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浴火重光”的阿富汗文物:历史文化不死,国家才算不死

2021-09-08 0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历史文化不死,国家才算不死” 原创 哀叹的 单读

塔利班掌权后,当地人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是目前国际关注的焦点,还有一件事也值得担忧——阿富汗境内众多的文物会遭遇怎么样的命运?历年的战火,已经让文物岌岌可危,而且在 2001 年,塔利班曾炸毁过巴米扬大佛。近日,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拉西米已经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黑白,以示对馆藏文物的担忧。

近代阿富汗给人的印象总是悲惨、落后,而让人几乎忘了各类文明在这里交汇、生长,留下了诸多令人赞叹的文物,今天单读将介绍它们。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的宣言写着:“历史文化不死,国家才算不死。”虽然这些文物的命运未卜,但至少我们可以记住它们,以及它们记载的人类活动:虽然部族与部族间常有冲突,但不同文化也会相互交流,同样秉持某种良善的信仰。

“浴火重光”的阿富汗文物

整理:厉欣怡

● 文明十字路口

古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阿富汗是该帝国东部的重要地区,架起了帝国同印度、中亚交往的桥梁,这一时期,拜火教于阿富汗的巴尔赫或锡斯坦创立,随后普及至波斯;

公元前 329 年至前 327 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战至阿富汗地区,他在这里修建了三座亚历山大城,许多希腊人迁移并定居至此;

公元 7 世纪以前,佛教一直在阿富汗地区传播,一度盛行并得以东渐,《三国志·魏志》就有阿富汗使者传授佛经的记载;

公元 7 至 8 世纪,阿拉伯人占领阿富汗后,伊斯兰教取代拜火教和佛教,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

……

以上的历史片段都在印证对阿富汗的这类描述:东西方陆路交通的枢纽地区、“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区、东西方的“文明十字路口”……波斯帝国、亚历山大时期的希腊、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让阿富汗的文化遗产丰富而多元,如今被枪林弹雨折磨得满目疮痍的阿富汗,曾是灿烂文明的见证者。

● 阿富汗的宝藏

阿富汗文化遗址地图。

#01

贝格拉姆古城 (Begram)

贝格拉姆古城是阿富汗帕尔旺省的一个城镇,距离首都喀布尔以北约 25 公里。历史上,它是古印度商人前往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这里出土的文物,和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

对贝格拉姆古城的发掘,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进行过两次,由法国考古团组织,他们发掘出了两个密封千年的房间,并命名为 10 号和 13 号房间。里面储存了大量工艺品,大多来自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来自罗马埃及的玻璃器皿、青铜和斑岩,来自中国的、公元一世纪的漆碗,还有一些象牙雕饰(用于家具装饰),可能由印度制造,也可能是本地人的手艺。这些文物属于贵霜王朝统治时期(公元 1 世纪至 3 世纪),而贵霜王朝是月氏人的一支,他们被匈奴占领了原本在中国西北的家园后,迁移到了阿富汗。

贝格拉姆象牙制品。图片来源:Wikipedia

#02

阿伊·哈努姆古城 (Ai-Khanoum)

“阿伊·哈努姆”是大夏语中“月亮女士”的意思。今天普遍认为,公元前 327 年前后,亚历山大大帝征战至此,他的部分士兵后裔留下来建立了这座古城,后来成为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主要城市之一。在今天的阿富汗,它属于塔哈尔省,位于阿富汗北部,地处阿姆河的两条支流交汇处。

1961 年,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在打猎时得到了一个科林斯柱头。随后,以伯尔纳为首的法国考古团自 1965 年起在此进行了持续 15 年的发掘,逐渐揭开了这座古城的全貌。这里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刻、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希腊哲学手稿。

图片来源:Real History

#03

法罗尔丘地 (Tepe Fullol)

法罗尔丘地位于阿富汗北部,1965 年,巴格兰的一位农民发现了该遗址。该遗址出土的金碗和银碗,都拥有 4000 年以上的历史,对于了解青铜器时代的阿富汗有着重要意义。

