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体验农耕文化,品味乡土气息!一起去新余这个村打卡~

2021-08-22 16: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新余发布往期热文推荐

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今年11月1日起施行今天,我们为什么怀念邓小平!最新!江西疾控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提醒!

独轮车、风车、石磨、木犁......每隔几天,胡云华就要到村里的农耕文化展示馆看看这些“老物件”,这些都是他心里时常惦记的宝贝。

游客参观下保农耕文化展示馆

2014年,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被列为我市首批中心示范村建设。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胡云华带领村里全体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当中,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擦亮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这些“面子”的同时,如何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这个“里子”。

当时,村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拆除工作,村民把老房子里的东西都搬了出来。看到一样样农耕老物件,胡云华灵光一闪:“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这些农耕实物便是传承农耕文化最好的体现形式。这不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里子’吗?”建设农耕文化展示馆的想法迅速在他心中萌芽,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游客参与水牛犁田活动,体验传统农耕

说干就干。胡云华号召村民把自己家中的农耕老物件找出来,由村委统一进行收购;在下保本地未收集到的,动员村干部和村民到峡江、分宜等周边县区村庄去收集,最远跑到了100公里开外。

展馆内的农耕物件多半是村民无偿赠予的,或者花很少的钱向村民收购的。当时,80岁的村民何贤瑞得知村里征集农耕用具后,把家中存放着的扁担、畚箕、煤油灯等多件物品统统送到了村里。其中一盏汽灯不仅是铁质的,而且具有防风功能,目前已经极其少见,有近百年的历史。他诚恳地说:“放在我们自己家里,就只能让它慢慢烂掉,没什么价值。放到展示馆,不仅可以把它好好地保护起来,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灯具的历史,一举两得。”

游客体验水车车水,体验传统农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农耕文化展示馆于2015年5月1日开馆。它占地1500平方米,共有传统工具300余件,分3个展区:生产用具展区、生活用具展区、手工作坊展区,包括过去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人们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社会变革的最直观教材。

农耕文化展示馆开馆以后,非常多的人慕名前来参观。农耕文化展示馆让下保的人气迅速增长,下保村又尝试着将美丽乡村建设点转型成为乡村旅游景点。2016年7月,下保村委与渝水区百丈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新余市鼎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下保村积极探索“农文旅”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先后建设了格桑花海、革命斗争陈列馆、地球仓民宿、儿童娱乐项目、果冻橙种植基地、森林公园等自然、人文景点。

游客体验水稻播种,感受农耕生活

乡村旅游项目的丰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下保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一跃成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点。而农耕文化展示馆无疑成了下保乡村旅游发展史上的“启蒙者”。随着下保乡村旅游的稳步发展,胡云华也逐渐认识到,除了“农耕文化展示馆”这一类“参观型”的景点外,要开发更多体验性项目,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性。于是,农耕文化体验区孕育而生。

农耕文化体验区建成后,下保村便以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游客进行种菜、采摘、柴火灶等农事体验活动,参与土地翻耕、育秧、插秧、收割、入仓的全过程演绎教学,体验打麻糍、切糖片、做米圆、酿米酒、做豆腐等各具民俗特色的农家乐项目。通过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和农耕文化体验活动的开展,每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年综合收入5300余万元,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6万余元,村民从中每人每年增加收入5000余元。

目前,下保正积极争创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景点,以农耕文化为基底,努力创新,持续开发乡土味的文旅产品、项目,助推乡村振兴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源:新余日报

文/图:记者平国旺

编辑:郭晋 值班主任:谢丹

投稿邮箱:xinyuapp@126.com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新余发布》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部分图片、文章、音视频来自网络,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酬,联系电话:0790-6446199、6446138。

1个

1朵

5毛钱

天天搬砖的小新

能不能吃顿好的

就看你们的啦

原标题:《体验农耕文化,品味乡土气息!一起去新余这个村打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