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留住古镇⑧|“庙庙有桥,桥桥有庙”,水乡本色看金泽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21-09-14 08:39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在江南水乡常见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中,桥是不可或缺的艺术要素。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推出的“留住古镇”系列报道本期走进的即是有着“江南第一桥乡”美誉的上海金泽古镇。这是一个位于上海西郊最边缘与江苏周庄、浙江西塘等名镇接壤的,坐拥太湖周边大片水域的千年古镇。未到金泽之前,“庙庙有桥,桥桥有庙”是听过有关于她的最多俗谚。走进古镇才发现,这里更有着一种全无喧嚣的真正水乡本色之美,桥庙之外,记忆如初的水乡生态,温馨幽静的古镇街巷,淳朴可亲的原住居民,时光仿佛静止了一般。

从上海行政区划地图来看,虽然金泽地处西郊的最边缘地带,但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版图中,金泽却处于核心区域。金泽镇党委委员吴建芳对澎湃新闻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推动下,当前的金泽,正以打造‘西岑科创中心和江南水乡客厅’为机遇,聚力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金泽样板。”

金泽古镇迎祥桥

金泽古镇

这是目前澎湃新闻记者在“留住古镇”走访中,少见的一个远离喧嚣,让人感觉清爽幽静、闲适得宜的古镇。街巷中没有一般古镇所见的鳞次栉比的商业设施,没有四处招揽游客的“牛人”,更没有人群涌动的拥挤。偶然可见的坐在家门口打盹或闲话的老人、挥着船桨远去的工人、黄昏归来在河边清洗的妇人……或是这个古镇最真实的写照。

金泽古镇 充满生活气息的水乡古镇

金泽古镇 正在家门口打盹的老人

好不容易转过桥头找到一家小菜馆,露天临河而坐,正准备放下手机,望着碧波上绿荫掩掩的小桥发呆,竟不知不觉与旁边一位正在洗韭菜的陈姓阿姨有一句没一句聊了起来。

“其实我们在市区有房子,但还是喜欢这里,前几年在这里买了房子,觉得有时候坐在河边,看看水,看看桥,吹吹风,生活比在城市适意多了。”陈阿姨说。

这样的生活确实让人心生艳羡,面对原生态小桥流水人家的金泽古镇,对江南生活向往的几乎都会有安家于此的想法。

金泽古称白苧里,境内多湖荡泽地,土质肥沃,灌溉便利,《江南通志》有“穑人获泽如金”之说,相传昔日有穑人获石如金,故曾取名“金石”,也有此地为水乡泽国,且盛产鱼米赛金,故改称“金泽”。金泽建镇历史可上溯至北宋。据《金泽小志》记载,金泽宋初属浙西路秀州华亭县,宋庆元年间随华亭县属嘉兴府。元朝时,华亭县升级为华亭府,后华亭府被废,金泽归松江府,属浙西嘉兴路。明嘉靖二十一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金泽镇从此一直属于青浦。

金泽古镇 碧波上缓缓行驶的小船

1958年,为实施计划经济,青浦县被划入上海直辖市,并作为农业县解决大上海的粮食自给问题。而金泽镇水陆便捷,拥有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淀山湖,成为了上海重要的水产供应基地。2014年被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悠久的金泽是上海地区保留古桥最多的古镇,全镇现存古桥21座,在金泽塘上不足400米的长度里就集聚了普济桥、迎祥桥、放生桥和如意桥等跨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古桥梁,被赞誉为“古桥博物馆”、“江南桥乡”。这些古桥虽年代久远,因维护保养及时,大都保存较好,其中迎祥桥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座桥梁始建于元代,是一座青砖、水磨方砖、楠木、青石混合结构的五跨连续简支梁架式桥,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还被当代桥梁专家称为“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1959年,迎祥桥被公布为青浦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它的倩影还登上《人民画报》,向世界展示。