考古发现显示,该文明区域范围以阿姆河流域为中心,绝对年代在公元前 2200 年 - 公元前 1900 年,据推测,这里金、铜、锡、天青石、石榴石等自然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农民前来定居,他们就住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山麓地带,这里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这里的文明,对西部的伊朗高原早期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其南部的印度流域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罗尔丘地遗址出土的金碗。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04

蒂拉丘地 (Tillya Tepe)

公元前 145 年前后,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踏上了阿富汗北部的土地,他们的入侵结束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统治和文化影响。这些游牧民族存在的证据,就是在蒂拉丘地发现的。

蒂拉丘地又名“黄金之丘”,1978 年,俄罗斯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此发现了 6 个游牧部落的古代墓葬,从这里出土了 21618 件工艺精湛的精美金器,其中包括大量的珠宝和奢侈工艺品,绝大多数都镶嵌了多种珠宝,比如伊朗产的绿松石、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都产的天青石、印度产的石榴石和紫水晶,还有波罗的海的琥珀。当时该地区乃至整个阿富汗与周边地区的交往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

蒂拉丘地的金皇冠。图片来源:Heritage Image Partnership Ltd / Alamy Stock Photo

除了四大考古发现地,阿富汗境内还有许多宗教遗迹,记录下拜火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的印记。

#05

查姆尖塔 (the Minaret of Jam)

说起阿富汗,更为人熟知的古迹可能是巴米扬大佛,且更多人知悉它,也是因为 2001 年塔利班炸毁大佛。但查姆尖塔的地位,其实丝毫不输巴米扬大佛。它和大佛一样,都被收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

这座尖塔塔高 65 米,是世界上第二高的清真寺宣礼塔(仅次于印度德里的顾特卜宣礼塔),它的底部为直径 9 米的八边形,塔身为蓝色釉面的琉璃瓦,上面是古阿拉伯语的铭文。它是阿富汗境内极少数的古尔王朝(在 12 至 13 世纪期间阿富汗地区的主要统治力量)遗存,较好地保存了当时独特的艺术和建筑风格——把该地区之前留存的艺术元素完美地融合了起来。另外,从宗教意义来说,查姆尖塔是经典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图片来源:artisanandfox

#06

巴米扬山谷 (Bamiyan Valley)

这是阿富汗境内另一处世界遗产,坐落于兴都库什山脉中,连接了阿富汗的南北。在 2001 年 3 月之前,巴米扬山谷中一直都静默地矗立着两尊佛像,它们是在悬崖壁上生凿出来的。两尊佛像,一大一小,稍小一些的这尊高约 38 米,在公元 550 年前后雕刻完成;往东,稍大一些的这尊高约 55 米,完成时间约为公元 615 年左右。完成时,这两尊佛像的表面都使用的是黏土,但在佛教鼎盛时期,信徒们使用大量的宝石和青铜料,让佛像看上去像是由青铜或黄金制成的。

图片来源:Afghanistan Embassy

#07

梅斯·艾纳克遗址 (Mes Aynak)

梅斯·艾纳克的意思是“产铜的小地方”,顾名思义,这里有着阿富汗境内最大的铜矿储量,它距离首都喀布尔约 40 千米,位于洛加尔省。

地处古丝绸之路,梅斯·艾纳克地区的贸易和人文交流曾经非常频繁,在这里出土了大量青铜时代的文物,包括超 400 尊佛像、佛塔、一座 40 公顷的佛舍和一座拜火教寺庙。2010 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座石像,后被证实是成立佛教前的悉达多王子,之前曾有观点认为,在悉达多王子未开蒙时,曾有一位狂热信徒无条件为他付出,这一发现无疑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图片来源:Wikipedia

