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改名“泸州医科大学”如何?
一个地处地级市的高校,从1951年的草台班子“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发展到今天可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置了博士后流动站的“西南医科大学”,这所学校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然而屌丝逆袭的故事固然喜兴,却免不了备受屈辱,就如学校改名,四川省会成都八成以上的本科院校改过名,有的学校甚至用过13个校名,似乎也没有哪所高校改名受到别的学校坚决反对,连续遭到阻击更是闻所未闻。
既然受尽羞辱,不改名行不行?为什么要舍弃“泸州”二字?有网友发问,包含这个地名的著名白酒“泸州老窖”不也没改名为“四川老窖”或“西南老窖”么?
须知在今日中国大陆,白酒已经大大脱离政府管制,成为高度市场化的商品,商品名称上的行政层级不再意味着品质保障;而高校不一样,校名中所包含的行政层级,不仅影响到学校的公共形象、考生的认知度,也给外界该校所占有各种公共资源多寡的强烈印象。
过去的改名实践也证明,有些学校在校名中提升了行政层级之后,分数线明显上升,考生质量大有好转。泸州医学院舍“泸州”而取“四川”或“西南”,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此外,学院和大学的规格要求不一样。根据教育部2006年《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就办学规模而言,称为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其他还涉及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等,均有明确的数量等级规定。前泸州医学院的各项指标如果达到了上述数量等级,改名就是它的正当权利,他人无权置喙。
因校名“混淆”“侵权”而引起争执是一回事,对泸州医学院这种能够屌丝逆袭的学校来说,同行之间学术、生源等竞争加剧的因素恐怕也不容忽视。
尽管如此,今日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正在巨变前夜。在外部,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带来越来越强的学术与生源竞争,在内部,考生绝对数量多年连续下降,趋势难以扭转,加之资讯越来越发达,学校改名的效应可以说微乎其微。未来竞争的要点,绝不是改名之类的花架子,而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质量,这应该是前泸州医学院建校以来的立校之本,也是让同行最为忌惮的地方。既然“四川”不能用,“西南”也存在问题,泸州医学院应跳出这些庸俗的窠臼,改名为“泸州医科大学”又如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