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根海姆?毕尔巴鄂?城市更新的面子与里子

2021-08-21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丈量城市 ,作者1/6图片工作室

丈量城市

世界看得见,我们只看图说话

毕尔巴鄂,

与上世纪80年代众多工业城市一样,

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丧失了城市竞争力,

如今却转型成为全球艺术文化之城。

▼ 坐落在内维翁河河谷的毕尔巴鄂

遗憾的是,无论是

作为建筑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

还是作为大众心目中的旅游地,

似乎只有古根海姆博物馆被大众熟知。

▼ 城市明星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名气

给毕尔巴鄂带来的「出圈」效应毋庸置疑。

但,一座博物馆所带来的流量

能让城市「活多久」的讨论一直在持续。

▼ 古根海姆博物馆内部

城市更新是一套系统工程。

继古根海姆之后,

一整套贯穿城市发展的转型策略和更新项目,

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使其成为全球城市更新的经典之作,

最终摘得2018年「欧洲最佳城市」、

2010年「李光耀世界城市奖」等

重量级城市发展奖项。

▼ 20世纪80年代至今,毕尔巴鄂城市更新时间线

01

再出发

另辟蹊径的转型之路

MEASURE THE WORLD

毕尔巴鄂

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内维翁河河谷,

城区人口规模35万

(毕尔巴鄂都会区人口103万),

是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

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

▼ 内维翁河沿河景色

毕尔巴鄂过去因航海和进出口贸易兴起,

后凭借优质的铁矿资源,

发展出采矿、冶金、制造和造船业,

曾是西班牙仅次于巴塞罗那的

第二大工业中心。

▼ 位于毕尔巴鄂老城的San Luis煅烧炉遗址,是城市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印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全球化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毕尔巴鄂工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城市发展也逐渐式微,

导致失业率激增。

加之1983年的大洪水,

一场能够扭转经济态势

和城市面貌的城市更新迫在眉睫。

▼ 1970-1995年毕尔巴鄂失业率曲线

走产业技术提升路线,还是另辟蹊径?

城市更新路径的选择

也是毕尔巴鄂当时面临的难题。

在深度了解海外工业城市转型经验后,

毕尔巴鄂决心以服务型城市作为转型目标,

以文化为手段,将毕尔巴鄂打造成一个

后工业服务、金融和旅游中心,

开启了在当时较为前瞻的

城市更新和转型之路。

▼ 毕尔巴鄂拉开城市更新与转型的大幕

毕尔巴鄂城市更新的首要任务

是筹建负责城市更新的主体部门。

由当地政府关键部门和商业机构紧密合作,

组成若干公私合营的城市振兴机构。

其中最核心的两个机构是:

负责制定宏观发展战略的

「毕尔巴鄂都市30」(BM30),

负责实际项目规划运营的城市发展公司

「毕尔巴鄂河口2000」(BR2000)。

BM30成立于1991年,

是由自治区及省市政府、当地银行、

城市管理机构、企业、商会、高校等

共同组成的公共事业实体。

在BM30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在1992年推出了指导城市更新的纲领性文件

《毕尔巴鄂大都市区城市复兴计划》。

▼ 《毕尔巴鄂大都市区城市复兴计划》封面(来源:Wikipedia)

BR2000成立于1992年,

是由各级政府议会、国有土地管理公司、

铁路设施管理公司、毕尔巴鄂港务局等

组成的公有公司,负责实施

毕尔巴鄂大都市区重点改造项目,

投资和平整土地,

出售土地以再投资更新活动,

老工业区振兴等。

▼ 滨河区更新

至此,

服务于毕尔巴鄂城市更新的

规划和机构都已就位。

一场惊天动魄的城市更新

是如何拉开帷幕的呢?

