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外交新局|2015年中美关系很矛盾,2016年看南海
2015年,中美关系波澜起伏的一年。
这一年,国内不乏中美关系是否逼近“临界点”、中美关系是否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在美国国内,同样掀起了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讨论“如何应对中国崛起”、“我们该拿中国怎么办”,弥漫着焦虑情绪。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 东方IC 资料图这一年,中美关系进一步显示出“国际秩序”之争。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美国则在或明或暗地反对、阻挠中国设立亚投行,并继续推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极力推动并不包括中国在内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
当地时间2015年4月19日,日本东京,日美就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自由贸易问题举行部长级谈判。 视觉中国图南海风波、网络安全问题、对台军售给中美关系带来一些波折;9月的“习奥会”则稳定了中美关系,对彼此的战略意图进行了“再确认”。共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成为中美关系的新亮点;在经贸领域,根据2015年1月-9月的统计数据,中美贸易额首次超过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额,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
如何赋予“2015年中美关系”一个恰当的形容词?
“回顾2015年中美关系,有一个特点——矛盾。今年是中美合作面和冲突面都出现的一年,画面复杂。”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倪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
“今年,中美的战略博弈加剧。就具体的问题来谈,比如说南海、网络问题等等,存在着利益之争、影响力之争,有的还涉及国际秩序之争的层面,可以感觉到中美的博弈在更大的背景下展开了。”倪峰说,“虽然在具体上中美有很多摩擦点,但是并没有爆发出大冲突,并没有形成战略对峙的局面。虽然中美的战略博弈在加剧,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的可控性在加强。”
“2015年见证了中美矛盾的持续升温。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南海和网络安全领域两国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另一方面两国的相互依存也在不断加深。”美国著名“知华派”专家、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季北慈(Bates Gill,贝茨·吉尔)告诉澎湃新闻。
2016年,中美关系又会往哪里走?
多位知名学者向澎湃新闻表示,决定2016年中美关系的三大变量分别是——南海、台海和美国大选,其中,台海和美国大选对2016年中美关系的影响有限,最主要还是看南海。
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 新华社 资料图2015年,中美关系的“两上两下”
回看2015年中美关系的变化轨迹,倪峰将之归纳为“两上两下”。
2015年初,中美关系相对“高开”。2014年年末,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中美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中美关系开局的一条主线即为落实2014年所达成的共识。2月11日,习近平应约同奥巴马通电话,并接受奥巴马邀请,于今年9月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一访问在如此之早的时间就对外宣布,舆论纷纷认为,这说明中美双方对习近平此访的重视程度极高,同时也是为2015年一整年的中美关系“定调”,避免出现重大的“战略意外”而导致中美关系“偏轨”或“脱轨”。
随即,中美关系在“无意间”出现了变化,逐渐“低走”。3月12日,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中美又开始或明或暗的新一轮博弈。4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美国,日美两国联合发布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5月,美国再抛所谓的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南海争端逐渐升温。6月,400万美国联邦政府的现任和前任雇员资料记录被泄露,来自美国政府内部的匿名人士声称,所谓“中国黑客”被怀疑为美国人事管理局(OPM)遭遇的这起重大网络入侵案的幕后黑手。
6月23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次对话是为习近平9月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进行铺垫和准备;对话也蕴含着机制创新,增设专题性讨论,有效拓展对话议题的覆盖面,除了常规话题外,也有“保护海洋”这类新议题,以求进一步挖掘两国新的合作点。
9月是2015年中美关系的高潮——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正式访美,中美双方达成49项重要共识和成果,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相继发布;中美达成互不进行和支持网络商业窃密行动、建立打击网络犯罪高级对话机制的协议;就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新增“军事危机通报”附件以及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新增“空中相遇”附件完成正式签署。
