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锁“淮河第一污染源”,河南贫困县桐柏3年拒60多个项目
新华网郑州1月19日消息,地处桐柏山腹地的河南桐柏县既是淮河源,也是金、银、铜、碱等自然资源的“宝库”,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记者从该县获悉,为锁住“淮河第一污染源”,这个县3年内已拒绝60多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生态环保标准的项目入驻。
“天变蓝了,水变清了,鱼虾也有了,而当年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天空是灰蒙蒙的,河水是酱油色,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二氧化硫的臭味。”从小在淮河边长大的李生锐曾在河南桐柏县水利部门工作,淮河源的生态之变,让他不愿再忆起当年的情景。
依赖储量亚洲第一的天然碱,桐柏县的碱硝化工产业一直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县的污染重灾区。为彻底甩掉“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桐柏县先后淘汰9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并按照国家级工业生态示范园的标准,聘请专业人员规划建起安棚化工专业园区。
桐柏县县长贾松啸介绍,建园之初,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三个不让步”:影响生态环境的不让步,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不让步,影响整体规划的不让步。而仅依据环保和产业政策,这个县3年来就拒绝了60多家企业。
一个贫困县3年拒绝60多家企业值不值?桐柏县通过3年实践给出了答案:2015年上半年,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销售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21%;同期利税21.6亿元,增长27.7%;而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却下降了7.3%,安棚化工产业园区也突破环境承载的瓶颈,成为全国最大的纯碱、小苏打生产基地。
因为工业绿色转型,这个贫困县还成了河南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刮起了“科技创新风”。2015年,桐柏县共申请专利96项,申报科技成果12项。以碱硝化工行业废渣、废弃、废液、废水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通过技术创新,桐柏县不仅投入4亿元巨资研究出被称为“倍半碱一步法”的制碱工艺,还初步形成4条工业生态链,建成20万吨小苏打、40万吨矿物肥、5万吨醋酸钠等废物综合利用项目。
锁住“淮河第一污染源”,工业要“绿”,荒山荒坡也要“绿”。据介绍,自2010年以来,桐柏县每年营林造林1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47.1%上升至51.1%,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先后被授予“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等称号。
荒山荒坡要“绿”,还要能富民。为此,桐柏县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先后对100多个行政村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地处深山丘陵区的淮源镇陈庄村,“七山一水二分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村里大力发展优质板栗种植业、苗木花卉业,目前,全村林地面积达到1.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1%提高到75%,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900元提高到6200余元。
据统计,目前,桐柏城区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7000个,淮河干流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淮河源头再现碧水流,当地的发展后劲也日渐增强。2015年“十一”黄金周,桐柏县接待游客33.9万人次,7天旅游收入达1.5亿元。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绿色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税收也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河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