 迎祥桥近景

迎祥桥青砖桥面

上世纪70年代,迎祥桥遭农船撞击,桥墩青石断裂。维修时,曾用水泥混凝土拓加护柱,并用三角铁作剪刀撑,方法不当,文物古桥因此降级。90年代中期,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为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曾专门从武汉赶到金泽进行实地考察,并不顾自己年高体弱,一头钻进桥洞下面仔细察看,还一遍遍抚摩着木梁,像是获得了重大发现似的喊道:“楠木,楠木,果真是楠木!用贵重的楠木作梁,确是罕见。此桥要不是采用楠木,恐怕也保存不到现在了。”

迎祥桥下面的楠木木梁

2015年,迎祥桥进行修缮时,运用了现代的检测技术,全面详实地了解病害所在。对勘察发现的木梁糟朽劈裂,石柱和石梁不同程度变形以及面层青砖不规则沉陷等现象,施工人员对症下药,楠木梁经整修后进行防水防腐保护;用杉木更换糟朽的美松木梁、翘曲的柏木梁;青砖经清洗后重新铺设……现在,经过修缮后的迎祥桥横跨在市河之上,乘着木船在水中央远远望去,桥面体纤薄轻巧,宛如长虹卧波。

金泽的每一座古桥不仅各有特色,而且大多与寺庙庵阁有关。历史上的金泽,算是太湖流域的大市镇,自明清以来盛极一时。客商来往频繁,因而庙宇众多,香火繁盛。据1897年的《金溪志》记载,历史上的金泽古镇,最高峰时曾有庙宇42座,最早建于东晋,大多建于宋元明清,规模与数量在江南地区罕见。又据明代顾伯骐撰写《地藏殿记》说:“金泽多佛刹,四十二虹桥,桥各有庙,供散圣。”。可以说,“桥桥有庙,庙庙有桥,桥庙一体”是金泽镇最大的看点。遗憾的是,经过历史的变迁,金泽大多桥庙一体的风貌景观已经不复存在。目前仅见总管桥桥头还伫立着总管庙,映证着金泽“桥庙一体”的说法。

幸运的是,在一间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却有着百多年历史的王氏民宅内,至今还可看到一幅《1930年金泽镇桥坊寺庙全貌草图》,这是老宅主人王建金于上世纪90年代绘制的。从图上可以看到,沿金泽镇市河一线,从上到下,万安亭桥边有财神阁,宋代普济桥头有圣堂庙,放生桥一角有总管庙,如意桥头有祖师庙,迎祥桥边上则是万寿庵遗址……这些桥庙多建于宋代,也有一些是元代新建,或者明清重建的。

金泽镇居民王正伟收藏的其父王建金绘制的 《1930年金泽镇桥坊寺庙全貌草图》

王建金 《1930年金泽颐浩寺全貌草图》

“这幅草图是1992年5月父亲在敬老院所绘的,在此之前,还曾描绘过一幅《1930年金泽颐浩寺全貌草图》。”王建金之子王正伟指着右边的两幅草图对澎湃新闻介绍说,“父亲平生喜文学和志书的研究,曾受邀参与对金泽志的编著工作。除了古镇的历史古迹之外,他还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金泽的手工业商业网点都作过细致的描绘。”

王氏民宅老主人王建金旧影

王建金 《金泽镇历史古迹与手工业商业网点(1930-1937)草图》

在《1930年金泽镇桥坊寺庙全貌草图》中,除了随桥遍布于河道两岸的寺庙,最引人注目的要属位于中央的颐浩禅寺,寺庙自大山门起到寺界桥,几乎占了半个金泽镇。颐浩禅寺始建于宋景定元年,相传原为南宋宰相吕颐浩故宅为寺名而得名,旧名草庵,又名永安庵。后吕氏故宅归旧族费辅之所有,改建经堂,命道崇法师主持。元至元二十五年,僧如信募资建大雄宝殿、山门、两庑,初具规模,“楼阁堂室,丹桂璀璨。像设宏丽,香灯炜煜。”元贞元年,奉旨升院为寺,更名为“颐浩禅寺”。明清时期,颐浩禅寺叠经兵燹,屡毁屡建。从草图中可见,1930年的颐浩禅寺,虽然左下角的大雄殿已毁,但大山门、金刚殿、鸳鸯殿、香乳堂、瞭望台、不断云等寺庙建筑仍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存续了下来。

