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莱布雷希特专栏:布列兹的好玩
1945年他宣布“斯特拉文斯基已死”。六年后他又宣布“勋伯格已死”。
前天,皮埃尔·布列兹死了。他是战后的音乐革命家,下决心狠狠关上过去的大门。这门里包括对他影响巨大的激进派和现代派作曲家。
1980年代末他告诉我:“音乐的历史从巴赫到海顿、贝多芬、瓦格纳、马勒,再通过勋伯格、韦伯恩传到施托克豪森和我。其他人都无关紧要。”他的确信无可动摇,他的傲慢几近谦卑。
他贬低莫扎特“小零碎儿”,肖斯塔科维奇是“反动派”。
当他终于成为BBC交响乐团(1971-1975)和纽约爱乐(1971-1977)的首席指挥,他告诉我这是“打入敌人内部”的行动:“你不能总站在外围,像狗一样狂吠。”
他的革命热情总是伴随着无穷的个人魅力、超强的幽默感和对乐坛八卦的巨大胃口。在跟乐团排练时,休息时间往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八卦盛宴。即便那些被他毁了前程的作曲家比如迪蒂耶和瓦纳也无法抗拒他的热情和优雅。1925年3月26日,皮埃尔·布列兹生于卢瓦尔省的蒙布里松,他时常回家乡修养。1960年代他和长期伴侣(时常被介绍为贴身男仆)搬去巴登-巴登,1950年代他和施托克豪森在达姆施塔特的夏令营里领导了一场革命。
作为一位序列音乐作曲家,1970年代他开始意识到电子乐和数字控制的无限可能性,在巴黎创建了作曲研究中心IRCAM。但他来得太晚,没有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福利。他生命的后三分之一时间像他讨厌的西贝柳斯一样,几乎没有作品。
他会被铭记的主要作品大多是管弦乐:《无主之槌》、《重重皱褶》和《应答曲》。他的多部作品有多个大幅修改过的版本。他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卢塞恩音乐节和伦敦交响乐团长期合作。
皮埃尔是现代派王子,他那一代人的最后一位。一个世界随他逝去。
别的不说,他真的很好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