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高校异地办学何去何从

鲍涵 陈波
2021-08-30 14:0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近日教育部关于异地高校频频发文,异地办校或迎来寒冬。今年7月底,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及《关于开展“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两文件均提及“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

《意见》指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同时,《意见》也明确,“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长三角地区历来备受高校青睐,此政策一出,苏州等城市被推向风口浪尖,西交利物浦、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等均属此列。

异地校区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地区的“双一流”高校前往东部地区建立机构的趋势较为明显。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国内53所“双一流”高校在异地设立了166个机构。其中,长三角地区备受高校青睐。江苏省各类外地“双一流”高校机构共28个,在全国占比约17%,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浙江省共有14个,占比约8%。

异地办学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是在一定程度上,异地校区可以实现高校-地方双赢。近年来,此类城市通过吸引高校异地办学,快速聚集高等教育资源,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硕豪表示,“引入大学是一些地方政府增加人口、发展新区能够快速见效的办法”。而参与进来的高校也借此扩大了体量,获得更加雄厚的发展资金。但与此同时,异地办学隐患不可不察,西部高校前往东部办学会造成区域极化现象日益严重,如哈工大深圳分校2020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已高过本校。此外,高校也存在稀释名校招牌的隐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异地办学对高质量建设一流大学没有好处,它把资源用在了低层次重复上,并没有用来提高质量、走向高端”。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2012年开始招生,但2016年大幅度缩减招生计划。

异地办学的隐患不可忽视,其破解之道可能在于探索合适的校地合作形式。高校异地机构形式多样,主要有分校区、研究院、研究生院、附属医院四种类型。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国内53所“双一流”高校异地办学中,研究院119个,占比72%;分校区35个,占比21%;研究生院10所,占比6%;附属医院2所,占比1%。本次教育部文件提及的是分校区及进行全阶段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生院,除此之外现存多种校地合作模式实践如共建研究院等,高校和各地政府应根据各自情况和需求探索更为有效的合作方式。近日,温州市对教育部相关政策进行积极回应,表示温州市引入“双一流”高校(985高校)在温州设立分校在政策层面会有障碍。温州市教育局将全力支持引入“双一流”高校的高能级科研平台,助力温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在各地经济快速发展,人才争夺战白热化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各地应立足于本地优越的教育基础,将更多资源用于本地高校培育,同时应在兼顾区域公平的基础上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创新,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

长三角7个中心城区成立高质量发展联盟

8月27日,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上海市黄浦区、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鄞州区、合肥市庐阳区和合肥市蜀山区相聚黄浦区,共同宣布组建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并联合签署《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了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政务服务、创新创业、信用一体化等七个方面的合作项目签约。(来源:澎湃新闻

 

 规划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

8月24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来源:解放日报

宁波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规划出台

近日,宁波市委改革委出台了《宁波市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宁波将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标志性成果,打造数字化改革先行市,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提升现代产业竞争新优势,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源:宁波日报

产业 

上海与中国船舶签约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8月24日在沪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船舶集团将加大在沪发展力度,加快在沪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进船海创新资源在沪集聚发展,努力提升船海装备产业发展能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助力上海城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来源:解放日报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

8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习近平强调,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之际,中国愿同各成员国弘扬“上海精神”,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开创数字经济合作新局面。(来源:文汇报

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检测实验室揭牌

8月27日,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高压零部件能效与安全性检测实验室在合肥揭牌。该实验室由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联合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共同建设运营,填补了中国创建新能源汽车高压零部件的能效与安全测试标准和测试平台的空白。(来源:安徽日报

浙江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全国名列前茅

近日,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浙江有308家企业入围,数量居全国第一。工信部三批遴选中,浙江共计470家企业入围,总数量同样居全国第一。2020年,470家浙江“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平均增长22.42%,远高于规模以上平均水平。(来源:浙江日报

 

低碳

上海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值达150亿元

2021年上海市节能宣传周于8月23日启动。同期公布的报告显示,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已成为推动本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去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值已达150亿元。(来源:文汇报

浙江省碳账户发布,已集纳1635家重点企业碳排放信息

8月25日上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浙江省碳账户,目前该平台已集纳1635家重点企业碳排放信息。这些企业分布在发电、钢铁、石化等七大高碳行业,其碳排放量占了全省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的71.8%。(来源:浙江日报

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第一单落地宣城

8月24日下午,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旌德县庙首林场正式签约,以14.57万元购买3036吨二氧化碳排放权。这是安徽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又一具体实践。(来源:中安在线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浙江省政府联合印发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行动方案

近日,农业农村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来源:浙江发布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