1938年,颐浩禅寺大部分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天王殿、大山门。1958年,禅寺地面遗存被拆移,仅存“颐浩禅寺记”石碑等少数文物。1992年7月,经批准,正式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并陆续重建了观音殿、山门、寮房等寺宇建筑,占地4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中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额“颐浩禅寺”。

颐浩禅寺的古银杏

如今,步入颐浩禅寺,跃入眼帘的即是一株古银杏树,其高大挺拔的树身,矫健延展的树杈让笔者联想到几年前某个秋冬时节在北京西郊大觉寺欣赏古银杏的情景:那是一棵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参天古树,明黄的银杏扇叶铺满整个古刹庭院,高高枝干随性向四周伸展,与红墙灰瓦、禅房殿堂交相辉映,为秋冬时节死寂沉沉的北京西山构筑出了一抹别样的美丽……也许是时节未到,也许是缺乏环境的渲染,颐浩禅寺这棵银杏虽不如大觉寺的那般有古意,但直冲云霄的树干,舒展自如的枝丫,肆意生长的杏叶,仍恍如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不觉让人有一种清爽、空灵的美感。

“这颗银杏树在这里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颐浩禅寺的昌宗法师对澎湃新闻介绍说,“在元初的时候,西域高僧奔聂卜尔纳听说金泽颐浩寺的名声,所以不远千里来到金泽佛门取经,当时就在这里亲自种植了两棵银杏树:一棵在颐浩寺前,为雄性果树,另一棵种在河西,为雌性果树,两树隔河相望,人称夫妻树,每年雌树开花结果,果实香糯。可惜的是,河西的雌树在民国年间被锯了,听说是移作民用,后来这件事成了金泽民众的遗憾。”

作为江南名刹,自元至清,颐浩禅寺不仅吸引了远道而来的西域高僧,许多名人也多有驻足游寓于此,并留下了很多书画墨迹和吟咏诗文。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和夫人管道升(青浦小蒸人)都笃信佛教,与寺中僧人交往密切,曾拜中峰和尚为师,赵氏为山门题额“云峰”,为宝志居题额“方丈”,书有《金刚经》12部,由苏州马天游刻石存放于方丈室,并绘有“不断云”长卷,刻于大雄宝殿前香花池石栏上。因为石刻图案为连续的云朵,为青石质,采用高浮雕的形式。遗憾的是民国年间寺庙遭遇战火,“不断云”石刻部分被损毁。

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也是有名的书画家,写有篆文《大悲咒》藏于寺中。明末书画家董其昌、文震孟也为寺分别书有“冰壶”和“转大法轮”额。万历年间,世居小蒸、官至朝廷首辅的徐阶将御赐的蟒袍和自己珍藏的唐代画家吴道子“观音大士像”赠寺,寺专口造“有衮楼”加以供奉……据记载,寺内样有各朝名人撰写的碑刻15方和匾额28块,可谓墨宝荟萃禅林。

书画之外,宋末元初牟巘曾为颐浩禅寺八景之一的凌云阁写有:“高阁何人营,巍然出云表。宾主互登临,一览九峰小。”明代武进人、散文家唐顺之(1507-1560年)曾来此作有《金泽寺》诗:“东南巨浸五湖深,古寺维舟正夕阴。客到山僧摆清磬,雀喧晴日下高林。夹洲烟火三家寺,满面蒹葭万里心。徒倚不知余兴尽,月明还拟听龙吟。”颐浩禅寺历为金泽八景之一,清代金泽人陈自镐有诗云:“云峰高耸上方临,清籁常飞空际音。淡月犹然依古寺,晓风暮地到寒林。静中灵鹫原如昔,轫外青鸳尚有今。五百年来钟未断,一天霜白任谁侵。”

颐浩禅寺的元代赵孟頫“不断云”石刻(局部)

颐浩禅寺的元代“不断云”石刻(局部)