02

文化引领

扭转城市发展格调

MEASURE THE WORLD

1. 出圈:

打造旗舰文化项目、让文化赚钱

作为毕尔巴鄂城市更新的首发项目,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决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当时,

相较于没落的工业和萧条的失业率,

投资额度巨大的博物馆遭到市民的集中反对。

但市政当局坚定的认为,

传统产业正面临技术升级,

依赖技术而非人力的时代已经来临,

仅靠发放贷款和经济援助

无法从根本上带领城市走出衰落,走向振兴。

▼ 1990年代初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所处区域,还是一座工业码头

当地政府期望通过建设博物馆

来勾勒一个新的城市形象,

带领毕尔巴鄂融入全球主要城市的

艺术「朋友圈」。

但是,8400万欧元的建设费用

对巴斯克政府来说无异于一场「豪赌」。

毕尔巴鄂不仅要让出最宝贵的地段

用于博物馆建设,

还要花费3600万欧元用于购买艺术品,

甚至还要支付给古根海姆基金会

1200万欧元作为「入会申请」,

以确保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从一开始就拥有

与纽约第五大道古根海姆同等水平的展品,

从而避免沦为一座徒有虚名的艺术空壳。

▼ 博物馆外的巨大雕塑——幼犬,是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的经典作品。这只憨态可掬的狗狗充当了迎宾司仪的角色,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

▼ 博物馆外的巨大雕塑——郁金香,同样是杰夫·昆斯的作品,用鲜艳明快的色彩映照着周围的景色

▼ 名为《妈妈》的雕塑作品,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的代表作之一

根据可行性研究,只有每年40万的客流量,

才能保证毕尔巴鄂不被总额1.3亿欧元的

资金压力拖垮。

然而,先期国际竞赛的预热、

建筑大师的加持、基金会的展品保障,

让这座建筑的影响力

如同它闪闪发光的表皮一样,

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 用钛合金取代反射率过强的钢板,与天气相呼应,塑造出印象派画作一般的朦胧质感

开幕第一年,

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吸引了136万名参观者,

超过预期的三倍。

即使到现在,

也始终保持着每年90-100万的游客量。

▼ 博物馆的中庭空间,充满平面与曲面的空间交汇、透明玻璃与实体墙壁的材料交叠,通过种种冲突与对比,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

博物馆的超高人气,极大拉动了

本地旅游、餐饮、交通、商业等

一系列服务业的发展,

为巴斯克地区的经济带来了转机。

根据毕马威的调查,

古根海姆博物馆运营的第一年

(1997-1998年),

巴斯克自治区仅由博物馆产生的

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了1.44亿欧元,

创造了非投机性投资

在一年内成功收回成本的神话。

▼ 由于建筑结构复杂,引入了当年还是新鲜事物的计算机模拟进行结构设计,在当时的建筑界还是第一次

可以说,

古根海姆博物馆创造了现代文化奇迹,

为博物馆界留下了一个不胫而走的神话。

其自身被称为是「属于最伟大之列,

与悉尼歌剧院一样,

它们都属于未来的建筑提前降临人世,

属于不是用凡间语言写就的城市诗篇。」

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

也由此确立了在当代建筑的宗师地位。

而对于毕尔巴鄂来说,

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启了

旗舰文化项目助力城市「出圈」的先河。

这种通过大师建筑带动城市转型的现象

甚至成为一种趋势,

被称为「古根海姆效应」。

▼ 古根海姆至今依然是毕尔巴鄂文化旅游名片

古根海姆之于

毕尔巴鄂城市转型开疆拓土的作用,

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但仅依靠一座旗舰建筑,

是无法撑起整个城市更新重任的。

古根海姆成功的背后,

是一整套城市更新举措的综合作用,

是一套能够将城市获得的广泛「关注度」

转化为真实「客流量」的组合拳。

2. 引流:

