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舌尖下的中国|撕开素食主义标签(上):黑白分明的对立
2020年代的开年非常特别。对于关心可持续食物、同一健康(One Health),希望改善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星球健康的人们来说,今年或许是一个历史节点。而在刚过去的2010年代,素食运动在中国乃至全球不少国家逐渐发展壮大。这些改变的力量将对社会、经济、文化乃至文明的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公众乃至知识和传媒界对这些变化了解甚少,轻而易举地给它贴上“素食主义”的标签,仿佛这只是“佛系”圈子的一种追求个人修行的“生活情趣”。
近十年,食物类节目日益红火,其中不乏广受好评的佳作。但这些流行节目的制作者几乎都是从文化、民俗、历史切入食物,而对2010年代食物领域的巨大发展缺乏感知。前者固然重要,然而,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对后者的观照,那些纪录与叙事难免演化成为一个新的认知“泡沫”,仿佛“吃”只是关于我们的过去,不关乎我们的未来。没有把“吃”放到更大的时间维度和人类文明语境中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这些内容生产最终只是为消费主义文化增添了猎奇的新亮点。
21世纪以来,对食物系统性问题最早感知的一批人很多从杂食转变成了素食者,引领了2010年代的中国近代第二场素食运动(注:上一场素食运动发生在100年前)。然而,素食运动也成了一把双刃剑——由于掺杂着汉传佛教素食传统和“素”与“非素”的对立两分,使得素食运动希望去对峙的食物系统问题,反而被“素食者”和“杂食者”之间的对立纷争所掩盖。
原本该所有人共同面对的食物系统的风险和威胁,一旦被贴上“素食主义宣传”的标签,便远离了绝大多数“杂食”人群,就好像性别平权一旦被贴上“女权主义”标签,就变得跟很多人无关似的。黑白分明的素食推动者,以及给问题贴标签而逃避反思的“杂食者”对此都负有责任。
在接下来的2020年代,食物议题不应仍是中国文化或媒体的盲点:在2010年代后半段开始,食物领域成为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议题的十字路口:公共健康、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流失、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粮食安全、社会公正、农民生计——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任何一个议题的恶化都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存续。
2018年以来,有关食物系统转型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以至于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s)还剩十年时,联合国决定举办有史以来首届食物系统峰会(2021 Food Systems Summit)。
联合国官网对于此次峰会是如此介绍的(官网将“食物”与“粮食”二词轮流使用,二者对应的都是英文food一词):
202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将召开粮食系统峰会,以提高全球意识,落实全球承诺和行动,实现粮食系统转型,不仅要解决饥饿问题,还要减少膳食相关疾病,治愈地球。联合国秘书长呼吁所有公民采取集体行动,从根本上改变食物生产、加工和消费方式。
食物是家庭、文化和社区的生命力。但是,过去几十年里,粮食种植、加工、分配、消费和浪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可持续、公平和安全食品的未来造成日益严峻的威胁。
食物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联系:水•土地•能源•文化•就业•技术•经济•政策•家庭。
29%的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于从农场到餐桌的供应链。
粮食总产量的35%被浪费。
粮食系统造成了高达80%的生物多样性丧失、80%的森林砍伐和70%的淡水使用。
这需要改变。
更好的粮食系统对于努力打造一个更健康、平等与和平的未来至关重要。更好的粮食系统创造了一个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世界,也打造了具有抵御能力和富有权能的人们。
以上是当前食物系统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无法继续承受忽视之重。如前文所述,最近一二十年转变为素食的人,他们推动素食并非出于宗教、个人健康或家庭习俗,而是出于对以上公共议题的关注,并希望身体力行地去推动改变。非素食者需要了解的是,这些公共议题关系的不仅是素食者,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的未来,简单地贴一个“素食主义宣传”的标签,不可能让我们远离以上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
二三十年前,中国刚刚开始谈环保时,很多国人都把环境保护等同于环境卫生,也就是说有没有乱扔垃圾、乱吐痰。但随着对环保议题理解的深入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家就慢慢地理解了,环保不是搞卫生,它是一个大的系统概念。
可以说,三十年前我们对环保议题的误解,今天又发生在食物议题之上。
比如,大多数人把食物问题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把食品安全问题等同于“黑心企业”的人为添加,或者农药、化肥的残留。
再比如,很多人会把健康的食品等同于“有营养”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固然有关联,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举个例子,野生动物如果有“营养成分表”的话,应该也会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但其可能携带的病毒在营养成分表里是看不到的。
再比如兽用抗生素、激素不会出现在动物制品的营养成分表里,但它们的确进入到了人体中,同时还作为环境毒素持续影响公众健康。
我们带着对几十年前饥荒、饥饿的记忆,不太容易意识到现今健康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恰恰正是食物体系的问题,使得发达地区人群的营养过剩和不发达地区的饥饿与营养不良问题同时存在。我们也不容易意识到,现今城市人口的主要问题不是饥饿,而是因食物质量下降带来的“隐性饥饿”,这也正是因当前食物系统所带来的问题。
我们容易把个人的健康等同于公共的健康。很多人反感素食推广,觉得我吃什么,只要我愿意就行,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该怎么吃?
这种反感有一定的道理,饮食确实有非常私人的层面:我们都不希望别人评价我们把什么放进嘴里。但是,饮食的公共层面对每个人都同样重要。这次疫情发生后,国家对野生动物食物的禁令反映的正是这一点:吃什么,影响的不仅仅是食客本人。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星球健康)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有非常多的科学证据。用“同一健康”的思维来看,人类的健康、动物的健康和星球的健康在今天密不可分。
我们很多时候误以为餐桌上摆的食物,完全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我们误以为我们(的钱包)对自己的食物有100%的掌控,但实际上并不是。事实上,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呈现的正是当今食物体系的一个结果:什么东西能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市场上能买到什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片面强调食物消费的个人自由,恰恰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个“自由”的内涵。
(作者简艺系独立导演、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发起人)
以食物见世界,借舌尖论未来。
“舌尖下的中国”专栏由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策划及撰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