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判了:死刑,恶魔终究会受到正义审判,但思考不应止于此……

2021-08-29 09: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吴谢宇案宣判了。

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的判决是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吴谢宇是谁?

其实,从2015年7月起,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就以充满血腥的方式,为全国网友所熟知。

他是北大才子,如果不出意外,完全可以以全额奖学金的方式,赴美留学,等待他的,将是一片大好前途。

在别人眼中,他是从小就十分好学上进,而且孝顺乖巧的好孩子,一路走来,一路绿灯,“别人家的孩子”非他莫属。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孩,却在21岁,已经成年,具有完全成熟的心智的时候,却用非常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他的母亲。

趁母亲低头换鞋,他用哑铃砸向母亲,然后将她的尸体一层一层地用塑料纸包起来,每包一层,就撒上一些活性炭,好让活性炭吸附掉尸体散发出来的恶臭味。

然后,他将母亲藏尸家中,费尽心思的从母亲的日记里找出要用的字,并以她的名义,向母亲所在的学校提出了辞职申请,辞职的借口,是要陪儿子去美国进修。

紧接着,他又模仿母亲的口吻,陆陆续续向亲友们借了144万元,作为他潜逃挥霍的资本。

对外谎称和母亲一起去了美国,实际上,他一直都在国内活动,先是在家附近的酒店住了十多天,然后就乘火车离开了福州,此后半年,均在福州、上海、北京、河南等地活动。

白天,他用网上买来的身份证打一些零工,晚上,就泡吧、赌博、找小姐,甚至还跑到小姐老家去提亲。

对于残忍杀害母亲这件事,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反倒母亲死后,他才活得更加快意人生。

你以为他是一时冲动?

实际上,为了杀害母亲,他所做的一切,早就有所预谋。

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他就开始有意无意地跟同学说下学期不回来上课,要跟母亲一起去美国进修的话,杀害母亲前,她又用母亲的手机,模仿她的口吻跟同事朋友们说自己要去美国。

然后,他又陆续从网上购买了刀、塑料薄膜、活性炭等作案工具,并购买了大量的假身份证,为自己日后潜逃做足了准备。

杀害母亲后,他还用母亲的手机断断续续给亲人朋友们发消息,好制造她还活在人世的假象。

为了让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他还把家中严格密封,并安上了摄像头。

电影《误杀》里有一句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最可怕的,这个禽兽,还是一个高智商的禽兽,不仅学业了得,就连杀母这样的行径,他也比普通人做得缜密许多。

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他所做的一切都败露了,2016年2月的一天,总觉得不对劲的舅舅,在妹妹的职工宿舍里发现了被杀害许久的亲人。

看到被塑料膜包裹的像木乃伊一样的妹妹,他内心的崩溃与痛苦,可想而知。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在谅解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因为他知道,九泉之下的妹妹如果有知,就算她最爱的儿子用最残忍的方式杀害了她,她也不愿意把他送上不归路。

怀胎十月的苦,养育几十载的难,丈夫中途离世的悲,让她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那个她曾最爱的儿子。

一位学生曾这样评价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谢老师平时话不多,挺内向的,与人交往不多,但对人很好,很疼爱学生。她很疼爱她的儿子,从小就以他儿子为荣。”

教师出身的她,对吴谢宇一直都非常严厉,尤其上学之后,管控的近乎苛刻,不准他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每天,都要在她的监督下完成很多作业。

在后来的庭审中,吴谢宇说:“他至今还记得,有一次,他考了年级第二名,父母都特别地高兴。”

“我可以满足他们的骄傲”,是他觉得为人子,很开心的一件事。

他还提到,一次父亲想带他去西湖玩,虽然并不喜欢,但为了满足他们的期待,他还是去了。

原来,一直以来,成绩都十分优异的他,直到现在,都不认为好好学习是一件发自内心地想要做、喜欢做的事,而只是为了取悦父母,满足他们。

与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不同,其实小的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一直很宽松,他想玩什么或想吃什么,父亲都会理解支持他,还会想方设法地满足他。

不仅如此,他和父亲之间还经常保守着只有男人才知道的一些小秘密。

但让他失望的是,在他16岁那年,父亲患病去世了,从此之后,母亲谢天琴不仅自己常常情绪低落,而且对吴谢宇的管教也更加严格。

据他回忆,有一次,他小心翼翼地问母亲:“妈,我究竟怎么做你才会开心?”

谢天琴则面无表情的回答:“等你考到全校第一的时候我就开心了。”

此后,吴谢宇真的一路披荆斩棘,考到了全校第一,考上了北大,上了北大之后,他也保持了和之前一样的自律和努力。

但据吴谢宇北大的同学表示,他过得非常矛盾,每天就像机器人一样非常自律,同时,他又非常不想这样太过自律,不想被人操制。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术语,叫“阴影”。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渴望自由与快乐,却在长期管控的环境中慢慢被磨掉了自我的人,如果内心的欲望不能被正常满足,那么,就会以一种非正常的、剧烈的方式呈现出来。

吴谢宇正是如此。

在庭审中,对于弑母的罪行,从一开始,吴谢宇就供认不讳,但每当提到杀母动机这个问题时,吴谢宇却一直回避。

在警方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勉强表示,父亲去世后,看到母亲经常在纸上写想去陪父亲之类的话,就觉得是自己拖累了母亲,导致她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杀母,则是他在帮母亲实现自我解脱。

这样的回答,无疑是站不住脚的,既然死亡是一种解脱,那么,他为什么不选择以同样的方式,去为自己寻求一份解脱呢?

说到底,吴谢宇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这样的人,社会适应性差,做事缺乏羞惭感,而且具有高度攻击性。

著名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龙勃罗梭曾指出:“有一部分犯罪人就相当于是一头野兽走进城市,你亮着红灯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这类人对社会法律的意义是不会当回事的,他们只凭借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行事。”

从心理上来说,人天生就有一种能力叫做“情感力”,而后天环境的影响,会影响“情感力”的发展,但绝不会让它彻底消失。

就算你的孩子具有反社会人格,但家庭作为一个微环境,却常常复杂而微妙地影响着成员间的行为方式。

作为父母来说,良性的家庭环境、父母正向的养育方式对极具塑造性的未成年来说,影响非常大。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却对孩子是身心健康忽略漠视,殊不知,孩子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常常会把父母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误解为父母对自己的厌恶。

“我妈喜欢学习好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成了很多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作为父母来说,对孩子多一些陪伴,真正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远比生硬刻板的严格管控要好太多。

-END-

策划:Ricky

作者:007同学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