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复旦招生办主任谈新高考:想用综合评价选拔5%最优秀学生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周晓卿
2016-01-26 10:20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上海高考从之前的3+1转变为3+3。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上海将于2017年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另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六门学科任选三门参加高考(简称3+3)。

在正在举行的2016年上海两会上,针对高考改革这一热点话题,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高考从之前的3+1转变为3+3,不能用简单的应试思维认为是加重学生负担。

“以前3+1的时候,如果加选物理,就只能是机械地刷分。现在改革了,还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称之为综合评价,比如艺术爱好、体育爱好、公益活动等就占了考核的20%,如果综合素质没有做到,即使文化成绩考到了,也不能被录取。”丁光宏说,复旦想把每年录取新生中最优秀的5%,通过综合评价选拔出来。

根据《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其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

从3+1到3+3,新高考并非加重考生负担

澎湃新闻:针对2017年上海新高考试点,有一种说法是虽然考试是3+3模式,虽然加选的三门科目可以任意选择,但如果选物理和化学对高考录取更有利。复旦大学在招生方面,对科目的选择有没有限制?

丁光宏:学校没有规定一定要选什么科目,不过不同的专业可能有不同的加选科目限制,目前上海全市加选科目中选择物理的学生有60%到70%,是最多的。在改革之前,选择化学的学生更多。

澎湃新闻:作为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你怎么看待上海高考从3+1模式到3+3模式的转变?

丁光宏:以前是语数外之外再加一门,学生们容易形成定式,知识面不宽。以前在中学选了一门知识,但到大学可能就换了另一门知识作为专业,比如一个生物考生考进大学的化学系,大学是做研究的,如果学生没有过化学的基本训练,很难学好。

澎湃新闻:高考改革对学生而言有什么好处?

丁光宏:从顶层设计来说,有三个好处:一个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按照原来3+1模式,如果加一选了物理,化学就完全不学了;二是满足了学生广泛的兴趣,高校的学习是分专业大类的,如果一个学生很喜欢物理,也很喜欢历史,但是他将来想做理科方面的研究,那么他就可以在高中的时候学到广泛的知识,选择性更多;三是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可以兼顾高中到大学的学习衔接。

澎湃新闻:也有一种看法是3+3模式其实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本来只需要学4门课,现在需要学6门课,你怎么看?

丁光宏:这还是简单的应试思维,如果我们把高考改革只理解成一次考试的改革,对学生的负担可能是加重,本来加选科目只用学一门,现在要学三门。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理解高考改革,现在高校录取学生要“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有的孩子志向不在高水平大学,那对加选的三门成绩要求并不高,或者有的孩子特别努力想冲一流名校,必须要做到学有所精,那么加选的科目对他而言也并不困难。以前3+1的时候,如果加选物理,就只能是机械地刷分。现在改革了,还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称之为综合评价,比如艺术爱好、体育爱好、公益活动等就占了考核的20%,如果综合素质没有做到,即使文化成绩考到了,也不能被录取。

自主招生入围看高考成绩、录取看面试

澎湃新闻:高校招生需要“两根据一参考”,复旦是如何实践的?

丁光宏:现在复旦是想把5%最优秀的学生通过综合评价选拔出来。综合评价录取一方面凸显了高考的权威性:一是确定面试人选,不是依据高校自己组织的笔试,而是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取1:1.5的人数比例;二是在最终的录取环节,不是以高校面试作为主要依据,占主体部分的仍然是高考成绩。另一方面把高校的自主权发挥出来,在达到基本高考成绩的基础上,可以把最适合复旦培养的学生选拔出来。

澎湃新闻:高考改革同样也带动了高校招生方式的改革,自主招生也在变革,如果分数不重要了,究竟哪个更重要?

丁光宏:自主招生已经回归本源,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的比例不能超过5%,我们选拔学生,更多的是利用综合评价。复旦录取的学生,文化成绩还是需要的,但我们统计过,高考成绩相差20分的学生进入高校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差异,人才培养不是培养高分,而是提高学生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还有作为精英在社会上起的引导作用。我有一位华人朋友,他的孩子在美国想冲刺“藤校”,学习同样非常刻苦,体育和文艺特长都同时努力练习。

澎湃新闻:往年在高考后,各大名校之间会有争夺高考状元的现象,高考改革会不会改变这种现象?

丁光宏:这种现象在其他地区可能有,但上海基本上没有,因为上海的考生志愿都是在考前填的,学校没办法抢。把志愿放在高考之前填,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去选学校。有人说把志愿放在高考前填报有风险,那就可以多一些学校的平行志愿在志愿表里,就可以避免争夺高考状元的情况发生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