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现场|“前哨”里的鲁迅,百余珍贵手稿墨迹上海展出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8月24日,“前哨——鲁迅居上海时期手稿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展览呈现鲁迅手稿共计110件(组),其中包含馆藏珍贵文物近60件(组),涵盖鲁迅诗稿、文稿、书信、版权收据等类型,包括《故事新编》《毁灭》等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展品分别展现了鲁迅居住上海时期多方面的成就,集中展示了这段时期鲁迅在创作、社会活动、私人交往中体现出的先进思想和民族精神。
《前哨》是此次的重点展品,也是此次展览的主题。这一展品的背景是在1931年,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左联”五烈士的暴行,鲁迅与冯雪峰等共产党人一起编印了《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
8月24日,随着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日常对外开放,“前哨——鲁迅居上海时期手稿展”如约而至。展览不设开幕式。然而,低调的开场并未阻碍该展的人气,当天上午,已有不少观众走进展厅欣赏鲁迅的手稿墨迹。
鲁迅(1881—1936)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展览现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并在著文翻译、辑校文献、文稿校改、日记书信、诗稿题赠、设计装帧等方面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墨迹。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展览现场
对于此次鲁迅手稿展示,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乐融告诉澎湃新闻,“为什么要办这样一个展览?因为鲁迅在上海时期,其思想、认识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主办方希望通过手稿的展示,让观众能够近距离地体会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鲁迅及众多历史人物的往来交集,以及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意志。
展览现场
“鲁迅手稿浩如烟海。许广平考虑到这里(上海)比较潮湿,所以很多手稿都运到了北京。建馆后,我们也征集了文物,有不少人捐赠。目前为止,上海鲁迅纪念馆有鲁迅手稿157件。如果按页数算,则有1523页,其中,《毁灭》的手稿就有359页。”乐融说道。
革命者的坚定信念
上海鲁迅纪念馆展览部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展览是按照时间顺序规划,从鲁迅1927年10月3号到上海直至1936年逝世。展厅中呈现的第一件展品就是鲁迅到上海后到隔天(10月4月)书写的信件,最后一件作品是逝世前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复制品)。这些展品体现了鲁迅的创作、交友,也体现了其革命性的一面。展厅中,部分展柜则兼顾一些主题,如展出的《前哨》,体现的就是鲁迅前瞻性、革命性的一面。”
《前哨》
展厅现场,鲁迅在柔石遗物封袋上写的目录
展厅中,《前哨》是此次的重点展品,也是此次展览的主题。1931年,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左联”五烈士的暴行,鲁迅与冯雪峰等共产党人一起编印了《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前哨”两字由鲁迅题写后刻在木板上,最后印到书上空白处。《前哨》边上,则是柔石去世后,鲁迅在柔石遗物封袋上写的目录。
“在《前哨》之前,很多刊物都是代刊。而《前哨》是左联的创刊号,也是左翼文学的标志性刊物。《前哨》之后的第二期叫《文学导报》,出版了8期。由于当时政策原因,左联刊物有个特点,就是关关停停。因为当时没有出版社愿意印刷这一刊物,所以鲁迅他们寻寻觅觅,想了很多办法,过程实际上是很曲折的。”乐融说道。
鲁迅书赠许寿裳的《无题》诗
在这一展柜中,还呈现了鲁迅书赠许寿裳的《无题》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1931年2月7日柔石等5位左翼作家被秘密杀害,鲁迅得知这个噩耗后于悲愤中写下这首诗,并于1932、1933年间先后题赠给山本初枝、台静农和许寿裳。1933年春,柔石等遇害二周年的忌日,鲁迅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其中也引录了这首诗。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馆员乔丽华告诉记者,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鲁迅最初写的是“刀边”,而最终《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已改成了“刀丛”,“所以,手稿能让观众看到其最初的迹象,展现他对字句的推敲。”