“在这次国事访问中,中美双方在网络空间和经济合作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了双边关系。”著名“知华派”学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包道格(Douglas Paal)告诉澎湃新闻。
“在中美关系中,中国一直起到稳定双边关系的作用,中美保持着一种比较高密度的沟通,这一沟通机制是相当成熟的。今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构成了中美关系稳定与沟通的一条主线。习近平主席的访问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甚至还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成果。”倪峰说,“在全球事务上,中美两国的合作不少,比如最大的亮点是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能达成减排协议,中美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
“上半年,中美关系的氛围并不算太好,令人有些悲观,但在‘习奥会’后中美关系总体趋于稳定。”中国现代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告诉澎湃新闻。
2015年3月12日,参加韩美“鹞鹰”联合军演的“拉森”号导弹驱逐舰。 视觉中国图随即,中美关系再一次陷入低谷。10月27日,美国海军派遣“拉森”号导弹驱逐舰,以维护所谓“航行自由”为名,驶入中国渚碧礁和美济礁12海里范围内巡航,中国对美国进行严重警告。11月,美国国防部官员称美海军计划今后在南海实施建设工程的中国岛屿12海里范围内,每季度进行约两次巡逻。12月10日,美军的2架B-52轰炸机在执行“例行任务”时,其中1架飞入了南海华阳礁上空2海里范围内,中国军方要求美国军方“立即采取必要措施杜绝此类危险行动发生”。由此,中美在南海直接博弈的序幕拉开。
2015年8月25日,海口,正在北部湾执行巡逻任务的海南海警46001艇全体官兵在甲板上举行海上升国旗仪式。 视觉中国 图2016年中美关系主要看南海
“南海争端正驶入危险的‘未知水域’。” 12月29日,在第6期“复旦-东早世情圆桌”——旧秩序与新常态: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15年发布会上,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祁怀高说。
“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加大南海投入和维权力度,2015年以来,美国借南海‘航行自由’和‘飞行自由’不断加大‘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总体看来,中美之间围绕南海争端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在增加。”祁怀高说。
12月,美国海军官员本希望再次执行“航行自由”任务,但未获奥巴马政府批准,有国防官员表示,下次南海巡航可能会在明年1月。
“南海问题可能是2016年中美关系最为突出的问题。”倪峰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中美在南海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较小,但美国会继续突出南海问题。比如,美国隔三差五就把南海问题挑一挑,一旦中国反应过于强烈或强硬,就会恶化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这些国家就会往美国那边倒,美国就是想要形成这种态势,并从中不断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
倪峰告诉澎湃新闻,此前美国是单独介入南海,2016年的一个趋势是,美国想要将“单独介入”变成“多边介入”。“美国除了调动东南亚国家,增加他们同中国对抗的底气,但这还不够,美国还想把周边的大国调动起来,美国拉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搞‘四国隐性同盟’,在南海问题上加强沟通和协调,给中国形成更大的一种战略压制。”他说。
达巍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南海有一个不可测的因素——中菲南海仲裁案。“2016年,中菲仲裁案会做出裁决,这一裁决会进一步带热南海问题。假定裁决结果对中国不利,不仅美国会有所动作,包括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其他国家都会有反应,整个国际社会会形成舆论来施压中国,中国可能会面临‘被群殴’的局面。”他说。
美国学者认为,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国内对中国持怀疑态度,2016年美国在南海的巡航态势或将会加剧。
包道格告诉澎湃新闻,目前美国国内对中国在南海的作为有不同看法,只有一小部分人对中国的立场表示部分理解。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美国已经实行了‘全球导航巡逻常规自由政策’,包括在中国南海领域。这并不只是留给奥巴马总统个人的特别‘遗产’。这些美国巡航,以及那些主张维护‘航海自由’和‘领空自由’的周边国家,势必会在2016年继续保持巡航态势并加剧。”季北慈告诉澎湃新闻。
中美举行首次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国务委员郭声琨与美国司法部部长林奇、国土安全部部长约翰逊共同主持。中美网络安全争端或会降温
另一个热点议题是网络安全。“2015年,网络安全成为中美战略框架中的优先选题。”复旦大学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说。
