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修家电的生意快没了,那么二手家电、翻新机还有多少机会?

2021-09-01 19: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市场商机无处不在!对于家电厂商来说,用户需求千差万别,因此从新机到翻新机、二手机,都会存在市场空间。关键是找到目标用户。

常伟||撰稿

这几年,修家电的维修商们生意是越来越差。一方面,修家电的服务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也不好,很多用户害怕被宰,慢慢地也就不修了;另一方面,诸多家电产品外观和功能的迭代过快,特别是大量小家电价格便宜,大量年轻一代的主流用户情愿换也不去修。

甚至,还有一些家电经销商,以及家电维修商直言,杂牌的小家电不值得去修,而品牌厂商甚至上都是包修,甚至这些年不少企业都在探索“以换代修”。很多家电产品如今则是技术更新快,但又经常缺少配件,让家电的维修产业快速凋零没落了。

不过,在家电维修业持续没落之际,大量家电厂商推出“以换代修”服务新政,由此就会产生大量的家电翻新机;同时,一些家电经销商在家电维修以及“以旧换新”过程中,也会回收大量废旧家电产品,有的修理翻新后还能使用,这些年来“二手家电”也一直在市场上销售,而且规模不小。

那么,对于家电工厂主导的“官方翻新机”,以及家电经销商和服务商主导的“二手家电”,这些年来的市场生意又怎么样了?又是否像家电维修行业一样,陷入了下跌或低迷的泥坑中?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家电圈:无论是官翻机,还是二手家电,过去多年来一直以来都没有通过公开渠道放开销售,主要还是针对一些知情人士和特殊客户的定向销售,而且有专门的渠道和商家在经营。所以,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自然也不会受到大的冲击。

一是,官方翻新机,其实一直被专业的商家或渠道在垄断经营。不只是小家电,包括大量的大家电产品,主要是因为一些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磕碰”,返厂维修检测后,基本上就是九成新以上的品相,但会通过特定渠道,卖给对于产品性能要求不苛刻的用户,甚至包括一些商用和工程渠道的客户。这些官翻机的经营者,都是跟家电企业走的很近,要么是当地的商业合作伙伴,要么是早期的商家合作伙伴,建立足够的信任后才被企业允许售卖“官方翻新机”。

不过,对于家电企业的“官方翻新机”,近年来出现新的销售通道:一种是,直接通过企业的内购会,以便宜的价格卖给内部员工。因为数量并不大,通过内部员工的社会关系和人脉,很快就会销售一空。另一种是,直接通过第三方的二手交易平台,比如阿里的闲鱼、58同城的转转,以及京东的拍拍,都会直接标明产品的新旧规格和成色,进行优惠化处理。

很多家电企业内部的员工,以及家电企业上游供应链或下游经销商的员工,属于知情人士,都是“官翻机”,甚至是一些家电新产品“测试机”的主要目标客户。此前,还出现一些打着大品牌官翻机、测试机名义的“假冒家电”在市场上销售,这些年来在市场上基本“消失”差不多了。

二是,二手家电同样是过去20多年以来,很多家电商家,以及服务商的利润来源和业务支撑。不过,二手家电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最大问题,鱼龙混杂信誉极低。大量的二手家电来路不明、出身不清,售出之后的品质、服务等保障,主要还是靠一些家电经销商个人的口碑、信誉,甚至是良心在推动。这也就带来新的问题,二手家电这些年来在中国市场上一直处在“灰色地带”运营,目标市场并不在于家庭用户的正常购买,要么是路边的一些餐馆小吃店、理发店等商业场所,要么是一些第三方租房市场,或者是一些临时过渡场所的使用。

这些年来,围绕“二手家电”产品,一些用户遭遇最尴尬的事实,就是经营被欺骗和忽悠。很多人购买二手家电,就是冲着“价格便宜”去的,但发现很多的二手家电在维修之后根本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性能,往往是使用没几天就坏了。这直接影响了二手家电的市场前景,这也直接造成众多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家电渠道商,根本不敢正常销售“二手家电”,顶多就是自家仓库的“库存机、破损机”进行维修后销售。

不过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手家电经过维修和检测后上市销售,是一门正常的生意,拥有专业的销售渠道、品质承诺和服务保障。但目前中国市场对于二手家电处在“放任”状态下的自由发挥,这也直接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局面存在。所以,相对于由工厂主导的“官翻机”质量可控,大量由服务商和维修商主导的“二手家电”反而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前景并不清晰。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开放、多元,而且需求多样化的市场,无论是官翻机,还是二手家电,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也会成为企业在经营精益化、用户细分化通道中的助力。但是,一切都需要合法、合规,才能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