展厅现场,鲁迅书《悼丁君》
展厅现场,《母亲》
《前哨》边上的展柜则讲述了鲁迅与丁玲的故事。丁玲被绑架后,为接济丁玲在常德孤立无援的母亲和孩子,鲁迅建议良友图书出版公司赵家璧将丁玲尚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母亲》立即出版。乐融告诉澎湃新闻,“当时,《母亲》出版了8000册,引起了很高的关注,也给国民党政府带来了很多压力。”
1933年6月,社会上盛传丁玲被关押到南京,并遭杀害。鲁迅闻言,以悲愤之情吟成了一篇悼诗:如磐遥夜拥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湘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此外,展厅中,鲁迅致许寿裳(季芾)、孔另境的三封信则讲述着另一件关于革命友谊的故事。1932年暑假前,孔另境为中共党组织传递苏联之革命书刊而在天津被捕,解送北平某军事机关羁押。后经鲁迅托人全力营救,由李霁野、台静农保释出狱。鲁迅于10月25日致许寿裳信即为营救孔另境之事而作。之后,1935年,孔另境着手编辑《当代文人尺牍钞》(后改名《现代作家书简》)。鲁迅致孔另境信是前者对于后者讨要来往书信的回复。而最后一封鲁迅致孔另境信写于1936年7月22日。孔另境与李霁野、台静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来往和通讯比较频繁,所以鲁迅写信向孔另境咨询两人的住址。
展厅现场,鲁迅致许寿裳信
展厅现场,鲁迅致孔另境信
展厅现场,鲁迅致孔另境信
鲁迅的创作手稿与译稿
手稿,即作家以传统书写方式书写而成的文字,包括文稿、诗稿、日记、书信、读书笔记、写作素材的记录等。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鲁迅的创作手稿《故事新编》、《看图识字》等,也有其译稿《毁灭》,鲁迅手绘《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封面等。
《故事新编》手稿序言
其中,《故事新编》手稿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重要馆藏。《故事新编》是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小说。收鲁迅1922 年至1935 年所作小说8 篇,分别为《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鲁迅《破恶声论》:“宗教由来,本向上之民所自建,纵对象有多一虚实之别,而足光人心向上之需要则同然。”后进一步从文学发生学角度深化对神话的阐述,《中国小说史》云“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故事新编》即现实创作中的表现,系钩沉神话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之作。1935年3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创立,同年8月巴金担任总编辑,计划推出庞大的《文学丛刊》,将新文学作者包罗无遗。鲁迅应巴金之邀,开始编集《故事新编》。在花了三个月创作四篇新的小说后,鲁迅完成了《故事新编》的编撰。稿件由黄源转交给巴金,即被列为《文学丛刊》第一集第二种。书印成后,文化生活出版社将原稿按顺序装订成册,交还黄源。黄源征得鲁迅同意后,把稿本保存下来留作纪念。
《故事新编•理水》手迹之一
黄源回忆说:“这本稿本是鲁迅小说集中手稿保存最完善的一本。不过其中的《奔月》《铸剑》两篇的手稿已经缺失,可能是因为这两篇小说写于厦门和广州时期,手稿已经找不到了,所以鲁迅当时交给我发稿的底稿中,这两篇就不是手稿,而是铅印文字。因此装订的时候也只好订成手稿和期刊剪报的合璧纪念本。”据悉,黄源是于20世纪50年代将这本手稿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的。
《看图识字》手稿
《看图识字》手稿
《看图识字》手稿
展品《看图识字》手稿则是鲁迅作于1934年5月。文章主旨是谈儿童识字教材问题,指出当时畅销的儿童识字本是“二十七年前”编定的,书中内容以及图像与1930年代脱节。
鲁迅手绘《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封面
鲁迅1936年编印《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并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印行,共收录珂勒惠支21幅版画作品。鲁迅不仅亲自设计该书的封面、版式和广告,还写了《序目》,并为每一幅版画都配写了说明文字。
《毁灭》译稿
