮了。但是不会再停下来不拍了,手上还有好多项目。
众主创在发布会现场玩自拍。 澎湃新闻记者 高征 图-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