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黑镜》十年,哪些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黑镜》十年,哪些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原创 木子童 那個NG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题图 | 《黑镜》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扎克伯格说要搞元宇宙了,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打打嘴炮。毕竟这几年硅谷大佬说要搞元宇宙的,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大多最终只是玩玩儿概念。
但前几天和一位Facebook的朋友聊天,她对我说,这次脸书是认真的。她用了一个词儿——“All in”。
All in VR & AR,扎克伯格打算创建一个线上世界,让你可以在上面工作、生活、闲逛,做线下可以做的几乎一切活动,并且已经在上周释出了阶段性产品Horizon Workrooms的虚拟会议室功能。
这一刻,一串冰冷的闪电顺着尾巴骨一路蹿上我的天灵盖——这不就是《黑镜》即将成为现实了吗?
作为10年前的反乌托邦预言杠把子,这已经不是《黑镜》第一次照进现实。10年里,几乎每一次科技伦理或社会舆论事件,都能从《黑镜》里找到匹配的原型。
那么,这些年来,究竟有多少《黑镜》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本期虎扯电台,我们和本司影视达人黄瓜汽水老师一起,聊了聊这些话题。
《黑镜》里哪些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vol. 160
主播:黄瓜汽水、木子童、渣渣郡
录制、剪辑:CC
2011年,英剧《黑镜》第一季上映的时候,我们还在大学。那时候,不论是可以查看记忆的芯片,还是一边喊着痛恨直播一边直播赚人气的主播,似乎都离我们相当遥远。
感觉上,可能一辈子在现实里都不遇到这些荒诞。
然而,这两年看着新闻,世界越来越魔幻。好像一扇门扉已经打开,它就在前方静静地等待,等待我们走进《黑镜》里的那个世界。
我们发现,太多现实,可以和《黑镜》互为印证。
《1500万》中,黑人青年拼命蹬自行车,送心爱的女孩在人气大秀上歌唱追梦。当女孩为更优越的生活选择出卖肉体以后,他愤怒、绝望,试图以死相逼,痛斥“人气至上”的娱乐体系。却没想到,愤怒为他带来了人气,最后愤怒被赏识后,也变成了商品。
这与如今追逐流量而居的短视频直播者何其相似,当他们出现在每一个意外爆火的普通人家门外举起镜头时,我都会忍不住想起,那个愤怒的黑人青年。
《虚伪的分数》里,社交媒体的评分,成为了人类生存的资本,每个人都为了得到好评,拼命地进行伪装。这和现在失去差评自由,中评形同虚设的购物网站,有何区别?
《马上回来》里,丈夫意外去世,妻子用他在社交网络遗留的数据,重造了一个“丈夫”,试图挽留他还存在的痕迹。虽然当下我们还无法做到剧里一样逼真的肉体,但类似的聊天软件已经发展多年。人们也开始认真讨论,在离世后,我们的数字遗产该如何被对待。
《黑镜》确实是一面黑色的镜子,它用最冷静的寓言,照映出近未来的反乌托邦图景,令我们细思恐极。
其中第四季的《暗黑博物馆》,是三位主播公认的最为可怕的一集。这一集的3个故事,分别讨论了如果获得通感,人类能否获得共情;失去肉体的意识有多么无助;如果意识可以被编辑,人是否连死亡都已经是奢望?
这是还未到来的未来,然而谁又敢说,它不是正在向我们走来呢?
三百年前,我们想象不到天花将在人类世界绝迹,一百年前,我们想象不到电话变成人手一件的移动设备,五十年前,我们想象不到电视会成为夕阳传媒,三十年前,我们想象不到VR会成为普通人的游乐设备。
新技术的到来,往往比谁的想象都要更快。
就像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有些技术没有出现,并非因为科技树上的准备还不够,将它关在笼子里的,只是人类的伦理与道德。
有些技术,我们能够及时察觉并踩下刹车,而有一些,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弦上之箭。
在新技术面前,顿上一顿,多去想上一秒,或许就是看《黑镜》的我们,能对“人类”做出的最伟大贡献。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原标题:《《黑镜》十年,哪些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