提供文化土壤,锚固吸引力流量

古根海姆博物馆强大的引力作用,

成功激活了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

博物馆周边,大量本地店铺

转而从事艺术品交易和室内艺术设计,

并新开设了多个商业画廊和艺术品拍卖行。

▼ 老城开展的城市艺术运动,将艺术涂鸦与城市公共空间完美融合,使之成为一个开放且富有生机的城市艺术画廊

当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

要想让毕尔巴鄂真正成为一座

「艺术友好」城市,不仅要有艺术消费,

同时还要强化作为源头的

艺术生产和文化创新的能力,

实现艺术产业的全链条发展。

于是,依托本地机构,

对艺术人才和艺术设施不断加码,

为文创产业的纵深发展提供极强的驱动力,

夯实毕尔巴鄂作为文化城市的发展定位。

▼ 「艺术友好」带动老城活力

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

巴斯克郡大学艺术学院

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

在课程设计上强调产品导向,

吸引到更多来自国外的入学申请,

1997-2006年间的

艺术交换生数量增长超过50%。

在艺术创作层面,

成立毕尔巴鄂艺术中心,

旨在支持本地年轻艺术家,

为其提供艺术创作所必需的工具和设施,

如工作室、画材补助、图书馆等,

并帮助他们宣传和出版作品,

打通市场渠道,建立与

西班牙和欧洲知名艺术博览会的联系等。

▼ 毕尔巴鄂美术馆成为展现本地艺术家的重要舞台

在艺术支持层面,

借助西班牙BBK储蓄银行和毕尔巴鄂展览组织

在文化展馆运营方面的资源,

为本地艺术活动提供绿色通道。

同时,将市中心原有的一座仓库建筑

改造为文化休闲中心,

成为城市文化、展览等多种活动的重要磁极。

▼ 文化休闲中心原建筑的外立面被列为文化遗产。1994年,由法国建筑师菲利普·斯塔克进行了内部空间和功能改造

▼ 文化休闲中心内部聚集了电影院、礼堂、图书馆、展览馆、健身房、游泳池、商店、餐厅等功能

1995-2005年间,

毕尔巴鄂中心城区的艺术机构

和文化商业设施实现了快速增长。

▼ 1995-2005年,毕尔巴鄂中心城区艺术相关活动和机构增长情况(来源:Wikipedia)

活跃的艺术活动

甚至在毕尔巴鄂形成了空间聚集。

古根海姆博物馆附近形成了

以手工艺品为主的艺术品消费市场;

老城通过向艺术家提供价格低廉的工作空间,

吸引了创意团队入驻,

成为艺术品设计和制作的集中地。

▼ 文化艺术的不同环节在毕尔巴鄂形成了空间聚集

3. 筑基:城市基础设施地标化,

持续为城市聚力

彼时的毕尔巴鄂,

还是一个脱胎于工业的城市。

用以支持文化发展、旅游观光等功能的

基础设施远远不足。

着眼于提升城市交通连接度,

毕尔巴鄂市政府开启了

覆盖全域的基础设施提升与改造工程。

▼ 电车系统是毕尔巴鄂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之一

令人惊叹的是,即使是基础设施提升,

毕尔巴鄂也没有放弃

借此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机会。

毕尔巴鄂市政府通过国际竞赛、

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参与方案投标的方式,

实现城市名气的快速传播。

1987—2013年间,

毕尔巴鄂主要的城市更新项目中

16%由海外建筑师设计,

这让原本作为「标配」的城市基础设施

转变为「城市地标」,

帮助毕尔巴鄂持续在全球「刷屏」。

▼ 由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毕尔巴鄂地铁入口,成为毕尔巴鄂的标志之一

在此期间,

毕尔巴鄂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包括建设长达40公里的城市地铁系统,

联系主城区与外迁港口;

建设轻轨线路,联系旧城与新区;

重建中央火车站,打通多元交通换乘;

重建机场航站楼,提高客流吞吐能力。

这些基础设施

为各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毕尔巴鄂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持续助力。

▼ 地铁线路图:联通中心城区与城市新港口片区,将城市影响力范围从30多万人扩展到百万人口规模

▼ 航站楼图: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操刀设计的机场航站楼,宛如一只飞翔的白鸽,象征着毕尔巴鄂腾飞的未来

03

重塑形象

打开城市滨水界面

MEASURE THE WORLD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巨大成功

为毕尔巴鄂的文化转型开了个好头。

毕尔巴鄂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

如何将古根海姆的影响力

升级为整个城市的能级跃迁?

