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内娱洗牌,黄牛还有机会吗?

2021-08-28 12: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内娱即将迎来大洗牌的时代。

而早在8月19日,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要求每张演出票的编码都将拥有全国统一标准,包括演出场地、演出场次、演出类型,票务管理系统和票务销售系统并行。

曾在粉丝经济里中呼风唤雨的黄牛们,生存空间将会日益缩小。

央视网也曾点评,被透支的粉丝经济应该整治了。在娱乐圈内卷严重的当下,让粉丝经济回归理性的轨道,体现流量背后的真正价值,成了当务之急。而此番针对黄牛生存空间的打击,意味着曾经张千元门票被炒到599999的情况,将不再出现。

黄牛的存在,曾经让票价的起伏呈两极化,圈外的人没办法进来,圈里的人也出不去,面对当下的新行业标准,如小强一样的黄牛党们,还有机会翻身吗?

饭圈里的“黄牛经济学”

之前,实名制以后的门票、车票,依旧可以从黄牛手里买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以说是给钻空子的黄牛们的标签,直接导致黄牛市场的泛滥最主要的成因是市场需求大和机制不够完善,要想彻底杜绝显然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票价哄抬事件的发生。

刷身份证乘车的方法有效防治了黄牛兜售车票,但是依旧有黄牛通过网络购买身份信息先买票囤票,然后联系买主进行交易,在买主同意之后让买主在其退票的同时刷新页面进行购票。看似非常愚蠢的办法,但是却是黄牛的新招数。

娱乐圈的高价售票更为常见,杨幂曾吐槽德云社的票三张要两万块,又贵又难抢。

知名演唱会向来一票难求,黄牛手里的票是怎么来的?

单靠机器刷票无法造成大规模的垄断,还会被后台拦截,其实主办方会提前给大户黄牛预留一些门票,更有甚者为了制造门票一秒售空的假象会给黄牛预留大部分的票,散户黄牛还是从粉丝后援会买一些门票,票都是被炒起来的。

明知道自己抢不到的票,找黄牛多加钱就能确保拿到,为什么还要自己去抢。提前把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购票要求给黄牛,黄牛利用机器设置好时间,然后根据票价的难抢程度定价。

那没有注册信息的票是哪里来的?实名制购票并没有拦住黄牛的道路,网上4元一个的交易信息,还包含手机号,邮箱,邮箱密码等,通过抢票软件几十趟路线同时开抢。发现被盗的用户基本上通过修改密码等方式避免再次被使用,并没有做出很多反击的行为,所以贩卖信息也变成了一个产业链。

除了消费者,获益者可以是任何人。

黄牛的产业链非常成熟,大户黄牛和散户黄牛的来票途径不一,造成了垄断。联合黄牛主办方可以获得十倍以上的利润,还可以有效营销。黄牛本身没有成本,作为中间商赚取差价。粉丝后援会的内部票直接倒手给黄牛,票没有一张在官方手中。            

有人说,想去抢不到票,不找黄牛没有办法。黄牛也玩心理战术,越是难抢的票获益越大,对于不得不找黄牛的想法催生了这个零成本产业的发酵,也形成了黄牛经济学。

黄牛本身就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业,其中卖假票,跑票等诈骗行为十分常见。没有《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的约束,一度呈现十分混乱的现象,各种钻空子的行为被黄牛拿来当赚钱的工具。买到真票的几率很是渺茫,即使高价也不一定确保其真实有效。

黄牛经济学在饭圈的兴起主要通过贩卖明星的隐私,倒卖门票只是其中的红利之一。

黄牛对于整个演艺圈是毒瘤一样的存在,是最大的受益方,还有很强的风险,是演艺圈泡沫经济的小型缩影。

黄牛行业的兴衰交替

对于《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的解读,有几个关键的信息点。

第一,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内容、规格、编码、制作、发行等基本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生成、打印、取票、印刷等具体要求。简单来说,所有的票都有统一的规范,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规定,让票不可被复制,给予和转卖。

第二,统一全国演出票务购票、检票、退票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服务。无纸化实名制入场在疫情期间被广泛推崇,动态的电子码和0.7秒/人的通过率,节省时间和成本,减少了被复制的概率。

第三,制订演出行业的票务基本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行业乱象迭生,本质上是对环境的纵容。出具相关的相关条例,整治乱象,规范行业,是对黄牛产业的彻底性整改。

在每条每例的约束下,黄牛是否会变成代抢票机器?