沈逸表示,回顾2015年中美网络安全问题摩擦,一方面,美国方面持续炒作6月发生的美国人事局遭遇攻击的新闻,迫使中国接受美国方面提出的网络商业窃密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努力避免中美两国在网络议题迎头相撞,爆发可能威胁中美战略关系稳定的摩擦或冲突。习近平主席倡导“管控分歧、增进理解、扩大共识”的战略思路,着力强化中美网络安全合作,将摩擦点转化为合作的来源,打造出中美关系新亮点。
8月底9月初,中美两国元首分别派遣特使对对方进行访问,就网络安全问题展开对话和磋商,今年9月,习近平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第8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并于奥巴马围绕网络安全问题达成达成互不进行和支持网络商业窃密行动、建立打击网络犯罪高级对话机制的协议。11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常务副部长马约尔卡斯率网络安全执法跨部门代表团访华。今年12月初,中美两国首次召开了联合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双方达成了《中美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指导原则》,并决定建立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的热线。
“习近平主席访美后,中美两国在缓解网络安全摩擦与争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希望在2016年,中美两国仍能保持紧密合作,避免在非法网络活动中出现分歧,网络问题极为复杂,可能需要中美双方均实行网络管控,才能避免产生摩擦。”季北慈告诉澎湃新闻。
达巍表示,中美高级对话机制的建立,意味着网络问题这一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中的热点有望纳入机制化协商的轨道,其热度在2016年有望下降。
“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美在网络问题领域的关系或将相对缓和平稳,尽管两国可能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交锋,但这些摩擦和问题将会纳入到新的平台上来处理。”达巍说。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赵昀 澎湃资料图台海问题、美国大选影响有限
今年年末,台海问题又起波澜——12月16日,时隔4年,美国政府宣布向台湾地区出售总额约18.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这是奥巴马任期内第三次宣布对台军售。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2016年1月6日,台湾地区将举行大选。2016年,美国会否打出“台湾牌”?台海问题会否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变量之一?
“我并不认为台湾问题会成为影响2016年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么多年以来,各方都致力于从一个更成熟、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台湾问题。从奥巴马政府的角度来看,华盛顿是希望海峡两岸就双方共同协议达成和平协定,从而避免单方面或强制性的改变现状的情况发生。”季北慈告诉澎湃新闻。
台海问题专家包道格告诉澎湃新闻,美国会继续强调稳定性,来维持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但选举期间、选举之后的局势以及和大陆政策之间的互动可能会改变美国的重心。“我认为进入选举期后,美国的立场可能会稳定下来。”他说。
此外,2016年即将迎来美国总统大选。美国大选会对2016年的中美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从顶层上来说,美国选举政治并不会对中美关系的大局产生重大影响,中美关系是结构性的问题,中美关系本身也具有周期变化。历史上来说,中国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美国内政问题的一种外化。”12月19日,关注评析美国大选选情的《选?美》栏目的读者见面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说。
“几乎在历届美国大选中,对华政策始终是总统竞选人必不可少的讨论议题,也是炒作的议题。今年,美国国内有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明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也会结合今年的对华政策大辩论,可能对华议题的讨论会更负面一些。”倪峰告诉澎湃新闻,“但是,美国大选中讨论的核心议题还是内政议题,而在外交议题讨论上,除了中国议题,2015年,俄罗斯在叙利亚、乌克兰问题上与美国较量,在明年的美国大选中,相较于中国议题,候选人可能更加会关注俄罗斯议题。”
达巍认为,要尽量避免中国成为美国大选里面的主要焦点,“就是尽量不要爆发中美间比较严重的危机,不要发生真正的冲突,不要让中国成为美国大选的焦点,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华比较友善的舆论环境,这是我们可以尽力争取的目标。”
2015年中美双方在旅游业之间的交往在不断升温,两国都输送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到对方国家求学,每一周也都有成千上万的航班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
至于2016年美国大选对中国的影响——“无论是谁在2017年就任美国白宫,他们的对华政策都会比奥巴马总统的手段更为强硬,至少在新总统刚上任的时候。”季北慈认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