● 文物之死

2017 年,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两百余件珍品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故宫博物馆将展览名定为《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除了形容多数藏品璀璨光辉,“浴火重光”四个字也是这些藏品命运的真实写照——从 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到塔利班势力两度占领这片土地,随着阿富汗人民处境一起沉浮的,还有这些属于阿富汗、也属于全世界的文物。

苏维埃军队入侵期间,阿伊·哈努姆古城曾经被当成苏军和穆贾希丁游击队员对决的战场;2019 年 5 月,塔利班摧毁查姆尖塔的守卫,让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尖塔进一步陷入危险;2001 年 3 月,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世界为之震惊。

位于喀布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更是命途多舛,遭到过多次威胁、侵略和洗劫。1979 年,苏维埃入侵,博物馆将黄金珠宝、武器和公元 1 世纪的钱币都藏起来才躲过一劫;1989 年,苏维埃占领期间,博物馆多次受到穆贾希丁游击队员和苏维埃军队交火的冲击;1993 年,一枚火箭从博物馆屋顶冲下来,毁灭了一幅公元 4 世纪的油画,让大量的古陶器和青铜器遭到掩埋;1997 年,另一支火箭撞击了博物馆;截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博物馆中近 70% 的文物都遭到了掩埋或破坏。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口。图片来源:Suzanne Plunkett/Associated Press

从 2003 年开始,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口,就挂起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历史文化不死,国家才算不死” (A nation can stay alive when its culture & history stay alive)。目前来看,塔利班似乎不会破坏这些文物,但疑虑仍然存在。牛津大学学者 Bijan Rouhani 专攻冲突区的文化遗址保护,他指出,塔利班势力中存在不少分裂,因此即便是塔利班高层保证他们已经不再打文物的主意了,也不能保证各地的小团体和塔利班战士不会有所行动。

参考文献:

Bowley, G., Mashberg, T., &Kambhampaty, A. P. (2021, August 20). Taliban Vows to Protect Afghan CulturalHeritage, but Fears Persist. The New York Times.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0/arts/taliban-afghan-cultural-heritage.html

Bactrian Gold | Treasure ofAfghanistan—Re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ction. (n.d.). Retrieved 23 August 2021,from https://bactriangold.com/.

The Taliban destroyed Afghanistan’s ancienttreasures. Will history repeat itself? (n.d.). Retrieved 23 August 2021, from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article/taliban-destroyed-afghanistan-ancient-treasures-will-history-repeat-itsel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Khanou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pe_Fullol

Afghanistan. (n.d.). The MetropolitanMuseum of Art. Retrieved 24 August 2021, from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09/afghanistan

https://whc.unesco.org/en/list/211/

https://whc.unesco.org/en/list/208

Minaret of Jam | Endangered Sites. (n.d.).Retrieved 24 August 2021, from http://endangeredsites.leadr.msu.edu/minaret-of-jam/

Centre, U. W. H.(n.d.). 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Retrieved 24 August 2021, fromhttps://whc.unesco.org/en/list/211/

Ph. D., H., J. D., U. of W. S. of L., &B. A., H. (n.d.). The Great Bamiyan Buddhas Destroyed by the Taliban.ThoughtCo. Retrieved 24 August 2021, fromhttps://www.thoughtco.com/history-of-the-bamiyan-buddhas-195108

The Afghan artefacts that survived Talibandestruction—BBC Travel. (n.d.). Retrieved 24 August 2021, fromhttps://www.bbc.com/travel/article/20200203-the-afghan-artefacts-that-survived-taliban-destruction

《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彭树智主编,商务印书馆,2000.

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故宫博物院.https://afghanistantreasures.dpm.org.cn/afghan_welcome.html.

阿富汗与中国历史关系深远密切.观风闻.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73752.

为避乱全球巡展15载,阿富汗珍宝将何去何从?.澎湃新闻-The Paper.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77907.

油管系列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eoSFvvzTQ【Afghanistan Hidden Treasures -Fredrik Hiebert Lecture Part 1】

原标题:《“历史文化不死,国家才算不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