毕尔巴鄂在这一轮的更新中,

将目光投向城市滨水区域——内维翁河。

内维翁河是城市在工业时代的

「废水接收站」,

是市民眼中毫无疑问的「消极空间」。

市政当局充分意识到

河流之于城市发展的巨大价值,

于是选择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通过打开滨水界面重塑城市形象。

▼ 穿城而过的内维翁河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机会地区」,

1992年复兴规划中提出的城市重要更新片区。

这些「机会地区」大多是距离城市中心

和河流较近的废弃工业用地,

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级

和新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

▼ 「机会地区」分布示意

然而,

这些「机会地区」的基础开发条件差,

少有私人开发商愿意进行投资。

因此,BR2000负责起

「机会地区」的土地价值提升工作。

BR2000从股东手中获取土地授予后,

进行统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土地溢价。

其经济收益

会继续投资到其他片区改造项目中,

从而持续撬动整个城市的更新。

小包出售

是「机会地区」土地出让的重要策略。

BR2000没有将整理好的土地

出售给一个开发商进行综合开发,

而是在拟定总体发展规划后,

将土地分成若干个较小地块,

交由不同的开发商进行开发,

以确保城市更新战略高效顺利实施。

▼ 内维翁河改造前后对比图(翻拍于毕尔巴鄂海事博物馆)

这种循环滚动的开发模式,

使得毕尔巴鄂在财政上

没有因大规模开发而「负债前行」,

而是维持了健康的城市经济状况。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时,

这座城市几乎没有大额债务。

▼ 1999-2011年毕尔巴鄂市债务情况

被寄予厚望的「机会地区」

——阿班多尔巴拿

阿班多尔巴拿占地34.85万平米,

曾是港口、火车站和造船厂的所在地,

占据了毕尔巴鄂最好的滨水界面。

随着港口的外迁,

阿班多尔巴拿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机会场所。

在BR2000的主导下,

由西萨·佩里事务所、

巴尔莫里事务所、阿吉纳加事务所

联合制定了区域规划。

方案于1998年确定并实施,

于2012年基本建设完成。

▼ 阿班多尔巴拿区域俯瞰

该片区的目标

是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文化中心和发展门户,

以吸引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企业入驻。

因此在用地策略上采取了

混合功能布局的方式,

融合了办公、商业、住宅、文化、绿地

等多种功能类型。

▼ 阿班多尔巴拿多种功能的混合用地

▼ 如今的阿班多尔巴拿

在交通上,通过引入轻轨,

完善区域的交通结构,

实现与老城的对接。

同时,为缝合曾经被工业区割裂的城市两岸,

落成一系列桥梁,

成为河流之上的重要风景线。

▼ 阿班多尔巴拿区域便捷的交通联系

▼ 由胡安·巴塔内罗设计的西班牙王子桥,是眺望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最佳地点之一

▼ 巴斯克桥,可用于车行和人行的双层桥梁,未来将连接佐罗扎里半岛

阿班多尔巴拿在空间设计上,

非常注重开放空间的营造,

公园和绿地占据了该区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新建的阿班多尔巴拿公园、

巴斯克广场以及既有的卡希尔达公园,

与改造后的滨水河道一起,

共同营造出「蓝绿相映」的魅力开放空间。

▼ 「蓝绿相映」的魅力城市滨水空间

▼ 巴斯克公园

毕尔巴鄂博物馆

作为该片区的第一个落地项目,

为整个区域奠定了大师建筑基调。

随后,多个地标性建筑在此落成,

包括伊比多尔塔、组比亚特商业中心、

德乌斯托大学图书馆、

尤斯卡尔杜那会议中心等。

▼ 伊比多尔塔,由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设计,是巴斯克地区最高的建筑

▼ 德乌斯托大学图书馆,由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设计

更新后的阿班多尔巴拿

成为一个拥有优质开放空间

和慢行系统的混合功能城市中心,

理所当然地成为毕尔巴鄂新的城市门户。

该片区的规划建设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获得2004年第五届欧洲城市和区域规划奖

