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华北制药断供风波调查:盲目参与集采种下的恶果

2021-08-24 20: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华北制药集采产品整体供货率约为20%,给山东的供货率却不到15%,因此山东意见最大。

8月22日晚间,备受争议的华北制药发布公告,宣布“断供集采”的后续处理:相关责任人予以免职,尽快加强产能恢复供应。

上周五,国家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宣布,华北制药的集采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因为对山东供货不足,经屡次约谈后仍不供货,主动提出放弃集采中选资格。

此前,也有个别省份集采品种供货不足的案例,医保采购部门都以内部协调为主;明确提出“退出集采”的,华北制药还是第一个。

根据华北制药自己的解释:之所以出现供货短缺,一是自身产能不足;二是扩大产能的审批时间需要3到6个月;三是石家庄厂区在2021年年初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停工约2个月。

因为断供被停集采,作为新中国制药产业的长子,华北医药开了个不好的先河,引发了一系列针对集采制度的巨大舆论风暴。

01 屡教不改,红牌出局

8月2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表示,华北制药被正式列入集采违规名单。

该事件的直接后果是: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华北制药将不能参与集采的申报。

据官方披露,华北制药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入选第三批集采品类,但在给山东省的供药过程中长期供应不足。经相关部门多次协约,供应情况仍未改善。8月11日,华北制药提出放弃中选资格,对山东医疗机构影响广泛。

和东风汽车、中国一重等企业一样,华北制药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批工业企业。在盘尼西林贵如黄金的年代,以抗生素为主要产品的华北制药,就是当年中国医药行业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根据华北制药自己的说法,公司对山东供货不足是有原因的,并非恶意断供。

今年年初,石家庄藁城区遭遇新冠疫情,华北制药工厂正处藁城区,两个月时间内全区几乎封闭,工厂无法开工。

但疫情不是断供的主要原因,2020年8月华北制药在全国第三轮集采中中选后就发现产能不足,计划增加生产场地、新增设备。但扩产工作进展较慢,一直到2021年初还未完成。

2021年2月,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又对生产条件提出了新要求,扩产属于重大变更,必须上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批准。一来一回,批准走流程又耽搁了6个月。

简单来说,疫情和新政,让原本产能不足的华北制药“雪上加霜“。但其实这些都不是理由,毕竟扩产是在参与集采前就应该有所准备的,新规则是今年刚开始执行的。

华北制药共在山东、陕西、湖北等7个省份中选集采,首年协议采购量是7975万粒,其中山东一省采购量为2511万粒,占三分之一。

华北制药称,过去一年里公司实际供应量为1585万粒,其中给山东供货365万粒。这样算下来,华北制药供货率约为20%,给山东的供货率却不到15%。目前,华北制药供货的其他六省份并未传出供应不足的呼声,山东是意见最大的。

按照华北制药在山东的供应价,2511万粒胶囊的采购价不过700万元左右,公司尚且供不上货。而根据公告,华北制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在2020年的营收只有50.22万元。

数据清楚地显示,华北制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参与集采并低价中标,结果无力承担后果,是典型的经营误判。

02 集采过度内卷,市场无赢家

但是,这一次舆论的矛头全部指向集采制度,的确是引人深思的。

集采的本意是惠及各方,但在抢夺市场的目的下,药企们的参与愈发内卷化,成本、产能等预估不足,企业频频暴雷。

8月19日,国内制药“一哥”恒瑞医药发布2021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净利润为26.68亿元,同比增长0.21%。其中研发投入25.81亿元,几乎与净利润相当。

虽然盈利上涨趋势还在,但增幅放缓,算是“一哥”10年以来最惨淡成绩单。

半年报发布次日,恒瑞医药以跌停收盘。在竞价愈发激烈的集采环境中,财大气粗如恒瑞,也不过刚刚顾得住“温饱”。

集采的规则是国家医保局设立最高限价,企业在限价之下合理报价,价低者得市场。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规划,最高限价是经过评估的药品合理售价上限。在这一价格之下,企业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可以进行竞价。

但从集采的竞价结果来看,内卷化愈演愈烈。以此次华北制药涉事的第三批全国集采为例,有药品最大降幅达到95%。存在利润空间是一方面,非理性降价以图占领市场,则是算盘打岔了。

今年5月20日,国家药监局召开了集采中选药品监管工作专项推进会,对集采药品的质量控制提出要求。国家药监局在这次会议上提到: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理性报价,维护行业有序竞争的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显然,药监局已经注意到无底线竞价的危害,毕竟药品质量需要药监部门把关。

对企业而言,无底线地竞争降价只会带来内耗,很难共赢。中国医药行业正处转型关键期,还需各方同心戮力。

文丨烟酰胺

设计丨代山

运营丨代山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害,毕竟药品质量需要药监部门把关。

对企业而言,无底线地竞争降价只会带来内耗,很难共赢。中国医药行业正处转型关键期,还需各方同心戮力。

文丨烟酰胺

设计丨代山

运营丨代山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