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线精神·四川印记|创造奇迹的三线精神,至今激励川人奋斗不息

2021-08-19 1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点击

“三线精神”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对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内容进行了生动阐述。2018年10月,“三线精神”被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如今,“三线精神”被更多专家学者深度挖掘,为奋进新时代注入力量。

寻访

在四川最南端,有一个全国唯一以花为名的城市——攀枝花。这座城市,是中国三线建设的见证者。

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就坐落在攀枝花市区。在众多展柜中的一隅,摆放着一块刻着“攀枝花”三个字的条形铁块。这件珍贵的三线建设文物,来自攀钢的第一炉铁,向来往游客无声诉说如歌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为满足备战需要,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三线建设按下启动键。在全国十三个省、自治区,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火热进行,建起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其中,攀枝花钢铁基地、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和国防工业基地等一批战略项目在四川“落地生根”。

金沙江畔的攀枝花,也因三线建设而兴,迅速从江畔小村庄崛起成一座工业城市,成为全国闻名的钢铁之城、钒钛之都。攀枝花市人均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曾长时间位居四川首位,时至今日,也仅落后于成都稳居第二。

“三线精神形成了一股战无不胜的巨大精神力量,创造出一系列绝无仅有的伟大奇迹。三线建设对四川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承担好新使命具有重大意义。”谈及三线建设对四川的影响,攀枝花市党史研究室征研科科长徐鹏如是说。

仅在四川总投资规模达393亿元

三线建设为四川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旧中国近百年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给新中国留下了沿海和内地极不平衡的经济布局:重工业中钢铁工业80%以上的生产能力在沿海地区,而资源丰富的西北、西南等地区几乎没什么钢铁工业;其他工业的分布情况,也大多如此。

为加强国防建设,合理工业布局,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此后,中央迅速部署成立了西南、西北三线建设委员会。四川由此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

火热的三线建设浪潮在巴蜀大地渐次拉开序幕。在此期间,四川总投资规模达393亿元,新建、扩建、内迁了以重工业为主的项目250多个,加上地方工业的发展,到1982年,全省工业企业达到46339个,职工人数达到1033.09万人。

“开发建设攀枝花,就是三线建设第一阶段各方面倾注力量最多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进行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建设项目。”徐鹏介绍,那一阶段,绵阳、德阳、自贡、泸州等工业城市快速崛起,成为四川城市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三线建设的全力推进,极大地改变了四川经济的落后面貌,使四川在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由此奠定了四川工业发展的基本格局。20世纪80年代初期,四川已经成为我国内地工业化的强劲动力之源,成为内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支点之一。而因三线建设而兴的新工业城市和新工业区,也为四川培植了数个功能各异的增长极,推动四川城市体系的发育、扩展和完善,给四川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不仅如此,三线建设还带动和促进了四川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随着城市兴建,不同工业部门配置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人才、技术、设备。先进的技术装备,雄厚的科技力量,都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推动着四川城市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三线建设的影响远不仅仅是在四川。历经三个“五年计划”,三线建设投入资金达2052亿元,高峰时投入建设的人力就达到400多万人,共安排建设项目1100个。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共和国建设史乃至整个世界工业建设史上堪称奇迹。

创造诸多奇迹

“三线精神”将提供不竭精神力量

三线建设不但为四川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为新时代四川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精神力量。

当年,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大军,挥别亲人,告别家乡,奔赴西南边陲,凭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巨大困难,迅速站稳脚跟,来自于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担当,来自于对党的领导和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徐鹏说,正是这种使命担当和无限忠诚,造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凭借“三线精神”,建设者们住“干打垒”、席棚子,日夜奋战在深山峡谷,解决了从勘探、设计、生产工艺选择到设备制造、施工等一系列难题,创造了“深山建大厂,峡谷起钢城”的奇迹。不管是夺煤保电大会战,还是夺铁保钢大会战;不管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不管是发展主体工业,还是发展地方工业,都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三线精神’不仅仅让攀枝花从蛮荒之地变成共和国工业基地,川人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也使四川的经济社会面貌实现了质的改观,‘三线精神‘值得传承下去,攻坚克难、拼搏实干,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在徐鹏看来,四川之所以在三线建设时期取得辉煌成就,正是由于抓住了历史机遇,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徐鹏认为,汲取三线建设的经验和智慧,四川将有更大作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局,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三线精神”将提供坚定的精神力量。

(图据云上攀枝花)

原标题:《三线精神·四川印记|创造奇迹的三线精神,至今激励川人奋斗不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