此外,《毁灭》翻译手稿也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馆藏珍品。《毁灭》,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著。它描写了被革命所唤醒的人民大众——矿工和农民出身的游击队员,为革命出生入死、对革命一片忠心的感人艺术形象,鲁迅称之为“纪念碑的小说”。鲁迅根据日本左翼作家藏原惟人日译本将其翻译成中文,于1931年出版。乐融告诉记者,“《毁灭》手稿是一厚叠,共359页。在手稿上,我们可见其字迹清晰,每页皆用毛笔抄下。鲁迅对苏联文学,特别是有关红军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也曾想写一部反映红军的题材作品,所以他先从翻译着手。”
毛笔书写是鲁迅与书写建立关系的一个途径。在上述的手稿中,呈现的多为鲁迅的细楷,多用于文稿创作,连续数面,累数千字而精神不懈,字形精整。除此之外,展厅中亦呈现了不少鲁迅的书法作品。乐融表示,鲁迅的书写分两种,一种是平时书写日记、书信的小字。另一种是大字,其中蕴含各种变化,“在1917年的时候,他的字是瘦长、清秀挺拔的,有时比较拘谨。之后,他跟随章太炎学习过篆书,抄了许多碑帖,因此字体有了变化,呈现出圆圆的、宽宽的、比较敦厚的状态,展厅中呈现的多为其晚期的书风。”
鲁迅书赠增井经夫(录刘长卿《听弹琴》)
1932年4月东京文求堂在田中庆太郎的主持下出版了《鲁迅创作选集》中文本,此后鲁迅与田中庆太郎的关系日益密切。1935年,其女婿增井经夫来上海后转达了田中庆太郎邀请鲁迅去日本写作、疗养之意,鲁迅婉言谢绝。为表达谢意,鲁迅手书唐代刘长卿五绝《听弹琴》赠增井经夫。
展厅现场,鲁迅书《答客诮》(左)
这首五言绝句题为“答客诮”,诮,有讥诮责备之意,当时有人讥诮鲁迅过于溺爱孩子,鲁迅遂写此诗予以回复。此为书赠坪井芳治诗轴。
展厅现场,鲁迅书《赠邬其山》
该作品是1931年除鲁迅题赠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的,鲁迅在上海的几次避难都曾得到其帮助。这首诗描写内山完造在上海居住20年间,旁观所见中国军阀、政客的丑态。乔丽华说,“作品中,南无阿弥陀几字写得非常自由。由于当时鲁迅并未携带印章,便用了手印替代,这也是鲁迅留下的唯一一件按手印的作品。这幅作品当时留在了内山书店,后来捐赠给了鲁迅纪念馆。”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所述《悼丁君》是被书法大家沈尹默评价为鲁迅写得最好的一幅。这幅作品原是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曹漫之的藏品,后捐赠给了纪念馆。
手稿的研究与价值
手稿在校勘学、文学研究、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书写多以电脑打字代替的当下,手稿展依旧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乔丽华表示,“从展览可以看出,鲁迅的书写都是用毛笔写。毛笔书写是我国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很精华的部分,除了文化意义外,也有着欣赏的意义,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价值。希望手稿展能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对书法有一定的识别和欣赏能力。因为很多古籍、碑帖都与书法有关。如果我们不能欣赏这些,那么我们的文化传承就可能会断掉。”
展厅现场,鲁迅致钱君匋信
展厅现场,鲁迅致赵景深信
同时,乔丽华谈及了近年来对于鲁迅手稿的研究。她表示,“关于鲁迅手稿的研究是从2012年开始,我们馆和交大联合申请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那就是鲁迅手稿全集整理研究。目前,这一课题已经结束,也通过了国家的审定。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了很多国际研讨会,与高校教授、学者以及海外学者进行了讨论,出版了论文集、手稿选等相关出版物。”
展厅现场,鲁迅致赵家璧信
展厅现场,鲁迅致施蛰存书信
“目前,我们对鲁迅创作手稿进行了研究,但依旧有大量的翻译手稿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毁灭》,北京鲁迅纪念馆《死魂灵》译稿,国家图书馆的《小约翰》译稿等。这些是在此次研究课题的激发下所引出来的。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这些文物,如今,我们将其展示出来供大家研究。对于翻译手稿的研究其实很有难度,因为涉及到外文,如鲁迅学习过日语和德语,因此,我们也需要懂相关语言的学者来参与。同时,鲁迅还有一些直接用日文写的文章,也是接下来需要研究的地方。此外,鲁迅也有大量的关于古籍的手稿,也有待研究。”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为2021年8月24日至11月24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