“诗文可以口口相传,但这些墨宝名迹却多在战乱和时代更迭中损毁或遗失。目前唯一可见的只有银杏树右侧空地存放的这组‘不断云’石刻。”昌宗法师对澎湃新闻说,“这组石刻原是颐浩禅寺金鱼池四周的石护栏。民国年间寺遭战火,金鱼池被毁损,石刻也多断裂。解放后,这些石刻残存部分曾被砌在墙体内。后来当地众信将幸存的不断云石刻集中在一起,经过修复才得以重见天日。”

庙宇庭院之外,金泽现存的民居宅邸体量也是非常庞大的。不同于在古徽州西递、宏村所见的古老深宅大院,金泽的老宅基本上都是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这些貌不惊人、已有近百年历史的民居和此前“留住古镇”走访的松江仓城、泗泾等古城镇大多经政府动迁,集中规划修复,业态植入的模式也有所不同,目前仍是原住民的大杂院。如镇上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金泽王氏民宅、许家厅等,均是有其后人居住的百年老宅。

金泽古镇

  

金泽古镇

王氏民宅和大部分类似的还在正常使用的民宅一样,老宅光照不足,有点阴暗,门厅处摆放的沙发、书桌等老式家具及其他的一些生活杂物使得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澎湃新闻记者来到王氏民宅时,已快到中午,王氏后人正忙着做饭。见有人进来,得知是媒体采访,两位老人一前一后热情地作了接待。顺着老人的导览,记者发现老宅内部的构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富裕人家:民居沿街是二层楼房,后面有个天井,小巧玲珑;天井后面也是一幢二层楼房,下面是正厅,后壁中间悬挂着“嘉庆廿一年”的“永胜堂”匾额,厅前六扇落地槅扇窗;客厅旁是厢房,厢房和客厅间的甬道通到后面的花园。“你仔细观看会发现,正厅前的六扇落地槅扇窗都是用贝壳装饰的呢……”老人自豪地说。

金泽王氏民宅后人正在作现场介绍。

与王氏民宅的烟火气相比,同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许家厅显得有点沉寂。许家厅门敞开着,游客可以进出参观。只见建筑已日益坍圮,也不见飞檐翘角的仪门屋盖,仅从石砌门框上还能看出一些当年的雄姿。大厅内堆放着家用杂物,但从地下的方砖和梁上精致的雕刻还能看到早年高大宏伟、古朴典雅的形象。许家厅现在还居住着许氏后代,记者寻访当天,一位大约八九十岁的老奶奶正独自坐在屋内打盹,记者不忍打扰,扫了一眼大厅后面的天井和堂楼,便匆匆离开了。

金泽镇旅游公司总经理诸鸣娟介绍说,对于这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古建筑,保护其实是第一位的。

行走于古镇的主街区上塘街与下塘街,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临河的一些未被列入文物的老屋正被精心修缮。

“对于金泽古镇,我们目前的工作是在保护中开发。在近期,古镇将展开对上、下塘街公共空间和颐浩禅寺的综合环境整治。此外,对于古镇重点地段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尽管目前还没有较为优秀的保护与利用案例,但在起步阶段我们将依托保护建筑的修缮和利用打造若干重点项目,藉此启动古镇的保护与利用。”诸鸣娟说,“一是要加强金泽塘与北胜浜交界处传统商业街的更新与利用,修复有关传统特色商铺,同时在金泽塘与金溪路交界处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为外来游客提供有关便利;二是对传统住宅进行创新性保护和利用,比如开发有特色的古镇高端民宿,修缮恢复百年状元茶楼,利用唐家厅建设民居博物馆,筹建许崇德纪念馆等。”

正在修缮的金泽古镇状元楼

从上海行政区划地图来看,虽然金泽地处西郊的最边缘地带,但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版图中,金泽却是处于核心区域。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同时,在三个区县中选择五个镇作为先行启动区,面积约66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部分涉及青浦的金泽镇、朱家角镇,江苏部分涉及吴江的黎里镇,浙江部分涉及嘉善的西塘镇、姚庄镇。