及200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水之城」特别奖。

这些改善城市形象的工程,

使得一个衰退的工业城市

成为欧洲新的文化首都之一。

毕尔巴鄂从此不再只属于西班牙,

更成为了一座著名的欧洲艺术旅游城市。

▼ 更新后的阿班多尔巴拿,成为毕尔巴鄂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

除阿班多尔巴拿之外,

毕尔巴鄂还沿河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

塑造了良好的城市滨水界面。

▼ 由旧船厂改造而成的毕尔巴鄂海事博物馆

▼ 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设计的沃兰汀桥,和背后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双子塔公寓,共同提升沿河区域的城市魅力

04

创新发展

赢得城市未来

MEASURE THE WORLD

通过前期文化导向的城市建设,

毕尔巴鄂在全球范围内

成功塑造了文化城市的新形象。

但进入21世纪,

在全然不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下,

毕尔巴鄂需要新的经济引擎,

来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

毕尔巴鄂又一次站在城市转型的十字路口。

在新的时点下,毕尔巴鄂发布了

《毕尔巴鄂2010战略规划》,

计划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城市发展项目,

打造创新型知识城市。

▼ 萨穆迪奥科技园

这一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在

重点项目的分级体系中:

以构建创新型知识城市为目标

进行的城市新空间塑造、创新园区建设,

以提升城市吸引力而开展的老城区更新项目,

以提升人才竞争力而进行的终身教育计划,

被列为毕尔巴鄂在这一阶段的

「一级战略项目」。

借助这些重点项目,

毕尔巴鄂不仅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

和新的企业,

更重要的是将城市从物理层面的转型,

上升到城市价值提升的维度,

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活力。

1. 新城市空间——佐罗扎里半岛

佐罗扎里半岛

是一座拥有大量工业遗存的工业岛,

是毕尔巴鄂最后一处

大规模城市更新承载地。

在创新型知识城市的战略目标下,

佐罗扎里半岛将成为一座

创新岛、知识岛和生活岛。

未来,将通过引入高附加值产业、

以及大学等高校机构,

构建岛内完善的知识生态系统,

吸引多元化企业,

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新空间。

▼ 佐罗扎里半岛位于中心城区西侧

负责佐罗扎里半岛建设的BR2000团队

邀请到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为佐罗扎里制定总体规划,

方案于2012年获得市政厅批准。

总面积60公顷的规划中,

超过三分之二的空间将用于公共用途,

包括大量的公共空间和医疗、

运动、文化等公共设施。

▼ 仍在建设中的佐罗扎里半岛

由于该项目规模较大且复杂程度高,

没有设定明确的完工日期。

但鉴于该区域良好的发展前景,

已经吸引了包括产业创新型大学、

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空间租赁、

创客工厂在内的多元创新机构入驻。

比如,有着「游戏与电玩界的哈佛」之称的

产业创新型大学——美国迪吉彭理工学院,

正是看中了毕尔巴鄂

作为欧洲文化和经济节点的优势,

以及佐罗扎里半岛充满活力和创意的

发展前景为整个城市带来的新气象,

在此设立了全球范围内的第三个校区。

▼ 美国迪吉彭理工学院位于佐罗扎里半岛的校区

再比如极具活力的

创新文化空间Espacio Open,

不仅是创新产业的孵化地,

同时也是创新活动的举办地。

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30多家企业和协会,

吸引了100多人在此开展3D打印、

数字制造、机器人、创意编程、

可穿戴设备等创新领域实践。

同时,打造创客主题节

Maker Faire Bilbao,

每年吸引超过11万参观者,

成为强化区域品牌、

提升区域人气的重要磁极。

▼ 创客主题节Maker Faire Bilbao(来源:Flickr)