无法冒用身份信息,也无法多渠道获得门票,黄牛的用途就剩下抢票了。网络中“大神”的抢票软件有着常人无法与之匹敌的速度,在这场抢票大战中唯一可以胜出的砝码就是速度快。

和现在的跑腿和代买有着异曲同工的工作性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守在电脑旁,找到有经验的黄牛为其买票,速度和抢到票的几率都有保障,只要支付对应的酬劳。

早在17年,文化部就曾经发布过《关于规范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经营秩序的通知》,三个“不得”,明令演出门票必须通过官方代理平台发售。

黄牛手中依旧很多“倒票”,这次统一编码售票,是为了彻底打击黄牛的倒票行为。但是是否真的让黄牛无缝可钻依旧是未知数,连火车票身份证进站都可以找到钻空子的地方,演唱会门票的这一次整改,也有可能让黄牛找到新的应对之法。

黄牛即使无路可走,但是演唱会除了门票可以获得暴利以外,应援周边,接机行程等都可以是衍生行业。对饭圈最了解的黄牛们,轻易可以从粉丝经济中吃到红利,对饭圈的整改势在必行。

演唱会门票的夭折,整个饭圈黄牛行业并不会坍塌。演唱会门票只是凤毛菱角,需要低买高卖进行炒作的行径还有很多,“倒爷”的兴衰交替,永远不会彻底消失。

黄牛消失后的“真”数据

哄抬票价,最有影响价值的是明星本身。

很多人预言,当政策实施以后,观众可以看见真实有效的演出数据。对于常年秒没的演唱会门票,已经成了一个噱头,当红艺人的票一定要秒没,连自己抢都抢不到的风气一度盛行。

18年张杰的北京鸟巢演唱会,三分钟卖完99000张门票。“俗话说得好,有种票叫开始就是结束,有种人叫张云雷。”相声演员张云雷的首场演唱会预售7000张门票秒没。

娱乐圈膨胀的数据究竟谁是最大获益方?

有价值不一定有利益。哄抬票价,做高数据捧杀的无疑是明星,但是没有获益方。

捧杀的明星并没有因为虚假的数据而获得更过广告主的青睐,毕竟数据只是参考标准,漂亮的数据不代表有力的影响力。当然,也不会给艺人团队带来实质性的利益,观众的难讨好程度不是数据就可以挽救的。

虚假漂亮的数据无疑就是粉丝的自我满足,花高价给黄牛增加收入。很多人的真心实意远远高于自身的经济水平,粉圈的畸形已经形成,泡沫娱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电影票房的数据历来饱受诟病,虚高的数据也没有让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爱国情怀赚足了中国人的眼泪,文艺小众的电影走到了国际的舞台。数据和荣誉不能兼容,讨好大众的影片没有内涵,好看的数据带来的是流量和经济效益。

虚假漂亮的数据就是资本的游戏,是资本娱乐变现的有效方式。

演唱会门票的真实数据真的会披露在大众面前吗?

网购的刷单行径大家肯定不陌生,给购买者呈现了“真实”的假象。电影票最后一排和角落的连座购买,也是为票房的真实数据制造真实。

黄牛的哄抬票价行为消失以后,必定会掀起一波“代买”门票的风气。这股风气的直接操作者依旧是“失业”的黄牛们,黄牛们服务的人群还是主办方,粉丝群等,只是不能炒作牟取暴利。

一切的源头都在于非理智追星和行业风气不正。

央视频道新闻披露过“数据造假、流量作弊”的典型事件,比如蔡徐坤的专辑微博转发量破亿,某数据公司总裁直言是机器刷出来的。流量为王的时代,这种操作屡见不鲜,自此滋生的产业链相当成熟。

数据“真实”在娱乐的泡沫经济下,只能是人为创造的真实。而如今,这样的情况还能持续多久?

也许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锦鲤财经,深度有趣好运气,公众号:jinlifin。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