短短一年间,随着示范区湖域水系生态景观的打造,“东航路-康力大道省际断头路贯通工程”的收尾,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的运行的共享,一批批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入驻,示范区百花齐放的创新产业链愈发完善。2020年8月,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示范区江南水乡客厅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启动。“水乡客厅是依托长三角原点,由三地合力打造一处体现东方意境、容纳和谐生境、提供游憩佳境、共聚创新环境的‘江南庭院、水乡客厅’,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塑造‘水乡客厅’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示范区的显示度、示范性、探索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在这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表示。

金泽古镇

据了解,水乡客厅位于苏浙沪交界处,面积约35平方公里,空间上包括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金泽、黎里、西塘、姚庄四镇各一部分。“该区域目前汇而不集、通而不畅。”段进坦言,“为此,水乡客厅要以一体化、高质量建设为目标,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的引领区。”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他表示,首先水乡客厅要传承文化特征。该区域同属江南文化圈,要表现出江南文化特征——自由含蓄、朴素雅致,也要展现地域建筑文化意象——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等等。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推动下,当前的金泽,正以打造‘西岑科创中心和江南水乡客厅’为机遇,聚力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金泽样板。”金泽镇党委委员吴建芳对澎湃新闻说,“同时,金泽镇也正通过幸福社区的全力创建,让村民们共享社区治理发展成果,为村民们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大家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澎湃新闻记者在金泽镇东西幸福社区中心看到,在三面环水,水系四通八达,河水碧波荡漾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开放式的行政办公、开放式的图书馆和阅读区、常用工具的租借柜……不仅拉进了村委会和村民之间的距离,还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实践支持。“自幸福社区中心建成以来,村民已经逐渐习惯于这种身边的便利和幸福,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金泽东西村村支书夏卫现场介绍说。

金泽镇东西幸福社区中心

正在改造的艺术中心

三面环水的艺术中心一景

东西村艺术中心现场,金泽镇党委委员吴建芳(中),金泽镇旅游公司总经理诸鸣娟(左)

不仅仅是村委会变身幸福驿站,东西幸福社区中心旁边,此前破旧的老厂房也正华丽“转身”,正在改造为艺术中心。负责东西村艺术中心的窦宏刚此前曾在上海从事画廊业,对于转行来到东西村,他坦言是看上了这里悠远清旷的临水环境,尤其适合他想进行的传统文化寻根与推广。

“以前我只是从当代艺术的角度进入一个时代,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之后,现在我们是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窦宏刚说,“顺利的话,艺术中心将于年底完工。未来,我们这里将是一个集古琴、藏书和当代艺术理论研究这样一个艺术空间。其中在古琴这一块,我们将常年定期开设古琴讲习课程和琴乐雅集等。”

在金泽古镇,因为喜欢上这里的江南氛围而深耕传统文化的更有驰名工艺美术界的金泽工艺社。

自2002年创办至今,金泽工艺社依据古镇的地理人文特色,用心将昔日的旧厂房进行修缮,营造出一派水乡桥镇和江南园林交错融合的空间意象。进入工艺社里面,竹影摇动,树木婆娑,掩映着临水的亭台楼阁,与对岸的古镇民居互为风景。这里目前已经拥有包括诸多古典建筑与陈设风格的旧居、会所,数万平米的器物陈列室,纺织、琉璃、漆器、紫砂陶艺、古方染织、陶瓷、糕点等供设计师与会员“学而时习之”的工坊,以及容纳几百人的学习、游览与食宿设施。

金泽工艺社内

金泽工艺社展出的吉州窑剪纸贴花盏

“金泽工艺社其实只改造了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这名字非常低调,但却蕴涵着一个巨大的情怀。金泽工艺社的定位就是发掘传统工艺中承载的文人审美文化,使这些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艺术,能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金泽工艺社的负责人马宁对澎湃新闻说,“未来,我们也希望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过程中,在文化艺术领域贡献一份力量。”

离开金泽时,驱车不远处就是淀山湖畔,黄昏斜阳里,遥望金泽,总感觉有一些温馨的余味。

金泽古镇周边水域风景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