2. 新产业载体——萨穆迪奥科技园

萨穆迪奥科技园

位于毕尔巴鄂北部,占地250公顷。

充分发挥靠近机场的优势,

为新产业的落地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载体。

▼ 萨穆迪奥科技园区位示意

科技园目前拥有276家高技术企业,

吸引了1万余名高技术人员在此工作,

年营业收入高达33.1亿欧元,

在信息与通讯、生物技术、先进工程、

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 萨穆迪奥科技园俯瞰

3. 新城市生活——

植入新功能设施,

提振老城区生活品质

为提升老城衰落的城市空间

和相对落后的各类服务,

避免老城与新城之间的二元化发展,

在BR2000的引导下,

毕尔巴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老城更新。

老城的更新既包括体育、

商业、居住等新功能的植入,

又有老旧社区的改造,

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形象上,

都是对老城区吸引力的一次重要升级。

▼ 商业:2012年由EPA建筑事务所进行翻新设计的里贝拉市场

▼ 体育:2010年由ACXT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毕尔巴鄂体育馆,其场地高差达到46米,通过底层架空和彩色立面设计,营造出轻盈的视觉效果

▼ 居住:Ametzola改造前是货运火车站和货栈所在地,后被改造成公园、住宅的魅力居住区

总体来说,

这一阶段面向未来、强化创新的发展策略,

让毕尔巴鄂成为南欧领先的创新中心。

毕尔巴鄂在研发方面的支出,

占GDP比重达到1.82%,

比西班牙平均水平高0.63%。

极强的创新氛围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2017年巴斯克吸引的投资达2.6万亿欧元,

在此落户的国际企业超过700家,

提供了6.1万个岗位,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

欧洲第九大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城市、

南欧第四大最佳中型投资城市。

▼ 2006年由JAAM建筑事务所设计的Indautxu广场,以圆为设计语言,植入各类景观小品,将原来被道路分裂的消极城市空间转变为充满人气的「城市客厅」

紧跟时代步伐,

BM30又分别在2011年和2016年,

推出主题为「专业化时代」的

毕尔巴鄂2030年发展战略,

及「面向未来」的2035年发展战略,

从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环境塑造、

创新政策支持等领域全面发力,

带领毕尔巴鄂在新的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

05

总结

内外兼修,城市跃迁

MEASURE THE WORLD

毕尔巴鄂的转型历程是环环相扣的。

每一次战略的实施,

都像是火箭发射的层层助推,

实现城市升维的同时,

也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铺垫好充足的动力。

城市更新的开局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

一举扭转了城市工业化的面貌和定位,

给毕尔巴鄂下一阶段的转型和发展

留下了巨大的流量。

▼ 古根海姆博物馆

但流量需要承载,我们看到

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早已提前铺就;

流量更需要转化,因此文化主导的

城市片区更新和产业政策相继而来,

使得文化成为整个城市的标定,

而不仅仅依赖于某个单体文化建筑。

在接下来全球竞争加剧的格局下,

文化作为城市的魅力底蕴,

对吸引创新经济和创新人群提供了重要动力。

▼ 新旧结合给予城市新的文化底蕴

2018年,欧洲最佳城市奖颁给了毕尔巴鄂,

并赞誉「毕尔巴鄂是一个伟大的例子,

一个前工业城市的改造不仅仅是城市面貌,

还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升华。

在过去的30年里,它所取得的复兴,

和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大胆有效的

创新来实现的。」

本文来源:丈量城市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原标题:《古根海姆?毕尔巴鄂?城市更新的面子与里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