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件馆藏精品,带你走进“教化嘉定”的历史渊源

2021-08-28 18: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印刻着城市的发展记忆。嘉定各个博物馆收藏的各类文物都有其历史渊源与精彩故事。今天起,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馆藏精品”系列稿件,对区内各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进行介绍,分享其背后的历史传承、文化内涵和人文故事,展现嘉定“教化之城”的魅力。

嘉定博物馆

——《竹雕翠筠逸兴笔筒》

嘉定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在众多藏品中,嘉定竹刻是最能彰显嘉定人文风教、展示地方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

今天,小嘉带你来认识嘉定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竹刻——王梅邻《竹雕翠筠逸兴笔筒》。

藏品介绍

王梅邻,名恒,字仲文,又字茂林,号梅邻、筠谷,活跃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为竹刻王氏世家的传人,以“工刻小楷”闻名当时,亦能镌山水人物,风格工细清雅。王梅邻传世作品有《竹雕山村归客图笔筒》《竹雕神骏图笔筒》《竹刻行书画论臂搁》《竹刻洛神赋书画臂搁》,现藏上海博物馆。

《竹雕翠筠逸兴笔筒》高11.5厘米、直径5厘米,刻画了崇山峻岭之间、茂林修竹之侧,一老者、两童子依石案读书赏景的闲适时光,于崖壁间刻诗句“翠筠风动晚生凉,幽致清吟逸兴长”,落款“梅邻”。

嘉定竹刻传承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张伟忠赏鉴此作:此件笔筒,既采用浮雕的技法,又取法周颢(1685-1773)的刀笔意趣,融陷地、浮雕、阴刻于一体,具有“阴刻阳雕,虚实相生”的特色。人物作浮雕处理,重神韵而略刻画,五官点到为止。人物周边是整个笔筒刻画最深的部分,画面由此从深到浅向四周过渡,从浮雕慢慢转变到以阴刻线条来表现山石、竹林。近景山石以阴刻勾线,轮廓分明,人物身后的竹林采用阴翻阳的手法,近深远浅,远山用坦圆刀斜披,轻描淡写,使山石与竹林浑然相融,呈现一种朦胧的状态。张伟忠认为,王梅邻善取古法而有变通,既雕既刻,不失文气,如此表现,为其独有。

嘉定竹刻的前世今生

嘉定人文品类中有一为他乡所无者,为竹人。竹人之名,见于清嘉庆时吾邑学者金元钰坚斋撰辑的《竹人录》,此书学界奉为竹刻艺术之“圣经”,缘此,嘉定竹人之名天下知。因竹人之努力,嘉定竹刻蜚声海内外,嘉定人文风教之特别处亦得以彰显,为世人称道。

嘉定竹刻,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技艺精绝,风雅绝伦,样式众多,习之者代有其人。其创始、承续、发扬者,最著名的有明朱鹤、朱缨、朱稚征、清沈大生、沈兼、周乃始、吴之璠、封锡禄、施天章、顾珏、周颢、王梅邻等。竹刻世家有朱氏、沈氏、封氏、王氏、时氏等。其人作品,当时即为世人宝贵,今世易时移,保藏于海内外各地,成为公私收藏机构的珍藏。

嘉定竹刻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因其明显的地域性和可贵的原创性,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展示嘉定城市软实力的一张名片。

撰稿:徐征伟

通讯员:贺小蕾

原标题:《这件馆藏精品,带你走进“教化嘉定”的历史渊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